- 年份
- 2024(10837)
- 2023(15672)
- 2022(13520)
- 2021(12688)
- 2020(10520)
- 2019(24111)
- 2018(23944)
- 2017(46232)
- 2016(25403)
- 2015(28598)
- 2014(28811)
- 2013(28096)
- 2012(25825)
- 2011(23279)
- 2010(23501)
- 2009(21693)
- 2008(21239)
- 2007(18854)
- 2006(16828)
- 2005(14976)
- 学科
- 济(97184)
- 经济(97042)
- 管理(78145)
- 业(73590)
- 企(61029)
- 企业(61029)
- 方法(42627)
- 数学(36618)
- 数学方法(36138)
- 农(31091)
- 财(29560)
- 中国(28596)
- 业经(24150)
- 制(22882)
- 农业(20673)
- 学(20075)
- 地方(19244)
- 贸(17793)
- 贸易(17786)
- 务(17611)
- 财务(17534)
- 财务管理(17498)
- 易(17317)
- 理论(16817)
- 企业财务(16611)
- 银(16373)
- 银行(16333)
- 策(15932)
- 行(15582)
- 和(15552)
- 机构
- 学院(358404)
- 大学(358236)
- 济(143425)
- 管理(142888)
- 经济(140177)
- 理学(123313)
- 理学院(121971)
- 管理学(119974)
- 管理学院(119303)
- 研究(117920)
- 中国(88686)
- 京(75678)
- 科学(70844)
- 财(70252)
- 所(58147)
- 财经(54923)
- 农(54686)
- 中心(53670)
- 江(53377)
- 研究所(52479)
- 业大(51061)
- 经(49820)
- 北京(47845)
- 范(47595)
- 师范(47217)
- 院(43061)
- 州(42816)
- 经济学(42809)
- 农业(42281)
- 财经大学(40622)
- 基金
- 项目(241542)
- 科学(190509)
- 研究(180927)
- 基金(174834)
- 家(150424)
- 国家(149115)
- 科学基金(128853)
- 社会(113943)
- 社会科(107872)
- 社会科学(107848)
- 省(93870)
- 基金项目(92373)
- 教育(83616)
- 自然(82431)
- 自然科(80465)
- 自然科学(80451)
- 自然科学基金(78980)
- 划(78598)
- 编号(75258)
- 资助(71925)
- 成果(62502)
- 部(53669)
- 重点(53425)
- 课题(51893)
- 发(50540)
- 创(49908)
- 制(47377)
- 教育部(46562)
- 项目编号(46474)
- 创新(46367)
- 期刊
- 济(161175)
- 经济(161175)
- 研究(108246)
- 中国(72146)
- 财(53993)
- 管理(53094)
- 学报(53093)
- 农(51645)
- 科学(49656)
- 教育(43089)
- 大学(41314)
- 学学(38799)
- 农业(35353)
- 融(33285)
- 金融(33285)
- 技术(30742)
- 业经(27170)
- 财经(26810)
- 经济研究(24906)
- 经(22866)
- 问题(20577)
- 图书(18190)
- 理论(17786)
- 业(16926)
- 版(16512)
- 科技(16498)
- 技术经济(16426)
- 现代(16425)
- 实践(16225)
- 践(16225)
共检索到532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强
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统计制度、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关键词:
城乡劳动者 平等就业制度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阳
2006年以来,农民工跨区域、跨行业流动日渐活跃,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歧视性政策,平等的劳动权利受到侵害。因此,必须尽快纠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为城乡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一)机会不平等1.就业的行业、工种受限制。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徐巧玲
休闲消费规模扩张不仅关系到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实现;更关系到城乡居民能否平等获取发展的机会,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鉴于以往研究对就业质量与城乡休闲消费差距的关注较少,文章着重考察就业质量对休闲消费及其差距的影响,主要基于CFPS2018数据,分别采用模型回归、Oaxaca-blinder分解以及分位数分解方法检验了就业质量与城乡休闲消费差距的关系。结果显示:(1)就业质量正向影响休闲消费,且对家庭旅游消费的边际影响远大于文化消费,对农村劳动者休闲消费的边际影响大于城市劳动者;(2)随着休闲消费水平的提升,就业质量对农村劳动力的休闲消费影响逐渐增大,而对城市劳动者的影响则逐渐降低;(3)就业质量通过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工作满意度、促进主观地位认同和增加消费信贷促进休闲消费;(4)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分位数分解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就业质量是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因素,这说明缩小城乡劳动者休闲消费差距的关键是缩小城乡劳动力就业质量差距。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徐巧玲
休闲消费规模扩张不仅关系到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实现;更关系到城乡居民能否平等获取发展的机会,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鉴于以往研究对就业质量与城乡休闲消费差距的关注较少,文章着重考察就业质量对休闲消费及其差距的影响,主要基于CFPS2018数据,分别采用模型回归、Oaxaca-blinder分解以及分位数分解方法检验了就业质量与城乡休闲消费差距的关系。结果显示:(1)就业质量正向影响休闲消费,且对家庭旅游消费的边际影响远大于文化消费,对农村劳动者休闲消费的边际影响大于城市劳动者;(2)随着休闲消费水平的提升,就业质量对农村劳动力的休闲消费影响逐渐增大,而对城市劳动者的影响则逐渐降低;(3)就业质量通过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工作满意度、促进主观地位认同和增加消费信贷促进休闲消费;(4)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分位数分解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就业质量是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因素,这说明缩小城乡劳动者休闲消费差距的关键是缩小城乡劳动力就业质量差距。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农村劳动力迁移首先要看劳动者是否有迁移就业的意愿,就业意愿是研究培训需求和迁移就业决策的基础。地处大城市郊区的农村劳动力,既有一般农村劳动力所具有的个体特征,也具有郊区农民所特有的个体特征,其就业观念更为复杂。因此,选取杭州市临安区农村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影响其就业意愿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是进行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第一步;(2)无业和务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强烈;(3)通过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关键词:
城乡劳动力流动 就业意愿 农业经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倪雄飞
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除了受到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外,我国社会保险缴费制度中不合理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设置,也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激发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国家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企业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并建立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统计,合理确定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
关键词:
小微企业 社会保险 缴费基数 缴费比例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太增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份额处于较低水平。劳动份额偏低是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的表现,而此种能力取决于一系列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人的选择权和第三方力量,工资的历史传统和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我国的制度环境具有明显的资方偏向同时,由资方偏向的制度环境造成的劳动份额过低的格局只有通过改变制度环境来实现。
关键词:
劳动份额 讨价还价 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晓昉
劳动者预告辞职权对劳动者进行倾斜性保护,赋予劳动者充分的职业选择自由,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实现劳动力的最大价值。但现实中,因法律规定过于宽泛,引发了不少实务问题,建议立法机关或司法解释机关等部门针对实务中的疑难问题,通过法律、法规、规章或司法解释等形式,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预告辞职 法律适用 立法完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萍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以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目标,职业教育的对策应包括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套餐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来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
劳动者素质 职业教育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博文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差异问题愈发备受关注。然而,现有关于工资差异的研究大多仅从统计调查直接获得的"调查工资"口径展开,却并未考虑两类劳动者在附着于户籍之上的诸多隐性福利方面的获得差异。文章依据经济学中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重点关注了当考虑岗位负面特征的工资补偿这一户籍相关的隐性福利差异之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差异情况。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基于岗位特征"可比口径"的工资差异远高于"调查工资"口径,这也意味着现有多数仅基于"调查工资"口径开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鹏 富潇睿 陈语春 王淑芬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也对乡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对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乡村不同技能林业劳动者的就业量进行测度,构建衡量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林业劳动者就业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区域异质性和个体异质性,分析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不同技能林业劳动者就业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会削弱林业劳动者就业总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林业劳动者就业总量会减少77.26%。(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不同技能林业劳动者就业量存在明显的负向作用,且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影响最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低技能劳动者会减少69.97%;对于中技能劳动者的就业量影响最小,为38.80%。(3)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东部地区林业劳动者就业总量会减少90.40%,中部地区的中技能劳动者就业量会减少254.76%,对西部地区则无显著影响。文章丰富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效应理论的相关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对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林业劳动者的深入剖析,能够缓解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乡村林业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文章指出我国应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对林业劳动者就业产生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积极寻求数字经济助推林业劳动者就业的路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琦 尹振宇 张志强
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利用probit回归等计量方法,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异质性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非正规就业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挤出效应"明显;第二,非正规就业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且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更加降低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这种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38.5%;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满意度"惩罚效应"最明显,其就业质量值得持续关注;第四,工作指标、人力资本禀赋对就业满意度亦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转型促成的非正规就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宁 谢勇
留守经历不仅对农村儿童的即期福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个人发展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南、四川、江苏3省的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劳动者就业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幼年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留守经历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其中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完全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负向影响强度更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幼年的留守时间越长,成年后的就业质量越低;3年及以上的长期留守经历会显著降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初次留守发生在0~6岁年龄阶段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