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5)
2023(6167)
2022(5156)
2021(5203)
2020(4340)
2019(10183)
2018(9956)
2017(19406)
2016(10386)
2015(11623)
2014(11299)
2013(10586)
2012(9522)
2011(8558)
2010(8978)
2009(8110)
2008(7815)
2007(7240)
2006(6214)
2005(5494)
作者
(26662)
(22039)
(21950)
(21026)
(13986)
(10403)
(9948)
(8631)
(8258)
(7907)
(7570)
(7426)
(6965)
(6928)
(6832)
(6741)
(6679)
(6434)
(6266)
(6222)
(5483)
(5318)
(5314)
(5183)
(4940)
(4921)
(4910)
(4795)
(4454)
(4275)
学科
(40955)
经济(40909)
管理(30885)
(28444)
(22287)
企业(22287)
方法(19588)
数学(17587)
数学方法(17087)
(13903)
(12030)
中国(10468)
农业(9621)
(8650)
业经(8558)
理论(7738)
地方(7618)
(7576)
(7332)
国家(7307)
(6326)
技术(6192)
财政(6177)
工作(6086)
收入(5832)
(5757)
贸易(5752)
(5749)
(5665)
(5560)
机构
学院(137908)
大学(135287)
管理(55420)
(53600)
经济(52388)
理学(48240)
理学院(47807)
管理学(46702)
管理学院(46462)
研究(42289)
中国(31819)
(27226)
(27170)
科学(24492)
财经(20718)
中心(20307)
(20012)
(19703)
(19350)
(18817)
业大(18550)
研究所(17685)
(17550)
师范(17425)
北京(16907)
(16614)
经济学(16095)
(15689)
技术(15564)
财经大学(15446)
基金
项目(93843)
科学(74460)
研究(71755)
基金(67316)
(57614)
国家(57123)
科学基金(49822)
社会(45554)
社会科(43160)
社会科学(43147)
(37775)
教育(34930)
基金项目(34599)
(31154)
自然(30827)
编号(30576)
自然科(30146)
自然科学(30142)
自然科学基金(29579)
资助(27998)
成果(25746)
课题(21410)
重点(21127)
(20692)
(19820)
(19330)
项目编号(18886)
国家社会(18756)
创新(18530)
(18392)
期刊
(58768)
经济(58768)
研究(37997)
中国(28824)
(21855)
管理(20466)
教育(19660)
(19278)
学报(17962)
科学(17700)
大学(14775)
技术(14426)
学学(13926)
农业(12972)
(11448)
金融(11448)
业经(10213)
财经(9848)
经济研究(9370)
统计(8617)
(8410)
(8001)
问题(7188)
职业(7182)
决策(7167)
(6847)
技术经济(6615)
图书(6474)
(6377)
论坛(6377)
共检索到199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朝睿  
1.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分权为反贫困的合作治理提供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形不容乐观。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至今,中央政府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逐步实施,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为反贫困事业注入了政治性活力,促使反贫困进入平衡发力的深水期。下一步需要改革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朝睿  
1.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分权为反贫困的合作治理提供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形不容乐观。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至今,中央政府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逐步实施,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为反贫困事业注入了政治性活力,促使反贫困进入平衡发力的深水期。下一步需要改革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朝睿  
反贫困在本质上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治理范畴,在形式上是国家治理情境下一种经济政策目标,在过程上是通过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国家治理能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学视角下的反贫困过多强调国家和市场作用;社会学视野更多强调社会保护意义;公共管理学要从地方政府治理的角度研究反贫困的竞争与合作模式。综观我国现行反贫困策略仍然具有无序性对抗和理性对抗特点,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与治理的本质是追求合作,未来地方政府反贫困策略必然从对抗走向合作。本文基于反贫困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治理的能力的体现的视角,首先,在厘清反贫困研究典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地方治理过程的反贫困,而后解析地方政府反贫困的三种竞合模式,最后,从地方政府反贫困的合作治理模式探寻区域经济及国家发展之道。本文以经济发展为抓手,以治理合作为契机、以市场、社会、非政府组织及个人的通力配合为基础,构建地方政府反贫困的竞合治理模式,该模式从政治、经济、市场、体制、社会、经验六个方面统筹规划,科学发展,最终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地方治理的多元、多层合作格局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朝睿  
反贫困在本质上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治理范畴,在形式上是国家治理情境下一种经济政策目标,在过程上是通过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国家治理能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学视角下的反贫困过多强调国家和市场作用;社会学视野更多强调社会保护意义;公共管理学要从地方政府治理的角度研究反贫困的竞争与合作模式。综观我国现行反贫困策略仍然具有无序性对抗和理性对抗特点,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与治理的本质是追求合作,未来地方政府反贫困策略必然从对抗走向合作。本文基于反贫困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治理的能力的体现的视角,首先,在厘清反贫困研究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反贫困与政府干预汪三贵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反贫困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反贫困措施从以往主要依靠单纯的生活救济变为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身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开发援助;反贫困的组织和传递系统也从以民政机构为主转变为以专设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三贵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反贫困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反贫困措施从以往主要依靠单纯的生活救济变为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身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开发援助;反贫困的组织和传递系统也从以民政机构为主转变为以专设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及其下属机构为主、有27个国家部委参加的广泛的反贫困组织结构。“七五”和“八五”初期的反贫困实践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少到8000多万人,与同期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不断恶化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与80年代初期相比,中国贫困人口的下降速度已明显变慢,部分贫困人口的返贫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一方面是由于80年代后期整...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端计  
中国目前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凸显了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也说明反贫困已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应对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体制进行反思,对反贫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按照统筹城乡反贫困的政策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多视角关注贫困问题,推动管理体制、就业、社保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联动改革,统筹规划和安排城乡反贫困政策,实行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并加强城乡反贫困工作的互动。实施"预防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开发性扶贫"三位一体式反贫困创新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向达  祖俊涛  梁超  
基于行政授权的理论视角,提出一个中国政府间关系及其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以此揭示中国政府“集权-分权悖论”治理特征形成的因果逻辑。在此框架下,作为政府分权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行政授权程度及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组织内部委托方关于代理方“治理效率-治理风险”的动态权衡,进而决定了授权边界范围和具体内容中诸种剩余控制权的不同分配组合形态,由此塑造出相应的中国政府间关系及其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端计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又凸现了中国目前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城乡反贫困模式的并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明智  肖翠云  
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目前城乡贫困人口此消彼长现状的必然需求、是现行反贫困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损失,更好的体现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曙光  
易地扶贫搬迁是在扶贫攻坚阶段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理论层面从阻断效应、重构效应、增长效应和社会一体化效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同时也从融入障碍、共同体割裂效应、生活成本约束、就业困境和公共服务瓶颈等角度论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约束条件,并着重以广西模式为核心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动员激励-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四位一体核心机制。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模式包含基础设施、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带动、社区重建、文化融入、心理介入、生态恢复等九个方面,从而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了系统性的制度框架。这些经验具有一定典型性,值得总结和推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勇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品与公共服务,在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原则下,有助于解决部分资金问题,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然而,通过PPP方式参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引入PPP模式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在起步阶段,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框架、风险收益分配机制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利益失衡解决机制等,发挥PPP模式在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上的积极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朱健齐  李天成  曾靖  孟繁邨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rivate-public-partnership,PPP)模式成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的一种重要创新模式,地方政府法治水平和金融环境不同使社会资本的进入模式有明显区别,进而影响项目的PPP模式。选取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全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8 051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地方政府法治水平和金融发展对PPP模式私有化的影响。考虑到数据结构和潜在的计量问题,使用OLS模型考察PPP规模问题,并在省级层面进行聚类,使用稳健标准误的方法纠正异方差;在考察PPP模式特征时,使用Order probit回归和Order log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方政府法治水平与运用PPP模式的项目投资额和PPP模式私有化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地方政府法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社会资本参与PPP的合法权益被肆意侵犯的风险,降低了契约成本;②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越少,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方式多元化;③地方政府法治和金融发展均为社会资本参与运用PPP模式的项目提供更大的融资规模,进而增加运用PPP模式的项目投资中社会资本一方所占的份额。因此,政府法治水平与金融发展是相互作用、同向变化的两个因素,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对扩大运用PPP模式的项目的投资额和提高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私有化程度具有互补效应。以法与金融的视角理解地方政府法治和金融发展水平对PPP的影响,并对这一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是研究地方政府治理能否高效合理利用PPP模式的重要视角。有利于为财政部门减轻财政负担,有效进行公私风险控制,提高财政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鲲  郑威  
当前,地方政府形成了依赖土地征收获取财政收益的财政收入模式,而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土地制度变迁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模式的路径依赖。《土地管理法》的3次修订及土地制度变迁过程均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强化有其必然性,要从根本上破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模式的路径依赖,需要修订现有《宪法》条款,积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落实法治政府"还权于民"的民主要求,推动房产税改革法治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基于地方政府流转土地治理绩效的经济学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流转土地的内在路径与特征,及流转成本与治理绩效,最后提出降低中央治理成本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