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6)
2023(7017)
2022(5880)
2021(5640)
2020(4563)
2019(10194)
2018(10309)
2017(18867)
2016(11057)
2015(12487)
2014(12771)
2013(11893)
2012(11247)
2011(10236)
2010(10656)
2009(9651)
2008(9474)
2007(8977)
2006(8125)
2005(7257)
作者
(31374)
(26244)
(25892)
(24948)
(16653)
(12388)
(11870)
(10114)
(9964)
(9780)
(8872)
(8682)
(8663)
(8534)
(8414)
(7947)
(7899)
(7789)
(7714)
(7429)
(6842)
(6611)
(6477)
(6113)
(6082)
(5968)
(5923)
(5750)
(5544)
(5440)
学科
(31653)
经济(31528)
管理(30047)
(25540)
(20132)
企业(20132)
(13288)
中国(12545)
(10646)
(10229)
理论(10080)
方法(9471)
(9272)
教育(8861)
(8566)
地方(7802)
教学(7778)
农业(7747)
数学(7714)
业经(7700)
(7546)
银行(7521)
数学方法(7480)
(7475)
(7303)
及其(6885)
(6673)
金融(6666)
(6590)
贸易(6588)
机构
学院(147929)
大学(143349)
研究(53968)
(53289)
经济(51663)
管理(51416)
理学(42536)
理学院(42018)
管理学(41085)
管理学院(40800)
中国(40058)
科学(32847)
(31285)
(28711)
(27977)
(27727)
(26109)
研究所(25142)
中心(24700)
业大(21913)
(21902)
农业(21678)
师范(21645)
技术(21326)
财经(20661)
(20318)
(20181)
北京(19949)
(18997)
(18541)
基金
项目(93015)
研究(73568)
科学(71056)
基金(61372)
(53441)
国家(52878)
科学基金(43694)
社会(41833)
(39477)
社会科(39213)
社会科学(39203)
教育(36314)
编号(33393)
(32830)
基金项目(30890)
成果(29741)
自然(26819)
自然科(26165)
自然科学(26151)
资助(25916)
自然科学基金(25658)
课题(25441)
重点(21493)
(21213)
(20570)
项目编号(19902)
(19807)
(19388)
(19332)
规划(17994)
期刊
(67166)
经济(67166)
研究(47258)
中国(40572)
教育(31473)
(26748)
学报(23803)
(22115)
管理(20313)
科学(20085)
农业(18004)
大学(17896)
学学(16529)
(16461)
金融(16461)
技术(15476)
业经(12190)
职业(10812)
经济研究(10286)
财经(9952)
(9137)
(8640)
图书(8514)
(8482)
论坛(8482)
问题(8150)
(7321)
(7159)
技术教育(6783)
职业技术(6783)
共检索到242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卫东  
政策是社会政治组织以权威形式,为完成特定工作目标而制定的标准化规定。通常包括实施原则、任务、步骤和措施等。政策的实质是政治组织或社会集团利益的制度化反映。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这一政策制定过程的理解,一般有两个不同视角。一种是把政策制定理解为一个工作流程,包括政策问题的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目的任务,为完成该任务所设计的规划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流程。另一种是将政策理解为理性的分析决策行为。具体到新闻教育领域政策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勤华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在新时期加大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培养法律人才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2012年,教育部遴选并确定建设58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12个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华东政法大学3个类型基地均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昆  
在社会主义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再正常不过。在媒介化社会,新闻传播系统对社会的渗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传媒从业者在社会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职业传媒人的养成场所,以制造优秀新闻传播工作者为目的的人才工厂,其设计与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统领之下,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应贯穿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濮丽萍  吴丽荣  孙小娅  
我国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趋同、课程设置欠合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力度不大、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以及实验、实训软环境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应明确目标,制订高职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以改促教,实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紧贴岗位,优化实验实训基地;显隐结合,创新护理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科学设计,构建多元客观过程化质量控制体系;精心组织,保障卓越护理人才培养实施,推行医教协同、校院合作的体制机制,使卓越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向国际化拓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元春  王璜  
高职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转变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观念,改革传统的以校内监控评价为主的教学导向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丽芳  
双语人才的匮乏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的根本性掣肘因素。民族地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以双语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应采取通识教育和应用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路径上充分发挥校内外合作办学机制,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白贵  
近年来,随着文科考生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成为高校扩招的主力,作为热门专业之一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也因此受到很多院校的重视,不仅传统的综合类院校开设此类专业,一些理工科院校和由专科升为本科的院校也纷纷开设。原因很简单,相比法学、文学等传统学科,一些院校认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开设门槛低,只要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找几个教授写作课的老师,再招聘几个刚毕业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就可以撑起一个专业。正因如此,我国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得到迅速扩张,但也因如此,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文俊  王金叶  
分析了国内外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总结了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提出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宏观背景下,地方高校应从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构建,培养"注重实践、服务本土"的风景园林卓越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维仲  关晓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改革举措。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不足,要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搭建工程能力培养框架。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与目标并重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内生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格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文哲  陈阳  李晶宇  杨海燕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此为目标,探索农业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农业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完善农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平台共享,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旗  
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可认为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功能。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是人而不是物,不能等同于生产型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高职院校需要逐步形成制度完备、组织严密、运行有序、监控到位的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在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方面严格执行,切实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宗熹  刘占文  王淑娟  
谢宗熹,刘占文,王淑娟在《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11期中撰文,阐述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并对如何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其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自身办学定位的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整个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以及自身的办学条件,从而进行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志国、刘志峰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一些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提出要在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作者将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概括为衔接模式、资源共享平台、质量保障体系三方面。其中,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从人的发展理论看,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志国  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尽管一些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亟待从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嘉嵩  
加快建立卓越金融人才战略培养体系,是顺应金融改革需要,促进金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的必然选择。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价能够帮助培养单位更加客观地评价金融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进而改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效率。在对卓越金融人才培养进行评估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每一位管理者与教学人员的卓越培养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