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4)
- 2023(5866)
- 2022(4697)
- 2021(4236)
- 2020(3414)
- 2019(7345)
- 2018(6805)
- 2017(13023)
- 2016(6701)
- 2015(7433)
- 2014(7338)
- 2013(7137)
- 2012(6488)
- 2011(5779)
- 2010(6106)
- 2009(5981)
- 2008(4783)
- 2007(4412)
- 2006(3954)
- 2005(3616)
- 学科
- 济(29385)
- 经济(29367)
- 融(24377)
- 金融(24375)
- 银(21361)
- 银行(21360)
- 行(20841)
- 管理(17898)
- 业(17176)
- 中国(16338)
- 企(14306)
- 企业(14306)
- 地方(13364)
- 中国金融(10873)
- 方法(9031)
- 财(8622)
- 制(8493)
- 数学(8115)
- 数学方法(8049)
- 地方经济(7165)
- 业经(7043)
- 农(6890)
- 务(6284)
- 财务(6267)
- 财务管理(6257)
- 企业财务(6034)
- 农业(5255)
- 体(5084)
- 理论(5045)
- 事业(4692)
- 机构
- 学院(89133)
- 大学(85676)
- 济(37867)
- 经济(36966)
- 管理(31694)
- 中国(30049)
- 研究(29648)
- 理学(26714)
- 理学院(26395)
- 管理学(25984)
- 管理学院(25828)
- 财(18871)
- 京(17088)
- 科学(16810)
- 中心(16676)
- 银(15172)
- 财经(14859)
- 银行(14709)
- 融(14385)
- 金融(14103)
- 所(14015)
- 行(13812)
- 江(13400)
- 经(13373)
- 经济学(12832)
- 研究所(12718)
- 人民(12046)
- 州(12004)
- 范(11776)
- 经济学院(11682)
- 基金
- 项目(60551)
- 科学(48259)
- 研究(47308)
- 基金(42899)
- 家(36266)
- 国家(35939)
- 科学基金(31447)
- 社会(30903)
- 社会科(29512)
- 社会科学(29505)
- 省(25461)
- 基金项目(22641)
- 教育(21037)
- 划(20527)
- 编号(20001)
- 自然(17962)
- 自然科(17533)
- 自然科学(17530)
- 自然科学基金(17180)
- 资助(16711)
- 成果(16193)
- 发(15003)
- 重点(14209)
- 课题(14097)
- 创(13571)
- 国家社会(13058)
- 创新(12721)
- 发展(12622)
- 项目编号(12491)
- 部(12487)
共检索到140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凡
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目标的重要内涵之一,在实现江西经济崛起新跨越之际,及时提出构建南昌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路,不仅对南昌,而且对整个江西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构建 区域 金融中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玉霞
本文针对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对宜昌市经济、社会、区位、文化、政策等因素进行了优劣势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宜昌区域性金融研究中心的战略措施,其中主要措施是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梦现 舒红霞
金融中心具有层级特征,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其功能也不同。结合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竞争优势、发展方向,可以将其定位为区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区域金融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实体经济、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美东 胡洋阳
金融产业集群加速了金融资源集聚,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合肥应以金融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合理利用合肥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金融中心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群 合肥 区域金融中心 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红霞 陈敏灵
以2006~2008年北京、上海与深圳三中心城市相关数据为基础,确立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量化的参照指标体系,通过现实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须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益澄
通过对区域性金融中心概念的思考,分析了宁波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利弊条件,进而提出了树立“金融领先”意识、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发达的区域性金融市场等六条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宁波市 区域性 金融中心 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丽霞 张志英 张丽宇
运用SWOT分析法,详尽地对成都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利用、成渝经济区的历史机遇、重庆的挑战等方面予以全面地分析,总结出成都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中心 SWOT分析 成渝经济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齐美东 宋翔
我国各省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蜂拥而上,而省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在空间分布、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资产结构及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此,应实行有效的金融政策,完善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促进我国省级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关键词:
省级区域金融中心 成长差异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敏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
武汉 区域金融中心 功能 策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敏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金融中心 总部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