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3)
- 2023(12660)
- 2022(10487)
- 2021(10014)
- 2020(8114)
- 2019(18673)
- 2018(18730)
- 2017(34060)
- 2016(19055)
- 2015(21487)
- 2014(21569)
- 2013(20380)
- 2012(18552)
- 2011(16663)
- 2010(16729)
- 2009(14811)
- 2008(13772)
- 2007(12127)
- 2006(10385)
- 2005(8477)
- 学科
- 济(64586)
- 经济(64498)
- 业(47554)
- 管理(46268)
- 企(32475)
- 企业(32475)
- 农(29734)
- 方法(29590)
- 数学(26665)
- 数学方法(26255)
- 中国(24124)
- 教育(20917)
- 农业(19583)
- 财(18615)
- 业经(16890)
- 学(14917)
- 制(14826)
- 地方(13816)
- 理论(13804)
- 发(11337)
- 贸(10825)
- 贸易(10821)
- 技术(10692)
- 工作(10606)
- 易(10557)
- 银(10450)
- 银行(10427)
- 体(10261)
- 行(9987)
- 融(9831)
- 机构
- 大学(248080)
- 学院(246318)
- 管理(93045)
- 济(91681)
- 经济(89356)
- 研究(81301)
- 理学(80645)
- 理学院(79752)
- 管理学(78171)
- 管理学院(77669)
- 中国(55835)
- 京(51915)
- 科学(48096)
- 财(43224)
- 农(41557)
- 范(41475)
- 师范(41114)
- 中心(38882)
- 江(38354)
- 所(38119)
- 业大(36218)
- 研究所(34715)
- 教育(34415)
- 财经(33901)
- 师范大学(33236)
- 北京(32102)
- 农业(31335)
- 经(31007)
- 技术(30283)
- 院(30072)
- 基金
- 项目(173357)
- 科学(138200)
- 研究(135379)
- 基金(122884)
- 家(105881)
- 国家(104799)
- 科学基金(90370)
- 社会(85102)
- 社会科(80110)
- 社会科学(80092)
- 省(70193)
- 教育(68534)
- 基金项目(64787)
- 划(59671)
- 编号(58620)
- 自然(55390)
- 自然科(54135)
- 自然科学(54118)
- 自然科学基金(53127)
- 成果(49291)
- 资助(48305)
- 课题(41859)
- 重点(39594)
- 部(39364)
- 发(38682)
- 创(36676)
- 项目编号(35516)
- 教育部(34693)
- 年(34619)
- 国家社会(34588)
共检索到367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海霞
<正>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也是学前儿童树立正确“三观”、塑造健康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关键点。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普惠性社会福利事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学前教育被逐渐重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推进乡村学前教育,必须构建和完善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军 马练军
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坚持把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认真谋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有力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伍俊华
乡村振兴急需大批既懂农业,又爱农村和农民;既有文化,又懂技术、善经营;既立有报国之志、负有强村之责,又掌握现代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具备先进经营管理能力;既掌握知识技能,又有见识、有胆识,既能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又能不断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大学生。抓住关键,有效构建服务乡村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回归根本,因地制宜开展服务乡村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新时代大学生有志向、有勇气、有能力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培培 徐宏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包括产业、文化等在内的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之农村体制变革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匹配、主体"碎片化"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抓住主体重构这个"牛鼻子",构建"一核多元"的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瑞瑞 衣海平
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乡村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核要求,亦是其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地提升,许多地区都在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但仍然存在顶层设计不足,建设标准不一等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部分乡村地区为例,通过实证性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地区在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过程中存在各地平台建设不完备、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人才机构供给力量不足、服务评鉴考核不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江苏省部分乡村地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法律服务 困境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妙兰 黄霈瑶
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对师范生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至关重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构建与完善乡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对乡村教师培养进行供给端改革,具有充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赓续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高师院校应从确立“为了乡村”的培养定位、构建“关于乡村”的课程内容体系、打造“立足乡村”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以“乡村属性”为核心的评价保障体系等方面对乡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为乡村教育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乡村教师,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在贫困质态转轨、共同富裕理念导向以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背景下所产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构建包括从顶层到基层的全方位巩固机制、贫困与非贫困统筹的全领域拓展机制以及从防贫到振兴的全过程接续机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安排则需要充分回应衔接政策体系设计、政策执行保障和政策调适创新的问题,只有建立基础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衔接政策体系、构筑内部风险防范和外部资源供给协同化的政策保障以及依托政策分类调适平抑衔接政策波动才能真正实现二者衔接的灵活性、顺畅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南中 周蜜 张容
乡村非学历教育的发展,需要以"人力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定向,通过充盈和落实学习型社会、构筑人力资本增值阵地和乡村积极学习文化塑造等方式发挥价值。乡村非学历教育体系构建的起点是围绕乡村人才发展需求构建完整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主要目标是推动乡村建设人才持续性和一致性发展,其机理是通过非学历教育改变乡村学习场域,完成基础改造,通过政府主导、涉农校企主体、群团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运行机制支持非学历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基于此,需要通过共建愿景整合多元主体实现协同参与,搭建非学历教育发展所需的在线学习和实体学习平台,形成引领乡村全面发展的非学历教育内容体系,实施线上为主的多元混合学习模式,强化供需对接的供给关系,拓展非学历教育成果的应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正>党的二十大科学全面地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萍 黄凯丽 赵海波 李文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云南民族地区,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必须在考虑云南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文章立足云南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前提,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概括,并提出与之对应的优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国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 三级治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贝妮 卢可轩
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组织建构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实践现状,为社会组织开展乡村阅读服务提供参考。选取2017—2023年14个社会组织已公开的年度报告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扎根理论识别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组织建构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实践机理,并进一步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了社会组织建构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阅读服务保障体系是提高乡村阅读服务成效的必要条件,但要获得更高成效需要整个体系协调运转;存在生态构建驱动型、资源建设驱动型、师资—保障驱动型3种高服务成效的组态路径;为推进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应当提高阅读服务保障能力、重新审视阅读服务资源建设价值、建设多层次的阅读服务师资、推进多元主体的良性协作和联动城乡阅读服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业辉 韩磊 谢双玉 乔花芳
同质化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的症结,将乡村旅游中的"乡村"解构为空间性、意象性与产品性三重特性,并从这三重特性中蕴含的同质化表现解构乡村旅游同质化的内涵,即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是逐步走向空间资本化、产品符号化和意象均质化的过程;揭示并阐明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本质是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向城市的不断趋近和统一的过程,其中,空间的资本化归因于旅游场所的景区化和空间意义的流动化,产品的符号化产生于规划设计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展演化,意象的均质化来源于旅游宣传的均质化和游客预期的刻板化。依据对乡村旅游同质化内涵的解构和解读,构建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判定和比较某些地区乡村旅游案例的同质化水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黄江
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品质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应努力遵循生态化机制、市场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形成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力的新格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包括推进龙头企业“上山下乡”的产业链一体化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公司及现代产业融合衔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塑造特色产业的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民族地区绿水青山、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体”,依托景区“增长极”拓展“文化+生态”的深度乡村旅游,依托特色资源推进特色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采取多种途径对“三农”“三牧”进行以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提升为目标的“技术赋能”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 文化品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业辉 韩磊 谢双玉 乔花芳
同质化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的症结,将乡村旅游中的"乡村"解构为空间性、意象性与产品性三重特性,并从这三重特性中蕴含的同质化表现解构乡村旅游同质化的内涵,即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是逐步走向空间资本化、产品符号化和意象均质化的过程;揭示并阐明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本质是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向城市的不断趋近和统一的过程,其中,空间的资本化归因于旅游场所的景区化和空间意义的流动化,产品的符号化产生于规划设计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展演化,意象的均质化来源于旅游宣传的均质化和游客预期的刻板化。依据对乡村旅游同质化内涵的解构和解读,构建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判定和比较某些地区乡村旅游案例的同质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