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2)
2023(5964)
2022(5041)
2021(4580)
2020(3914)
2019(8598)
2018(8618)
2017(16557)
2016(9137)
2015(10255)
2014(10222)
2013(10034)
2012(9117)
2011(8211)
2010(8305)
2009(7883)
2008(7934)
2007(7289)
2006(6489)
2005(6104)
作者
(24610)
(20680)
(20468)
(19729)
(12974)
(9688)
(9363)
(7767)
(7751)
(7491)
(6995)
(6891)
(6595)
(6590)
(6572)
(6299)
(6102)
(6070)
(6056)
(5899)
(5207)
(4985)
(4888)
(4706)
(4699)
(4602)
(4597)
(4594)
(4079)
(3992)
学科
管理(34015)
(33062)
经济(32982)
(30247)
(25927)
企业(25927)
方法(14065)
(13097)
(12915)
数学(11810)
数学方法(11711)
中国(10270)
(9964)
(8615)
业经(8543)
(8200)
财务(8181)
财务管理(8161)
企业财务(7794)
体制(7485)
(7266)
银行(7256)
(6940)
(6550)
金融(6547)
农业(6313)
(6075)
(6022)
理论(5965)
(5946)
机构
大学(129540)
学院(129099)
(55153)
经济(54012)
管理(50808)
理学(43514)
理学院(43120)
管理学(42529)
管理学院(42286)
研究(39914)
中国(31987)
(30383)
(26068)
财经(23275)
科学(21028)
(20997)
(19924)
中心(18934)
(18876)
经济学(17609)
财经大学(17229)
(16869)
研究所(16541)
北京(16162)
业大(15842)
经济学院(15705)
(15443)
(15250)
师范(15113)
商学(14448)
基金
项目(83422)
科学(67170)
研究(63505)
基金(62093)
(52413)
国家(51972)
科学基金(45980)
社会(42426)
社会科(40276)
社会科学(40268)
基金项目(32490)
(31957)
教育(30303)
自然(28201)
自然科(27580)
自然科学(27575)
自然科学基金(27079)
(26491)
编号(26174)
资助(25186)
成果(22399)
(22225)
(19565)
重点(18419)
课题(17945)
国家社会(17835)
教育部(17660)
(17622)
人文(17071)
(16920)
期刊
(62689)
经济(62689)
研究(39704)
中国(30093)
(25741)
管理(20649)
学报(16523)
(16109)
科学(15830)
教育(14454)
(13913)
金融(13913)
大学(13710)
学学(12930)
财经(12312)
技术(10702)
(10538)
农业(10197)
经济研究(9850)
业经(9825)
问题(7859)
财会(6768)
理论(6682)
会计(6187)
(6017)
实践(5896)
(5896)
现代(5780)
(5693)
(5662)
共检索到199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于金富  
我国公有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公有制模式的战略转换 ,其目标模式是构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公有制模式 ,即以广大劳动者个人产权及其社会化联合为核心的“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竹兰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概念,是从劳动者个体出发,说明在劳动者群体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后劳动者个体与劳动者群体即社会之间的关系。说明劳动者个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主体特征、地位作用和行为方式。同社会主义公有制概念相比,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马恩所预见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就是劳动者个人发展到自由人阶段时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劳动者个人力量第一次发展到成为社会结合主人时的生产关系。只有在这一阶段,劳动者个人才真正成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奇凡  
贬斥劳动力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及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轴心地位,就根本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劳动的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确立劳动力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轴心地位。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扫清理论障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守忠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建立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谋利。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的原因,一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战时"思维,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按资分配观念和企业国有观念,使国家、企业、经营者、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失衡,造成国有企业不能形成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太大;三是社会负担过重;四是税收负担不公平。国企改革既不能固守"国家所有制",也不应搞私有化,纯粹的"全民所有制"更不现实,正确的选择应是"劳动者所有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兴茂  彭金柱  
鉴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我们不但要积极探索传统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而且更要拓展视野 ,努力探索公有制的新形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滕月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者收入分配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且重点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总体显著地推动最终消费率水平提升,同时不同所有制企业就业人员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强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即表明收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配,对最终消费率存在调和效应。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来看,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正向作用强度最高,其次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最后为国有企业,而且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人员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拉动作用都要强于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而国有企业工资对最终消费率的作用却拉低了收入分配的整体消费刺激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强  
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统计制度、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伯良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灿  
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劳动者个人产权○刘灿文章认为,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动力机制不能增加职工的责任感和有效地激励其积极性,因而导致了企业的低效率和低效益。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的企业改革虽然着眼于放活企业和激励劳动,但由于忽视了制度创新和产权激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党和国家对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是:一要高速发展;二要保证公有制不变;三要保证共同富裕。换句话讲,就是要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以高于资本主义的速度迅速发展,同时又要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资金缺乏的基础上保证不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并且保证保持高度的就业水平。要实现这一总体设想,必须从理论上明确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不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加速商品经济发展,减轻和缩短商品市场经济向未来经济分娩的痛苦的过渡阶段。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市场商品经济,它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加速商品经济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天纵   陈玉杰   李晓曼  
劳动者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支撑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全国12省市的劳动者-培训机构匹配调查数据,应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HGLM),通过实证研究探究我国培训机构培训制度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情况的影响,并探讨个体培训动机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机构软性培训制度对劳动者培训参与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自主性动机促进首次参与培训,而控制性动机更易促进多次培训;此外,我国培训参与情况仍不平衡不充分,劳动者培训意识欠佳。基于此,分别从培训机构、政府、社会三个维度提出政策建议:完善机构培训制度体系,推动培训模式创新,推广因材施教理念;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力度;探索社会组织介入机制,营造终身培训的社会氛围。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太增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份额处于较低水平。劳动份额偏低是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的表现,而此种能力取决于一系列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人的选择权和第三方力量,工资的历史传统和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我国的制度环境具有明显的资方偏向同时,由资方偏向的制度环境造成的劳动份额过低的格局只有通过改变制度环境来实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欧  周红阳  
近年来,产生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大量增加。这类劳动争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争议标的的金额数较高、调解难度很大,维权过程中的外国劳动者时常遭遇到法律、语言的障碍,以及无证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被忽视等。对此,应完善有关外国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劳动法律制度,规范外国人就业制度,建立针对性的咨询帮助制度等,以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工业分企业所有制-分地区-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变异系数指标对全国和分区域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敛性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均呈现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呈现差异。其中,私营企业收敛速度最快,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收敛速度最慢。分区域来看,东北和西部收敛速度相对较快,中部次之,而沿海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收敛速度均较慢。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等方面努力,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