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
- 2023(270)
- 2022(233)
- 2021(207)
- 2020(193)
- 2019(450)
- 2018(392)
- 2017(808)
- 2016(419)
- 2015(459)
- 2014(423)
- 2013(413)
- 2012(389)
- 2011(373)
- 2010(345)
- 2009(330)
- 2008(369)
- 2007(296)
- 2006(280)
- 2005(294)
- 学科
- 济(1885)
- 经济(1884)
- 土地(1416)
- 管理(945)
- 业(804)
- 学(662)
- 问题(649)
- 企(602)
- 企业(602)
- 农(558)
- 经济学(487)
- 制(471)
- 资源(428)
- 财(419)
- 方法(409)
- 关系(376)
- 中国(364)
- 体(364)
- 农业(341)
- 地(338)
- 耕(335)
- 数学(327)
- 耕地(320)
- 数学方法(316)
- 经济关系(311)
- 对外(310)
- 体制(298)
- 地方(295)
- 外经(294)
- 业经(293)
- 机构
- 大学(5696)
- 学院(5650)
- 济(2312)
- 经济(2282)
- 研究(2212)
- 管理(2161)
- 理学(1864)
- 理学院(1840)
- 中国(1806)
- 管理学(1798)
- 管理学院(1787)
- 农(1346)
- 财(1264)
- 京(1236)
- 科学(1231)
- 所(1075)
- 农业(1066)
- 业大(1036)
- 中心(1027)
- 研究所(964)
- 财经(931)
- 江(913)
- 经(840)
- 院(839)
- 农业大学(784)
- 范(773)
- 师范(770)
- 北京(721)
- 州(709)
- 经济学(690)
共检索到9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2013年5月28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网站发布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等人撰写的课题报告《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称,应大幅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一时间,中外媒体表达为"不再严守耕地红线",引发了广泛热议。多年来,包括茅于轼、周天勇等在内的不少社会名流,以及一些地方官员、房地产开发商等都普遍主张放弃该红线。任志强甚至高调宣称:"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房价高涨的罪魁祸首。"司马南先生也质疑:为何司长的结论与茅于轼"不茅而合"——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懿 梁春祥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在做耕地数量的加法,有力地遏制前些年全国耕地数量减少的不利趋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在做耕地质量的乘法,对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诸多困难:一是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减少,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制约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的"瓶颈";二是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土壤熟化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大部分为旱地,水田比例偏低;三是经历多年的开垦,大部分新增耕地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爱华 时章明 梅炽 王洪才
文章对我国目前采用"电力当量折标煤"的新能耗统计制度对节能减排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行业节能减排的实践进行了探讨。文章建议恢复使用电力等价系数进行电力消费的统计核算,进一步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法律政策体系,鼓励按质用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电力当量 标煤 能耗统计 节能减排 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懿 梁春祥
耕地占补平衡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耕地保护领域两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在做耕地数量的"加法",目的在于遏制耕地数量减少的势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则是在做"乘法",目的在于提升耕地质量。但随着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深入推进,也面临诸多困难:一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瞿志印 陈江强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有限制土地流转、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土地承包权仍是动态的、农户使用土地没有物权、城乡土地制度不统一等,并对应地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制度改革 城乡统一 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顺武
耕地保护需要注重"量"的限定,但更要注重"质"的保证。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耕地保护与地方政府城镇化的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金融空缺之间的关系。耕地保护应当与城镇化、农村土地改革中的规模化经营趋势、农民权益的保护、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以及农村经济现状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基于土地当量的耕地倾斜性金融支持机制,本质在于通过对耕地的金融化,以土地当量对耕地进行身份和价值的识别,借助市场交易方式,进而实现金融资源对耕地的持续支持。在地方政府与农户积极性联动的基础上,配合碳排放等制度创新,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对耕地的倾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倾斜性金融支持 土地当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藏波 吕萍
作为耕地保护中的唯一税种,耕地占用税并没有发挥相应的耕地占用行为约束作用和转移支付作用,这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是重要原因。本文从合约理论出发,运用委托—代理合约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模型从耕地占用税的制度中现有合约关系的运行绩效、合约执行中道德风险的规避以及执行问题治理的经验举措等方面,系统分析耕地占用税制度中合约关系的治理问题,以期更好地发挥税收手段实现耕地资源有效保护的目的。研究结论:委托—代理合约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耕地占用税制度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策略互动行为,并为二者合约关系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锐 房昀玮
研究目的:探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用途管制相适应的耕地权利人市场化补偿机制,为耕地保护法建立公平、长效耕地补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耕地保护责任承担出现了错位,并且随着耕地用途管制的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明显不足。立法上应当建立以耕地发展权为基础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发展权是耕地非农建设和非粮种植的权利,属新型用益物权,由耕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享有。应建立耕地发展权银行,推动耕地发展权转移,发展权受让人不仅要支付新增指标(限额)交易的费用,还应支付以所在地区指标(限额)交易价格为标准的费用,用以补偿既有耕地权利人。研究结论: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严格用途管制,是对耕地权利人耕地发展权的限制,应以耕地发展权转移建立与耕地用途严格管制相适应的耕地补偿制度,以保障地区公平发展,提高耕地保护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学荣 杨庆媛 陈展图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岳方
企业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生涉及外国货币的经济业务。一是进行了以外币标价的交易;二是向国外投资,创办子公司或联营公司。由于货币计量单位不同,难以进行汇总和比较,因而企业只在进行会计记录和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比率将外国货币计量单位换算成本国货币计量单位。通常有如下几种可供选择的换算模式: 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折算模式。这种方法要求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现行汇率来换算,而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则按历史汇率换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庆媛 刘燕 杨人豪 杨凯悦
耕地休耕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视域,提出耕地休耕应重点优化休耕区域布局、完善休耕补偿体系、强化休耕地利用及管理,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治理、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等相结合,全面健全耕地休耕制度等思考性建议。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制度思考 “三位一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文胜 王文强
在30多年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对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农村耕地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市场机制而是行政等因素,这成为土地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制度瓶颈。必须建立政府对耕地资源行政配置的体制模式,使土地"财富之母"的优势发挥出来;以耕地资源为杠杆,撬动其他资源要素如人才、资金、科技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改革的方向就是推动产权流动,推进产权交易,实现耕地由资源向资产、并最终向资本的转变,尽管过程会有曲折,但从长远来看,是中国农业现代转型的必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锦江分局通过改革和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构建起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使各种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得以釜底抽薪。2009年9月,锦江区在成都市被抽查的10个区(市)县"2008年度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唯一一个受到了国家土地督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