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8)
2023(15323)
2022(13279)
2021(12458)
2020(10411)
2019(23919)
2018(23870)
2017(45525)
2016(25123)
2015(27948)
2014(28353)
2013(27594)
2012(25145)
2011(22679)
2010(22615)
2009(20868)
2008(20573)
2007(18341)
2006(15891)
2005(14070)
作者
(72740)
(60479)
(60018)
(57245)
(38320)
(28957)
(27328)
(23573)
(22873)
(21730)
(20574)
(20451)
(19380)
(19107)
(18899)
(18592)
(18181)
(17907)
(17404)
(17141)
(15100)
(14927)
(14597)
(13804)
(13562)
(13479)
(13472)
(13245)
(12237)
(12059)
学科
(90812)
经济(90669)
管理(76201)
(69628)
(59307)
企业(59307)
方法(41175)
数学(35041)
数学方法(34560)
(27591)
(24764)
中国(24748)
(22837)
(22590)
业经(21313)
(17771)
财务(17690)
财务管理(17653)
理论(17492)
地方(17448)
企业财务(16801)
(16327)
银行(16277)
(16246)
农业(16142)
技术(15649)
(15584)
贸易(15578)
(15466)
(15403)
机构
大学(352045)
学院(349881)
管理(135986)
(132329)
经济(129197)
理学(117486)
研究(117408)
理学院(116109)
管理学(113984)
管理学院(113342)
中国(86904)
(75194)
科学(74351)
(65822)
(59470)
(58678)
研究所(54153)
业大(53943)
中心(53086)
(52008)
财经(51780)
北京(47178)
(46953)
(46484)
农业(46182)
师范(45959)
(43096)
(41982)
经济学(39496)
技术(38633)
基金
项目(241732)
科学(189134)
研究(175969)
基金(174296)
(152916)
国家(151661)
科学基金(129420)
社会(109086)
社会科(103217)
社会科学(103192)
(94947)
基金项目(92388)
自然(84960)
自然科(82940)
自然科学(82920)
自然科学基金(81434)
教育(81369)
(80193)
编号(71844)
资助(71383)
成果(59598)
重点(54283)
(52966)
(50340)
(50305)
课题(50247)
创新(46990)
科研(46276)
(45850)
教育部(45148)
期刊
(145042)
经济(145042)
研究(102581)
中国(70614)
学报(60002)
(53264)
科学(52956)
(52119)
管理(50438)
大学(45015)
教育(43016)
学学(42393)
农业(36409)
(30158)
金融(30158)
技术(29919)
财经(25325)
业经(23722)
经济研究(22683)
(21549)
问题(18672)
(18544)
图书(18345)
(17554)
科技(17481)
理论(17043)
实践(15642)
(15642)
技术经济(15430)
业大(15410)
共检索到513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勇  李青青  孙莹  
团体标准作为新兴产业制度安排,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标准在其聚集的技术或制度形式下,往往受限于这些技术或制度,特别是技术标准。面对市场中所流行的"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发展路径,通过建立团体专利制度来厘清专利与标准之间的动态转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最优专利长度和最优专利宽度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最优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都是有限的。专利长度的增加会通过促进创新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市场扭曲,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水平,但随着专利长度的不断增加,前者的效应会小于后者的效应,因此,有限的专利长度是最优的。有效的专利宽度应该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水平不要太低,从而保证模仿产品对专利产品形成潜在的威胁,逼迫专利产品的价格低于垄断价格,减小市场扭曲;另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不要太高,从而保证专利产品能够制定较高的垄断价格,促进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梦玲  
专利制度由激励技术创新伊始,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进步、信息的共享和经济的发展。随之伴随的是专利带来的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专利制度的被利用甚至滥用也同时带来了大量的问题专利以及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文章从专利两面性的独特视角着重分析了专利制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着重侧重后者,对专利在刺激技术创新的同时,同时阻滞技术创新的悖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对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对专利制度进行再反思和再认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古绪鹏  陈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饶世权  
当前军民融合的主要方式应当是军转民,而国防专利转民用的关键障碍是国防专利主体制度、保密与解密制度、国防专利实施制度。形成单一主体;解密动力缺乏,解密机制失灵;实施受限制,市场化使用机制失灵;国防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不同普通发明专利权保护期限,保护机制失灵。结合我国国情,应建立和完善国防专利权利分享制度,激发申请主义解密的动力;通过建立定期审查解密制度和缩短保密期限,激发职权主义的解密动力;从有限制的普遍化使用制度逐渐过渡到完全市场化使用机制,以及科学的保护制度。从而消除国防专利转民用的专利制度及其机制障碍,促进军转民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乐  余靖雯  
通过专利公开以促进技术知识传播,是专利制度的重要社会目标之一。研究专利政策设计对创新者公开决策的影响,对完善专利制度、鼓励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以创新者专利申请提前公开决策为视角,通过构建包括创新者决策、模仿者决策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探讨了创新者专利申请提前公开决策的经济理性,以及专利高度和专利宽度对公开决策的影响。笔者认为,创新者专利公开决策取决于"长保护期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的权衡。专利高度越低、专利保护越宽,创新者面临的模仿风险越低、技术外溢效应越小,更可能选择提前公开,有利于加快技术知识的传播;专利高度越高、专利保护越窄,创新者面临的模仿风险越高、技术外溢效应越大,创新者...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封凯栋  赵亭亭  
一、专利制度对创新发展的两面性专利制度是建设创新经济的重要制度条件。流行的观点往往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强专利保护制度,才能促进本国技术创新,这尤其在华盛顿共识中关于私人产权保护的论题被反复强调。这种论点在某种前提条件下是正确的,因为对专利保护赋予了创新者在指定时间内对相应智力成果的垄断权,从而保障了创新积极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允银  吴珊瑚  
不确定情形下专利制度存在取伪和弃真两类系统性错误,其现行审查程序规则和结构特征决定取伪错误更多更易发生。传统观点认为取伪错误带来不合理的社会成本,弃真错误减少未来发明激励。单边激励模式的错误平衡要求任一专利申请授权都需满足可专利性概率大于零,双边激励模式认识到取伪错误既施加了不必要的事后成本又降低了事前激励,并推动专利制度系统性错误再平衡,从而提出更严苛的可专利性概率阈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平新乔  尹静  
本文是对中国年轻的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通过一个包含假冒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检验 ,我们研究了中国普遍存在的假冒生产活动对专利保护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 :中国 1 993年以延长专利保护时间为主的专利法修改未使地区专利申请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倾向上升 ,反而有所下降 ,原因在于专利保护时间的延长刺激了更多的假冒企业进入那些具有较大假冒潜力的行业 ,从而专利开发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也就没有动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专利申请。对一切行业实行相同的专利保护期T与相同的惩罚假冒力度K ,必定违反最优专利制度设计原则。应该针对不同行业的假冒生产特点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使假冒潜力最大的行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寄中  张黎  汤超颖  
本文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分析了专利的资源配置效率,指出专利制度是通过赋予专利持有者市场垄断力量的方式对专利所有者的投入进行补偿,但垄断又必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而决定了专利制度不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通过根据不同情况而构建不同的最优专利组合(专利长度和宽度的组合)来平衡社会收益与私人的收益,可以提高专利制度的效率,这一点对于专利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厉宁  
论专利制度的行政许可属性厉宁江苏省专利管理局专利制度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专利制度在国外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1623年英国《垄断法》为起源),在国内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以1898年清光绪帝颁发“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算...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彭城  
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之风盛行不衰,名目繁多的的非关税壁垒应运而生。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伸延至每一个角落,技术贸易作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有统一和有效的国际规范,才能在公平自由的基础上保护各国的经济利益。获取专利权可以得到对该技术的暂时垄断,从而使专利的持有者在经济上受益。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的专利法规尚未达成一致性,一些公司利用各国专利法规的不确定性来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为制定本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战略以及做出大规模投资的决定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必定会有害于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关贸总协定在东京回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履忠  
我国是一个拥有很大技术市场潜力的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过去因为没有建立专利制度,外国人怕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而不愿把先进技术转让给我们。或者,就采取以索高价的办法来补偿因技术扩散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前几年冶金部和外商谈判引进一项技术,对方就开出两种价格,有无专利保护,费用竟相差四倍。联邦德国转让工业用启动机,日本只需付120万,而我们要付400万;美国转让乙烯装置,日本只需付80多万,而我们要付320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静怡  宋芳  
最优专利制度实证研究在国内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用中国时间序列数据(1989-2003年)和动态面板数据(1995-2003年)检验我国两次专利法改革引致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发现以产权变革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专利法修改,显著促进了企业发明创新的边际产出,并推动了高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对于我国创新产出的贡献率很小,外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专利制度具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空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昊  
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最优专利制度旨在从国家制度运行、市场规律运行和政策有效性三个方面寻找最优的制度路径。其既讨论专利制度发展中的法律与政策实践,更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制度运行的市场规律和最优绩效;进而为寻求建立以专利为核心要素的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由独立专利政策向协同创新政策转变,酝酿与创新驱动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提出可能的改革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