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6)
- 2023(12261)
- 2022(10400)
- 2021(9316)
- 2020(7411)
- 2019(16625)
- 2018(16706)
- 2017(30597)
- 2016(16930)
- 2015(19198)
- 2014(19301)
- 2013(18709)
- 2012(18010)
- 2011(16694)
- 2010(17508)
- 2009(16025)
- 2008(15684)
- 2007(14416)
- 2006(13314)
- 2005(12464)
- 学科
- 济(88403)
- 经济(88239)
- 管理(44456)
- 业(36776)
- 中国(29400)
- 企(28794)
- 企业(28794)
- 地方(28031)
- 方法(24014)
- 农(21745)
- 业经(20068)
- 数学(18361)
- 数学方法(18163)
- 学(17056)
- 环境(16959)
- 理论(16444)
- 地方经济(16340)
- 农业(14532)
- 制(14309)
- 财(14159)
- 发(14130)
- 和(13631)
- 融(13189)
- 金融(13187)
- 银(13097)
- 银行(13081)
- 行(12789)
- 教育(12678)
- 划(11066)
- 贸(10704)
- 机构
- 学院(242466)
- 大学(238511)
- 济(103264)
- 经济(100731)
- 研究(91863)
- 管理(83284)
- 中国(69210)
- 理学(68496)
- 理学院(67575)
- 管理学(66457)
- 管理学院(65997)
- 科学(53178)
- 京(52977)
- 财(47670)
- 所(46342)
- 中心(41424)
- 江(41406)
- 研究所(41148)
- 范(37599)
- 师范(37285)
- 农(37033)
- 财经(35890)
- 北京(34557)
- 州(33526)
- 院(33305)
- 经(32119)
- 经济学(32107)
- 业大(30544)
- 师范大学(29544)
- 省(29275)
- 基金
- 项目(148280)
- 研究(115885)
- 科学(115778)
- 基金(101655)
- 家(86644)
- 国家(85772)
- 社会(74552)
- 科学基金(73139)
- 社会科(69572)
- 社会科学(69548)
- 省(61032)
- 教育(54876)
- 基金项目(52841)
- 划(49982)
- 编号(48900)
- 自然(42189)
- 成果(41694)
- 自然科(41112)
- 自然科学(41104)
- 资助(41005)
- 自然科学基金(40302)
- 发(38179)
- 课题(36900)
- 重点(34240)
- 部(31803)
- 发展(31523)
- 展(30995)
- 创(30390)
- 年(30379)
- 国家社会(29945)
共检索到409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旭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晓华 马耀峰 李天顺
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国际和国内旅游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公认的学科核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导向色彩,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片面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构建需要将环境、社会问题纳入框架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审视,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发生学、系统观视角来讨论旅游学的核心,尝试建立旅游学科的框架体系。从发生学角度看,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其中,既包括旅游者活动,也包括旅游供给方的各项活动,可将其归纳为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环境
关键词:
旅游学基础理论 旅游学核心 旅游学科体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秀梅
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中,作为市民社会重要代表的民间组织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间组织的必要性体现在:民间秩序是法治秩序的基础,民间组织可以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影响和监督公共决策实现“善治”,民间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民间组织可以保护特定群体的利益并在公共权力与民间社会之间的互动桥梁,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不足,需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民间组织良性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
民间组织 和谐社会 必要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伟 杨建伟
本文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也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范式,积极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清
"旅游促进发展"已成为共识。随着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现象和负面效应,特别是对本地居民利益保护的缺位现象等日益凸现。为了促进上海都市旅游和谐发展,在探析和谐旅游城市构建中引入参与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参与发展 和谐旅游 和谐旅游城市 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增长 和谐GDP 生产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安宁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工作的目标具有"两重性",不仅要注重卫生事业的自身发展,让卫生系统的员工满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近10年来,一方面,卫生事业的发展比较快,员工的收入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卫生事业 思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玲 刘雨林
就作者视野所见,学术界尚无论及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章。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框架下,在分析西藏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风险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密切作用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发展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忠宣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结合辽宁省图书馆实践,探讨了发展与培育文化产业的几种途径,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图书馆 文化产业 市场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