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6)
2023(10029)
2022(8939)
2021(8506)
2020(7003)
2019(16439)
2018(16407)
2017(31730)
2016(17388)
2015(19647)
2014(19727)
2013(19501)
2012(17823)
2011(15935)
2010(15941)
2009(14382)
2008(13906)
2007(12040)
2006(10390)
2005(8819)
作者
(49544)
(40855)
(40598)
(38693)
(26068)
(19497)
(18457)
(16227)
(15612)
(14431)
(14111)
(13599)
(12800)
(12646)
(12580)
(12347)
(12276)
(12159)
(11582)
(11480)
(10132)
(9804)
(9787)
(9235)
(9123)
(9075)
(8991)
(8889)
(8178)
(8057)
学科
(67607)
经济(67528)
管理(49862)
(44688)
(37587)
企业(37587)
方法(31975)
数学(27437)
数学方法(27128)
中国(20454)
(16571)
地方(15651)
(15592)
(15532)
业经(14488)
理论(12612)
(11952)
环境(11646)
农业(11092)
(10648)
贸易(10641)
技术(10468)
(10449)
(10263)
教育(10137)
(9972)
财务(9914)
财务管理(9894)
(9800)
企业财务(9356)
机构
大学(242353)
学院(240858)
管理(99756)
(90036)
经济(87765)
理学(87092)
理学院(86085)
管理学(84624)
管理学院(84197)
研究(78057)
中国(55611)
(52263)
科学(51113)
(39763)
(38212)
业大(36444)
(35537)
研究所(35181)
中心(35082)
(33357)
(33345)
师范(33089)
北京(32901)
财经(32583)
(29622)
(28920)
(28163)
农业(27804)
师范大学(26878)
经济学(25757)
基金
项目(172357)
科学(135490)
研究(126833)
基金(123950)
(107094)
国家(106196)
科学基金(92083)
社会(78247)
社会科(74016)
社会科学(73994)
(67647)
基金项目(67350)
自然(60692)
自然科(59253)
自然科学(59243)
自然科学基金(58123)
教育(57970)
(56987)
编号(52892)
资助(50188)
成果(42518)
重点(37754)
(37098)
(36067)
课题(35940)
(35603)
创新(33082)
项目编号(32691)
科研(32559)
大学(32012)
期刊
(95167)
经济(95167)
研究(69988)
中国(42696)
学报(37082)
科学(35173)
管理(34741)
(31660)
教育(29367)
(28451)
大学(27782)
学学(25943)
农业(22561)
技术(20892)
(16124)
金融(16124)
业经(15868)
图书(15072)
财经(14582)
经济研究(14414)
问题(14047)
理论(12793)
科技(12706)
(12269)
实践(12080)
(12080)
现代(11472)
情报(11452)
(11218)
资源(11128)
共检索到338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文选  孙玉文  
归纳概括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国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史上首次揭示的新概念,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在社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宗植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集中的地方,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的主要载体,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是各种利益整合、各种矛盾交错的平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城市,就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反思城市化的历史经验,重新审视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海贤  肖烈桂  
城乡规划编制需要研究城乡和谐、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城市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和谐。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城市外延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协调问题、城市社会问题等。通过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对这些城市问题的研究,使城乡规划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仇恢  
通过对广州市各个层次、各种类型读者阅读倾向、阅读需求的深入问卷调查,对广州市的阅读环境、阅读现状和阅读趋势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就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如何贴近社会、贴近读者,为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延伸服务广度与深度,真正成为倡导全民阅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进行阐述,提出图书馆促进广州城市阅读的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映嫦  
分析了城市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了东莞城市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实践与经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河清  陈辉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日益繁荣,且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行和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外来人员来到城市就业,甚至成为城市的常住居民。由于这些城市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和谐城市游憩的构建。而城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大量异质居民的聚集地,也是各种矛盾的聚集体,和谐城市游憩构建的顺利与否势必影响到城市外部良好形象的塑造和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立兵  刘梦初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因子对于构建和谐城市大有裨益。和而不同、礼乐共融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分别从逻辑起点、精神寄托和生态基础三个维度为当代和谐城市构建提供了智慧源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创国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现在,社区所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中各种利益和矛盾的聚集点。政府依托社区这个基础平台,把管理末端伸向基层,并通过社区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但是,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而这些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成千上万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创新建设"和谐社区"的新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玉娟  
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突现了"能耗"、"环保"和"科技"三块"短板",山西社会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突出。民生科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与山西历史语境、科学语境和社会语境紧密相关。历史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的继承性与突破性;科学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的科学维度;社会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与转化的社会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祥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清  
"旅游促进发展"已成为共识。随着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现象和负面效应,特别是对本地居民利益保护的缺位现象等日益凸现。为了促进上海都市旅游和谐发展,在探析和谐旅游城市构建中引入参与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郝昭成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自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总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科学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际税收理论研究,探索研究规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义遒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均衡发展,这三个领域内不同分工、类型、层次的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证。教育是为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教育的得失成败关系到上述均衡和协调发展是否能顺利实现。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每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又要求有各种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既表现在类型、专业上的不同,也表现在层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当前,高等学校办学趋同化对实现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从论述和谐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开始,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办学趋同化现象的危害,特别是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冬梅  
发展农业保险的实质是使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主要包括补偿利益和预期利益。其利益不足额,但具有正的外部性。由于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补足"农民利益,激励农民的保险需求。保险人要增加有效供给,切实保障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从农民的视角考虑,农民应加强保险意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保险合作社,降低保险成本,获得更多保险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