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1)
2023(3575)
2022(3131)
2021(2959)
2020(2507)
2019(5695)
2018(5878)
2017(11446)
2016(6301)
2015(7165)
2014(7229)
2013(7188)
2012(6776)
2011(6097)
2010(6230)
2009(5646)
2008(5678)
2007(5265)
2006(4536)
2005(3981)
作者
(17355)
(14750)
(14587)
(13826)
(9050)
(7041)
(6612)
(5747)
(5518)
(5241)
(4871)
(4834)
(4710)
(4676)
(4621)
(4370)
(4344)
(4315)
(4251)
(4242)
(3651)
(3601)
(3571)
(3400)
(3388)
(3212)
(3201)
(3196)
(2952)
(2838)
学科
(29949)
经济(29919)
管理(17363)
(17196)
(13183)
企业(13183)
方法(12534)
数学(10976)
数学方法(10866)
中国(9165)
(8594)
地方(6457)
农业(5950)
(5672)
业经(5513)
(5321)
(5180)
劳动(5163)
(5009)
(4745)
贸易(4740)
理论(4672)
(4530)
(4514)
关系(4389)
(3946)
(3864)
金融(3863)
(3825)
银行(3810)
机构
学院(87609)
大学(87074)
(36667)
经济(35864)
管理(33119)
研究(30217)
理学(28552)
理学院(28204)
管理学(27661)
管理学院(27514)
中国(22230)
科学(17865)
(17826)
(16490)
(15116)
(14481)
研究所(13698)
(13667)
中心(13555)
财经(13028)
业大(12421)
(12137)
师范(12035)
(11781)
北京(11092)
经济学(11089)
农业(11059)
(10977)
(10901)
经济学院(9895)
基金
项目(57951)
科学(46024)
研究(43447)
基金(41710)
(35927)
国家(35598)
科学基金(30689)
社会(27835)
社会科(26320)
社会科学(26315)
(22787)
基金项目(21932)
教育(21112)
(19258)
自然(19168)
自然科(18775)
自然科学(18770)
自然科学基金(18436)
编号(18248)
资助(17146)
成果(15506)
(13052)
重点(13045)
课题(12844)
(12034)
(11943)
教育部(11483)
国家社会(11265)
创新(11218)
人文(10978)
期刊
(40898)
经济(40898)
研究(24878)
中国(21496)
(13513)
学报(12669)
(12613)
管理(12527)
教育(12406)
科学(12029)
大学(9664)
学学(9081)
农业(8689)
技术(8328)
(7990)
金融(7990)
业经(6759)
财经(6432)
经济研究(6215)
(5605)
问题(5480)
(4653)
(4580)
论坛(4580)
统计(4571)
国际(4390)
(4337)
(4285)
职业(4228)
商业(4213)
共检索到135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长征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劳动关系问题越来越复杂。尤其是2014年以来广东等地大规模群体性劳动争议多发,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分迫切和必要。劳动关系的协调不能再局限于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而是需要从就业促进、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集体协商等更广阔的角度进行综合调控,否则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就只能沦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应急机制。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军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直是劳动保障部门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实施建设和谐社会战略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为此,我们就和谐劳动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话题专访了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华福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洋  
劳动关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和谐程度关系到职工、企业和政府"劳、资、政"三方的切身利益。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新常态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劳资"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资、政"三方对劳动关系调整和重构诉求多样化进入了新常态。针对新常态下劳动关系运行的现状和问题,从"劳、资、政"三方视角研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对策与实施路径,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卫华  
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自主创新、将经济增长的方式由出口拉动、低端加工向以内需为主、高端制造转变,目前正在调整结构和布局的中央企业和省属大型企业,在国内经济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文章重点分析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现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及在国内经济中的影响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桂霞  齐晓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劳动关系中因劳资利益失衡导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一、劳资利益失衡,劳动所得在分配中比重下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尧  顾磊  
人力资源发展涉及专业知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个多方面,对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会从提高劳动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和谐劳动关系。实际上,劳动关系发生矛盾的主体是人,这涉及的也是人力资源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缓和劳动关系矛盾。为此,本文以现实案例为基础,深入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的内涵以及影响劳动力关系的因素,探索人力资源发展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机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充分认识和领会《意见》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宝珠   葛丰收  
相较于工业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呈现新样态。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确保劳动者权益、推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扎实性进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经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逻辑,从完善数字劳动过程中的政府规制、构建服务于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体系、构建数据产权制度体系、构建适应平台经济的监管制度体系和数字空间工会体系等四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构建数字经济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益支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叶益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遭遇严峻的挑战,广大职工的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劳动者面临着待岗、降薪、失业等风险。疫情也给劳动关系领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延迟复工、居家办公、特殊期间劳动保障等,在此情况下,作为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需要组织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积极探求解决方案,共同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强  赵首军  
后危机时代,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和爆发。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面临巨大挑战。文章认为,面对后危机时代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挑战,企业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通过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郑东亮  
我国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就业方式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城镇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环境变化,乃至于急剧变化。劳动关系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和谐稳定问题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予以关注。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协调劳动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喜良  
本文认为,劳资双方构建劳动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劳动过程,而寻求效率、公平以及话语权的平衡是实现劳动过程的主要途径;作为构成劳动关系基本主体的雇主是影响劳动关系的主导因素,但只有在适当的压力机制下雇主才能积极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文章在梳理中国雇主发展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通过对雇主形成合理的压力从而建立内生性的劳资双方的博弈机制,激发和促进雇主改善劳动关系的积极性,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