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9)
2023(14936)
2022(12608)
2021(11518)
2020(9839)
2019(22547)
2018(21836)
2017(41798)
2016(22174)
2015(24938)
2014(24395)
2013(23746)
2012(21770)
2011(19348)
2010(19368)
2009(17687)
2008(17260)
2007(15012)
2006(12849)
2005(11604)
作者
(60245)
(50525)
(50098)
(47746)
(32196)
(23968)
(22941)
(19648)
(19051)
(17718)
(17072)
(17010)
(16102)
(15821)
(15568)
(15525)
(14770)
(14745)
(14564)
(14449)
(12443)
(12054)
(12041)
(11613)
(11260)
(11168)
(11081)
(10861)
(10107)
(9781)
学科
(87799)
经济(87675)
管理(67189)
(59917)
(51067)
企业(51067)
方法(39818)
数学(34083)
数学方法(33573)
(25483)
(25004)
贸易(24988)
(24290)
中国(23313)
(21768)
(20002)
业经(19399)
(16623)
地方(15911)
(15664)
金融(15660)
(15575)
财务(15518)
财务管理(15477)
(14927)
银行(14905)
理论(14855)
企业财务(14572)
(14234)
(13990)
机构
大学(306439)
学院(304150)
(131020)
经济(128593)
管理(118263)
研究(102388)
理学(102145)
理学院(101085)
管理学(99356)
管理学院(98775)
中国(77298)
(63228)
(62286)
科学(57814)
(49292)
财经(49121)
中心(47423)
(44744)
(44696)
(44690)
研究所(44391)
业大(42377)
经济学(40962)
北京(39247)
(38605)
(38540)
师范(38216)
经济学院(36977)
财经大学(36728)
(35263)
基金
项目(208451)
科学(165581)
研究(154989)
基金(153145)
(132968)
国家(131939)
科学基金(114182)
社会(100464)
社会科(95461)
社会科学(95441)
基金项目(80419)
(79793)
教育(72431)
自然(72242)
自然科(70619)
自然科学(70602)
自然科学基金(69315)
(67503)
资助(62085)
编号(61902)
成果(50727)
(47470)
重点(47418)
(44132)
(44131)
(42925)
课题(42843)
国家社会(42543)
教育部(41583)
创新(41316)
期刊
(138536)
经济(138536)
研究(91894)
中国(59438)
(49310)
管理(45613)
学报(44201)
科学(41029)
(39472)
大学(35573)
教育(34525)
学学(33391)
(28697)
金融(28697)
技术(27166)
农业(26769)
财经(24106)
经济研究(23918)
业经(21735)
(21082)
(20801)
国际(19684)
问题(19094)
(15107)
世界(14816)
理论(13996)
统计(13871)
(13821)
技术经济(13666)
商业(13625)
共检索到456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傅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显示,影响出口质量的基础要素有进一步广义化的需要。本文在此背景下,构建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全质量观"(ALL QUALITY VIEW),旨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在全要素(ALL FACTS)研究的背景前提下,基于传统要素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解释力受到了限制及挑战,而新的要素(如制度、生态等)作为外生变量如今却起到同内生变量相同的作用效果,如不从中协调,易产生矛盾。故本文将生态、社会制度安排纳入全质量观,即构建一个基于制度视角的比较优势下的全质量观。通过构建全质量观(即包括技术、生态、社会制度三位一体的全质量观),形成一国参与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博  
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支持对强化比较优势与提升国际贸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论认为:对于贸易质量高的产品,其研发和生产的风险不确定性较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资本市场逆向选择现象就越突出,资本市场支持可以通过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促进一国专业化生产贸易质量水准较高的产品。因此,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在风险不确定性越强的贸易高质量产品上越容易实现解决外部融资难题,比较优势就越发明显,对提升一国的贸易品质量就越显著。文中从理论机制和经验分析两方面推导和验证了上述结论,表明资本市场支持对提升一国国际贸易质量具有稳健的推动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越  张淑婷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积累可以帮助一个经济体建立比较优势。文章使用数据要素指标及其分项指标,刻画一个经济体的数据要素禀赋,并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各行业的数据要素密集度,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也是比较优势的来源,即数据要素越丰裕的经济体出口越多的数据要素密集型产品。文章还区分了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发现数据要素驱动的比较优势都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特别是针对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据此,提出了加快数据要素积累以提升数字竞争力、培育制造业及企业数据要素的比较优势等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文  潘英丽  
文章在2×2×2李嘉图模型下,考察汇率对比较优势影响以及产业结构的决定。通过国内产品市场和国际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得出影响一国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一国的消费偏好、进出口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实际汇率和及与实际汇率有关的比较优势等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伟  宋维明  
文章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结合国际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概念,提出生态比较优势假说,构造了RCF指数,利用2011年的数据验证假说,同时利用1996年~2013年的数据构建生态比较优势贸易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比值对中国原木进口有一定的影响,RCF的增长率越大,中国从其进口原木的增长率也相应变大。最后从生态比较优势形成的角度,对中国林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辉文  董红霞  
比较优势理论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结构,但它又是至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一个暂时不能替代的理论基准;加强对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新进展和分析现实中开放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焕梅  许晓鸣  
本文在哈伯勒运用比较成本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国际贸易的"相对价格不等式"。经过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规模优势理论对该不等式的检验,本文得出该不等式在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是成立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广义比较优势"概念,并指出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下,有着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宝栋  宋维明  
从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入手,提出发展木材进出口贸易是解决此矛盾的重要途径,分析我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非常必要。在进行比较优势的分析中,以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借助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了我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位置。最后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扩大和创造其比较优势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奇  向筱  
可持续发展要求丰富与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尤其需要将环境要素纳入到现有的相对比较优势分析框架体系内。本文运用相对比较优势分析方法研究了劳动力、资本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持续增长的国际贸易除了依赖中国劳动力的相对比较优势外,也依赖于中国环境的相对比较"优势",劳动力与环境资源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两大相对比较优势。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加,这两大"优势资源"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力平  赖春萍  
世纪之交,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的深化,知识经济时代正悄然来临,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作为世界经济运行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贸易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因素将是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走向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信息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封进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国际贸易被指责为环境下降的根源之一,关贸总协定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亦在保护环境方面受到质疑。因此世贸组织的原则主张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世贸组织贸易和环境专门委员会的设立便是力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雯雯  
本文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础上,将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行为与宏观层面的国家资本结构相联系,通过引入投资偏好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包含厂商、金融投资者和金融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提出并论证了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融资成本的下降将导致企业投资偏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过程,因此一国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随着金融发展,也将出现先提升后下降的倒U型过程。该机制最终导致了资本密集型行业从传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分工新形态。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还利用2000~2006年25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22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通过行业特定要素投入模型和HOV模型两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小碧  
现有理论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的基础、结构及结果,而忽视了对国际贸易主体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以及国际贸易服务由谁提供、为什么由其提供的国际贸易空间嵌入方式研究。文章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内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对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劳动分工结构的演进,进而对国际贸易方式变迁作用机理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内生比较优势与交易效率优势的动态变化是国际贸易买卖双方选择劳动分工模式的根本动力,分工模式的演进伴随着国际贸易方式由独立式向嵌入式演进的初期萌芽、形成发展到全面拓展跃迁。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效应,而且具有缩小贸易各方收入差距的分配效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内生比较优势与交易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烨  
一、静态分析:比较优势的意义对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并显示出卓越成果的理论主要有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国际价值论。比较成本论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阐述了其绝对成本优势法则对于国际贸易的意义,斯密认为,如果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产品生产便宜,那么最好输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静  王自锋  
金融部门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影响国际贸易模式,但都忽略了金融发展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笔者认为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剧,一国金融发展影响该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因此,促进金融发展无论对金融部门还是出口部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