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0)
- 2023(8365)
- 2022(7339)
- 2021(6551)
- 2020(5739)
- 2019(13172)
- 2018(13055)
- 2017(25470)
- 2016(13902)
- 2015(16077)
- 2014(16419)
- 2013(16532)
- 2012(15851)
- 2011(14598)
- 2010(14954)
- 2009(14155)
- 2008(14003)
- 2007(13260)
- 2006(11664)
- 2005(10354)
- 学科
- 济(82910)
- 经济(82761)
- 管理(37836)
- 业(33998)
- 方法(32445)
- 企(27879)
- 企业(27879)
- 数学(27180)
- 数学方法(26994)
- 地方(19483)
- 中国(18040)
- 农(17731)
- 业经(15864)
- 学(15729)
- 财(15164)
- 地方经济(13219)
- 和(12853)
- 制(11843)
- 理论(11433)
- 农业(11427)
- 贸(10884)
- 贸易(10881)
- 易(10431)
- 环境(10196)
- 融(9616)
- 金融(9612)
- 银(9337)
- 银行(9317)
- 行(8905)
- 体(8639)
- 机构
- 学院(213963)
- 大学(213909)
- 济(98621)
- 经济(96663)
- 管理(79257)
- 研究(75256)
- 理学(67574)
- 理学院(66794)
- 管理学(65694)
- 管理学院(65292)
- 中国(55905)
- 科学(44539)
- 京(44311)
- 财(43302)
- 所(38911)
- 农(35391)
- 研究所(35123)
- 财经(34396)
- 中心(34174)
- 江(33033)
- 经济学(31657)
- 经(30862)
- 业大(30186)
- 经济学院(28327)
- 范(28102)
- 北京(28093)
- 师范(27885)
- 农业(27691)
- 州(25859)
- 院(25836)
- 基金
- 项目(133850)
- 科学(104455)
- 研究(99365)
- 基金(95715)
- 家(82088)
- 国家(81383)
- 科学基金(69049)
- 社会(65255)
- 社会科(60784)
- 社会科学(60759)
- 省(53006)
- 基金项目(50568)
- 教育(45735)
- 划(43786)
- 自然(41906)
- 编号(41176)
- 自然科(40874)
- 自然科学(40860)
- 自然科学基金(40136)
- 资助(39412)
- 成果(34472)
- 重点(30277)
- 部(30058)
- 发(30044)
- 课题(28350)
- 创(27050)
- 国家社会(26441)
- 教育部(25948)
- 大学(25405)
- 科研(25397)
共检索到325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赛德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有效和严格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两大核心特征。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资源严格公正配置定理证明了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性,给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作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有两点: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是依法调整财政和收入分配,尽量保证经济主体的初始收入相等,即起点公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世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长时期快速增长,和谐问题日益凸显。笔者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对增长、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作出分析;并且着重从劳动、土地、资本、管理要素角度对和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认为要在提供公平竞争宏观环境、扭转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效率与公平 生产要素 收入分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经济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保障、积蓄、平和、推动、支持、润滑、调节、引导等不同的作用。同样,社会和谐可以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地、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经济和谐 社会和谐 角色承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本祝 陈爱贞
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排挤效应,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而农村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发展速度要远远滞后于城市,城乡关系极不协调。因此,政府在扭转政策倾斜的同时,应切实解决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问题,缓解城乡间的不对称竞争关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和谐社会 城市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林
从中国人本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实质,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学有重大区别。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基本国情,我们只能在“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真实发展中求和谐。对此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直面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冲突求发展;确立化解冲突的发展思路减少无助者;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建构利益与权利分享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增长 和谐GDP 生产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关键词:
经济关系 和谐 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伟 杨建伟
本文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也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范式,积极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瑶 范锐敏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法作为一部"社会本位法",从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经济法有助于社会主体的权责平衡;经济法创建市场和国家诚信、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
经济法 和谐社会 市场 国家政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贾知青
2007年5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系统分析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新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社会科学院以及部分地方政府机关的学者与专家共30多人参加了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学锋
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影响人与人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这又与分配制度和政策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效率优先”的推动,国民经济出现了迅速增长。但由于“兼顾公平”不够,大量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明显扩大。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重视在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的问题。特别要注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给农民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以平等的起点,组织农民走农业集团化道路,依靠科技扶农,为农民致富奠定根基。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民 收入差距 效率 公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的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经济社会基础决定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任务要求。从四川省南充市的实践来看,现阶段西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解决百姓疾苦,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西部 分析与思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宗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韬
利用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和微分学中函数的导数大于零其为增函数的理论,分析团体中有交易成本与无交易成本的个人行为,分析团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论述如何构建团体与个人和谐利益关系,阐述怎样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为团体多作贡献,为实现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多作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