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1)
2023(12998)
2022(11486)
2021(10751)
2020(9061)
2019(20972)
2018(20916)
2017(40661)
2016(22138)
2015(24919)
2014(25038)
2013(24749)
2012(22516)
2011(20164)
2010(20094)
2009(18536)
2008(18105)
2007(15781)
2006(13824)
2005(12315)
作者
(62048)
(51728)
(51339)
(48887)
(32837)
(24795)
(23331)
(20271)
(19599)
(18522)
(17719)
(17364)
(16295)
(16276)
(15887)
(15781)
(15372)
(15321)
(14770)
(14644)
(12712)
(12672)
(12251)
(11743)
(11531)
(11494)
(11474)
(11335)
(10375)
(10033)
学科
(85365)
经济(85240)
管理(67581)
(62256)
(52089)
企业(52089)
方法(38984)
数学(33580)
数学方法(33233)
(28203)
(23539)
中国(22237)
(19603)
业经(19368)
(19271)
(19163)
贸易(19157)
(18750)
地方(15946)
农业(15561)
(15193)
财务(15123)
财务管理(15086)
理论(14400)
企业财务(14217)
(14041)
环境(13810)
技术(13609)
(13533)
(13269)
机构
大学(310892)
学院(308620)
管理(124914)
(123158)
经济(120475)
理学(108232)
理学院(107067)
管理学(105369)
管理学院(104814)
研究(99976)
中国(74591)
(66335)
科学(60961)
(59758)
(49137)
财经(47207)
(46792)
中心(45481)
业大(45338)
(44902)
研究所(44476)
(42828)
北京(41613)
(40041)
师范(39714)
经济学(37420)
(36596)
农业(36377)
(36170)
财经大学(35078)
基金
项目(213030)
科学(167845)
研究(158416)
基金(155002)
(133672)
国家(132575)
科学基金(114649)
社会(100143)
社会科(94923)
社会科学(94899)
基金项目(82676)
(82596)
自然(73515)
教育(72487)
自然科(71749)
自然科学(71734)
自然科学基金(70429)
(69124)
编号(65393)
资助(63323)
成果(53466)
(47450)
重点(46889)
课题(44466)
(44301)
(44130)
(42572)
创新(41333)
国家社会(41128)
教育部(41087)
期刊
(133604)
经济(133604)
研究(91855)
中国(61068)
学报(46887)
(46521)
管理(45280)
科学(43630)
(42875)
大学(36054)
教育(34883)
学学(33724)
农业(29514)
技术(26282)
(25066)
金融(25066)
财经(22838)
业经(21598)
经济研究(20838)
(19389)
问题(17838)
图书(17036)
理论(15796)
科技(14936)
(14519)
实践(14471)
(14471)
技术经济(14247)
(14083)
(13859)
共检索到451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卓  
一、土地财政的国内外现状土地财政可划分为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①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以房产税作为与土地相关的主要税收收入,也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构成。在OECD国家中,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房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达90%以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达到30%。②可见,土地财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是,各国土地财政以税收形式为主,我国则以土地出让金这一行政性收费为主。在我国,通常所说的土地出让收入,是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③包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立彦  
近年来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的区域差异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土地出让价格差异较大以及对土地供应缺乏有效控制。土地出让收入的区域差异加剧了区域间财政收入能力的横向失衡,也加大了中央政府均衡区域间财政能力的难度,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湖北省财政部门切实履行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职责,规范国有土地基金预算管理、加强土地出让收入征管、强化土地出让支出管理、创新管理方式、防范土地收支风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从2015年的138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112亿元,年均增长23.6%;国有土地出让支出从1372亿元增加到2435亿元,年均增长33.2%。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童锦治  李星  王佳杰  
通过建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框架,本文利用我国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试图对近年来急剧膨胀的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给出多视角的解释。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横向竞争、单位建设用地的经济产出,与财政收入对于土地出让规模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农业用地的生产率水平则与之负向相关;就区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的土地出让收入的横向竞争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而单位建设用地的经济产出与财政收入的影响则较弱,土地成本的约束更加凸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孟繁瑜  严乐乐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土地供给会直接或间接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进而成为中国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之一。但这一重要决策依据截止目前,仍只是从土地使用面积角度给予计量分析,对于与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关系更匹配的土地出让收入指标(虽然是土地供给制度的经济产出之一),却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相关研究处于空白。本文首次将土地出让收入做为研究标的,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检验、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等方法,检验其与宏观经济的实证关系并据此检验修正其预测模型,以期进一步明确土地供给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为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政策改进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家全  
在土地市场持续火热、地王频出的背景下,我国部分热点城市借鉴金融监管的做法,在土地出让中推出"熔断机制"。"熔断机制"旨在降低开发企业的拿地成本,稳定房地产市场,其实施具有正当性。然而,由于缺乏充分的上位法依据,可能扰乱土地出让的节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供求关系,其实施效果难言乐观。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应该根据市场形势相机确定出让底价,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审慎适用"熔断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乃铭  金澎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土地出让方式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博弈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在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2)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对政府财政税收存在正向影响,该影响的长期效果显著;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对财政税收短期内存在正向影响,该影响的长期效果不显著。研究结论:协议出让土地对政府的短期回报较低,但可创造长期稳定的税收收益,并带动该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招拍挂"出让土地可为政府带来较高的短期税收收益,但长期回报率较低。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先锋  王敏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差异性土地出让策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工业用地的低价出让策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商住用地的高价出让策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差异性土地出让策略通过基础设施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及人力资本效应三种途径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作用。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通过建立有效的土地市场比价机制以及合理利用土地出让收入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军  
土地出让五忌一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盲目性不经周密论证和充分考虑用地者的能力,只要用地者到土地部门申请,肯交出让金,不管你上什么项目,有无建设资金来源,一律出让给土地使用权。这就给“炒地皮”者以可乘之机,从而导致国有土地资产的闲置和流失。二忌无计划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严芝清  
基于资源错配视角探讨土地出让规模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出让规模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呈倒“U”型关系;在土地出让规模扩张过程中,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服用地的两手供地策略造成了土地价格扭曲,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出让规模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规模扩张导致区域“资源错配”效应,且通过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水平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土地出让规模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存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土地出让类型上的异质性,相关政策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地方债务动机、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及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术魁  陈宇  张孜仪  
土地属于公共性质的财产,土地出让收入是土地改进价值的重要实现形式,理应流向公共领域。土地出让收入依法须被足额及时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并投入公益性事业。但受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路径依赖性、土地出让收入实现方式不健全、土地出让收入预算软约束、土地出让收入支出标准体系不健全、土地出让收入公共性支出效果不佳等因素的制约,土地出让收支公共性目的的实现显得任重道远。应通过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模式,制定公益性支出项目名录及其比例,健全土地出让收入预算管理机制,巩固土地出让收支基础信息平台等措施,确保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彰显公共性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乔  王丽娟  
本文以全国70个大中城市出让土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的性质将其分为两类,其中,招拍挂类土地对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贡献机制是通过"财政效应",而协议类土地的贡献机制则是通过"引资效应"。空间计量实证分析表明,招拍挂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顶互动",互动策略是追求出让收入和价格的双增涨,并且以前者为主,这种表现在全国东、中、西部城市都趋于一致;而协议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底互动",互动策略是出于"引资"的压力不断压低出让价格,这种策略只存在于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并没有采用类似的互动策略,可能与其区位禀赋以及区域面临的竞争程度差异有关。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观察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财政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於忠祥  王佳丽  劭勋  蒋东正  马存明  
在阐述土地经济学理论及地价测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出让金构成的科学内涵,构造出科学测算土地出让金的数学模型,使土地出让金成为构建城乡和谐与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杠杆,从而体现公平与效率最大化的原则,达到控制增量土地,挖掘存量土地的目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鞠方  林辉叶  周建军  
利用2002~2011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房价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效应;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作用效果并无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就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仍以地方财政支出影响为主,而中部地区的情况却出现了逆转,土地出让收入对房价的刺激作用要显著大于财政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