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
2023(341)
2022(300)
2021(261)
2020(172)
2019(338)
2018(359)
2017(543)
2016(336)
2015(339)
2014(375)
2013(365)
2012(326)
2011(314)
2010(293)
2009(254)
2008(235)
2007(263)
2006(200)
2005(197)
作者
(931)
(832)
(777)
(728)
(479)
(361)
(337)
(305)
(293)
(267)
(266)
(259)
(257)
(245)
(236)
(234)
(232)
(228)
(227)
(192)
(190)
(188)
(184)
(177)
(173)
(172)
(169)
(165)
(164)
(161)
学科
管理(1041)
(1031)
经济(1030)
(785)
(668)
企业(668)
中国(481)
方法(343)
(332)
银行(332)
(319)
环境(310)
(306)
教育(301)
地方(299)
(296)
(280)
金融(280)
业经(267)
(265)
(264)
保险(263)
数学(262)
数学方法(260)
(250)
研究(242)
(237)
理论(226)
(218)
(200)
机构
学院(4405)
大学(4246)
管理(1702)
(1549)
经济(1512)
研究(1483)
理学(1399)
理学院(1389)
管理学(1359)
管理学院(1353)
中国(1096)
(857)
科学(852)
(803)
中心(726)
(681)
技术(669)
(651)
业大(637)
(627)
(599)
研究所(594)
(581)
财经(577)
职业(572)
(555)
师范(550)
北京(541)
(516)
农业(479)
基金
项目(3028)
研究(2469)
科学(2394)
基金(1936)
(1625)
国家(1603)
社会(1519)
社会科(1429)
社会科学(1429)
科学基金(1414)
(1389)
教育(1220)
(1146)
编号(1131)
基金项目(984)
成果(939)
课题(842)
(822)
自然(784)
资助(770)
自然科(765)
自然科学(764)
(751)
重点(746)
自然科学基金(745)
项目编号(710)
(684)
规划(664)
创新(639)
发展(626)
期刊
(1664)
经济(1664)
研究(1270)
中国(1097)
教育(859)
(737)
管理(586)
(561)
学报(529)
技术(493)
科学(478)
(478)
金融(478)
大学(414)
农业(401)
学学(390)
业经(353)
财会(311)
职业(286)
(272)
统计(260)
科技(251)
经济研究(248)
图书(247)
情报(243)
理论(236)
决策(231)
实践(227)
(227)
财经(220)
共检索到6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明明  陶凌峰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防控系统性风险势在必行,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形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合力,为经济良好运行保驾护航。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双支柱",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将是接下来经济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况昕  高惺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信贷膨胀引发的各部门、各领域的高杠杆风险值得警惕,影子银行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导致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需要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本文在分析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逻辑和构建"双支柱"监管框架的实现路径,文章最后给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龑   刘大志  
文章利用中国银行业2011—2022年的季度数据,从轻资产、轻收入、轻资本和轻成本四个维度出发,选取指标构建了中国银行业轻型化指数。进而以上市银行为样本,检验了银行业轻型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轻型化转型加剧了系统性风险。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轻型化转型加快了各银行的资本周转速度,这会使其在自身资本的承载能力之外过度开展业务,加大风险外溢的可能性,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攀升。在现有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下,轻型化转型会促使银行通过加快资本周转进行“监管套利”,弱化金融严监管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因此,轻型化趋势下要更加重视双支柱调控的应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银行业的轻型化转型,数量型货币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会逐渐降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则会持续增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抑制轻型化转型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但部分政策工具并未发挥预期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娜  彭玉婷  徐卉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单独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障金融稳定,需要配合宏观审慎政策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笔者通过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配合及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冲击下,引入"双支柱"政策不仅不会加大经济波动,反而相互配合,进一步改善金融市场体系;在货币政策冲击下,加入宏观审慎政策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波动幅度略有增加;在房价冲击下,采用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持续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研究结论对我国双支柱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明   刘璐   陈方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渐成为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示剂,防范银行风险溢出已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但“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尚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度量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该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银行特征来看,“双支柱”调控对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盈利水平较低的银行的调控效果更显著;从经济周期来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因经济周期具有明显不对称性,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明显高于上行期;从宏观政策工具类别来看,各类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结果不同,使用信贷类宏观审慎工具会使得“双支柱”调控的风险抑制作用失效。本文基于微观和宏观的异质性视角,为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调搭配并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胜利  刘希瑶  
“十四五”时期,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向创新领域传导扩散,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文章运用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系统性风险对创新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检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通过锁定效应、兑现效应、诱导效应和挤出效应对创新要素市场扭曲产生正向影响,该影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2008年金融危机加快了系统性风险对创新要素市场的传导速度,而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都具有抑制系统性风险传导的作用;“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调节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程度,货币政策越宽松和宏观审慎政策越严格,对系统性风险传导效果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建臣  赵丹丹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支柱"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宏观调控的全面性;关注经济"结构性"和金融"周期性"问题,转变货币政策目标;控制银行和房地产市场杠杆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推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监测系统,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效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胜民  张博超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促进金融稳定,实现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动态DCC-GARCH模拟方法计算SRISK衡量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以2002年第三季度—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双支柱"调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总体上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基于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以及经济波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情景下,各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存在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实施的MPA评估体系总体上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健全以及调控方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意  王晏如  黄丽灵  和文佳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建立"宏观审慎政策专门盯住金融稳定目标,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经济稳定目标"的双支柱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本文基于系统性风险视角,深入剖析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实现机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宏观审慎政策实现金融稳定的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风险造成的潜在溢出性。目前从系统性风险的时间维度探讨双支柱政策的研究已较为丰富,可以总结为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和货币政策的"资本缺口"机制。从系统性风险的空间维度探讨双支柱政策的研究,也即对双支柱政策如何作用和改变金融机构内部关联网络的研究正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政策工具和影响机制上对空间维度双支柱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双支柱政策的制定提出如下建议:时间维度宏观审慎政策要关注并消除货币政策对时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性,同时要加强空间维度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小文  
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冲击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汇率波动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亟需加强政策监管。文章构建一个包含跨境资本流动审慎监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研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并深入分析跨境资本流动的“双支柱”政策应对效果。结果显示:第一,美联储加息产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导致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加剧,造成经济下行。第二,面对美联储加息,小幅跟进式加息能缓解产出波动,但不能缓解汇率、跨境资本和资产价格等波动,而大幅加息对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都较大;“双支柱”政策相比加息政策有明显优势,既能抑制跨境资本流出,又能降低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第三,社会福利损失分析表明,最优的双支柱政策组合是货币政策钉住产出、通胀和汇率波动,宏观审慎政策钉住跨境资本波动;随着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增大,社会福利损失逐渐减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张庆君  陈思  刘蕴霆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资产数字化是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将资产数字化因素和监管因素纳入宏观经济模型,研究资产数字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讨论“双支柱”调控的效果。研究发现资产数字化能够有效抑制银行部门的风险积聚,资产数字化程度越高,银行风险降低程度越明显;监管强度和监管范围会影响资产数字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银行资产数字化后,监管强度的增加和监管范围的扩大更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相比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价值比工具更有利于降低数字化后的银行风险;相比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组合更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与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在资产数字化过程中,“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更好地防范银行风险,增强政策有效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祁敬宇  刘莹  
"双支柱"调控是中国在金融调控体系调整中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总指数和分类指数,利用2009—2019年24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研究"双支柱"调控下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协调配合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效应。第二,不同类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不同。第三,"双支柱"调控效果因银行性质存在异质性。第四,"双支柱"调控通过影响银行资产回报率和盈利波动性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第五,"双支柱"调控效果因经济周期具有不对称性,不对称性因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不同而异。本文研究为"双支柱"调控的效果提供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雯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部门和学者认为仅依靠货币政策的单一调控框架难以在追求物价稳定的同时有效平滑金融周期,因此有必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防范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借款者的融资约束(资产负债表和违约渠道)、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风险承担和风险转移渠道)以及调节跨境资本流动(汇率渠道),影响金融系统的风险水平。但不同于货币政策对价格—产出缺口的确定性作用,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兴亚  周浩  
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阶段。依照经济增长理论基本逻辑和国际发展经验,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将由后发赶超型增长向中高端协调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将会遵照"创新、协调、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红  吴莉昀  刘定  
本文构建考虑企业异质性与宏观审慎特征的DSGE模型,探索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及改革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策略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规则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同时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融资杠杆监管可有效平稳金融市场和经济波动;同时,在落实“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五大任务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介入可有效抑制资产泡沫形成、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冲击、预防经济过热,进而保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健推进;另外,相较于目标清晰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效果相对较弱且易加剧信贷资源的错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