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4)
2023(4935)
2022(4057)
2021(3906)
2020(3179)
2019(7082)
2018(6664)
2017(12341)
2016(6811)
2015(7918)
2014(7631)
2013(7493)
2012(6917)
2011(5831)
2010(5935)
2009(5335)
2008(5530)
2007(4926)
2006(4264)
2005(3662)
作者
(18075)
(15255)
(15029)
(14143)
(9561)
(7075)
(6853)
(5570)
(5543)
(5354)
(5032)
(5012)
(4995)
(4733)
(4641)
(4384)
(4376)
(4359)
(4140)
(4127)
(3649)
(3629)
(3603)
(3499)
(3442)
(3427)
(3335)
(3183)
(3024)
(2981)
学科
管理(23620)
(23062)
经济(23029)
(22573)
(21112)
(17781)
企业(17781)
财政(12121)
(9895)
(9794)
方法(9569)
中国(8691)
(8497)
财务(8491)
财务管理(8450)
数学(8222)
数学方法(8154)
企业财务(8054)
(6902)
农业(5874)
业经(5633)
地方(5587)
(5208)
(5056)
(4957)
银行(4954)
(4818)
制度(4816)
(4704)
金融(4703)
机构
学院(88621)
大学(87211)
(38008)
经济(37323)
管理(33420)
研究(31328)
理学(28601)
理学院(28334)
管理学(27940)
管理学院(27792)
(26853)
中国(25511)
(18490)
科学(18347)
(17166)
财经(17077)
(15845)
(15495)
中心(14973)
(14042)
研究所(14004)
农业(13340)
业大(13081)
财经大学(12379)
经济学(11872)
北京(11291)
(11107)
经济学院(10739)
(10593)
师范(10496)
基金
项目(59474)
科学(46512)
研究(45898)
基金(42736)
(38327)
国家(37520)
科学基金(31309)
社会(29460)
社会科(27916)
社会科学(27906)
(23235)
基金项目(22029)
教育(20591)
编号(19102)
(18989)
自然(18487)
自然科(18011)
自然科学(18004)
自然科学基金(17668)
资助(17064)
成果(16219)
重点(13545)
(13338)
国家社会(12930)
课题(12920)
(12755)
(12564)
(12509)
(12113)
创新(11929)
期刊
(42267)
经济(42267)
研究(28942)
(26165)
中国(22032)
(15900)
学报(13637)
管理(11680)
科学(11635)
农业(11325)
大学(10792)
学学(10264)
教育(9750)
财经(8659)
(8435)
金融(8435)
(7464)
技术(7444)
经济研究(7319)
(7016)
财政(7016)
会计(6892)
(6820)
财会(6649)
业经(6311)
问题(5453)
世界(5305)
(5150)
通讯(4400)
会通(4387)
共检索到143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目前,我国农业已进入到一个"高成本"时代。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依靠更多的物质投入,特别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等物质的投入。当前,全球石油需求量日益扩大,国际油价高位运行,"输入型通胀"引发国内包括以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期专题回顾了我国近年来财政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几个产粮大省开展财政粮食工作的经验,并对未来财政粮食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各地提供有益的借鉴,使财政粮食工作更好地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服务,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俊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总体上呈现紧张平衡状况,结构性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内外粮食生产、需求和贸易环境的新变化,应从国情出发,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保持粮食价格水平的稳步提高,提高政府价格干预政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支持政策体系,严格保护耕地,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立足于国内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若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建立和落实,我国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达到12039亿斤,实现了世所罕见的"十连增"。但在粮食供求平衡方面,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潜在威胁,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十连增"(一)坚持多予少取,不断完善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向群  
党的五中全会要求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同时指出现在国家财政困难,不可能增加很多的农业投入,主要是积极引导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特别要重视增加劳务积累,这是农业投入的主体。为了认真贯彻这个精神,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我认为需要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国生  
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论述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搞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金融支持,统筹兼顾解决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风险控制、金融生态、制度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水平,估计居民直接和间接消费粮食近5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3亿吨,粮食总产量与居民粮食消费量比率大约为1.2。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等因素,本文估计,2020年,中国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大约为6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4亿吨。按照国内粮食总产量与中国居民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保障系数1.2的要求估算,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7亿吨。从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及其资源条件看,2020年,中国具备7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风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璐  胡月  韩学平  郭翔宇  
研究目的:通过量化对比分析,系统认识主产区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贡献的具体表现及程度,客观分析其经济发展困境及粮食生产方面的成因,为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多视角的量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粮食生产地位、粮食增产贡献率、省均及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粮食生产比较贡献度等方面,粮食主产区均明显高于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但是,粮食主产区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明显落后,存在着粮食生产越多越吃亏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财政分权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治理成效的影响日益凸显,对地方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分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削弱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财政分权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调节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有效抑制了财政分权对粮食主产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但加剧了财政分权对非主产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为稳定各地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加强地方支粮财政支出;二是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内容,提高地方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地方考核中粮食安全权重,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东君  
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1999~2012年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是土地财政形成的重要诱因,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规模膨胀具有显著正面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土地财政对中国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效应差异;从粮食主销区来看,土地财政与粮食生产之间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在粮食主产区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简称沿线国家)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及各粮食品种的收获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也进一步增长;小麦和稻谷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粮食作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谷最主要产地;与2013年世界平均单产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单产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与世界平均单产的差距及相应的收获面积进行粗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量还有16756.11万t的提升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琨  杨艳昭  封志明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下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生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沿线国家粮食生产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40年来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粮食的重要产区,粮食产量占全球比例50%~60%左右,1977-2016年粮食产量呈增长趋势,单产是其粮食总产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995-2016年人均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国别差异显著,人粮关系逐步改善,区域粮食保障程度整体增强。(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中国、印度、俄罗斯是其主要粮食生产国,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粮食产量普遍较高,阿拉伯半岛国家的粮食产量相对较低。(3)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对粮食总产变化的贡献最大,1977-2016年玉米占比不断增加,三大作物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明  
粮食安全事关中国的政权和社会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对江西省一个粮食主产县的调研发现,在当前农业税收政策下,地方政府其实并不能从支持粮食生产中获得财政收入,但政府仍然会有很强的动力来提供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与资金。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央财政丰厚的支农转移支付资金的吸引、项目制的转移支付分配方式、上级政府"争资立项"的考核压力,激励了地方政府以支持农业生产来获取转移支付资金和上级奖励。虽说地方政府未必是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来支持农业生产,但中央财政大量的针对性的支农财政资金还是客观上促进了地方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钰   巴雪真   陈萌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和回应了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在阐释新时代粮食安全总目标、总要求、总任务、总方针、总路径的基础上,揭示其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沿着“产品-商品-特殊商品”的理论逻辑,明晰粮食的属性和战略价值;回顾“地方分化-资源匹配-治理转变”的历史逻辑,厘清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建立轨迹;围绕“工业化技术化之路、要素集聚之路、县域之路、产业之路、保障之路”的实践逻辑,明确维护粮食安全的发展路径。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之路,应坚持主体论、“两藏”论和自主论,从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深入实施“两藏”战略、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方面发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杰  郭世芹  
本文基于1984-2014年我国粮食年度价格指数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农支出、粮食生产成本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结果显示:长期内,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与粮食价格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而粮食生产成本、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价格之间则呈正向相关关系;短期内,粮食生产成本、经济发展水平是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而财政支农对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价格稳定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