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0)
- 2023(12674)
- 2022(10317)
- 2021(9364)
- 2020(7869)
- 2019(17596)
- 2018(17328)
- 2017(32821)
- 2016(18059)
- 2015(20530)
- 2014(19846)
- 2013(18786)
- 2012(16771)
- 2011(14698)
- 2010(15430)
- 2009(14169)
- 2008(14183)
- 2007(13209)
- 2006(11425)
- 2005(10403)
- 学科
- 业(82399)
- 企(75503)
- 企业(75503)
- 济(72952)
- 经济(72874)
- 管理(68612)
- 方法(33988)
- 业经(27320)
- 数学(26040)
- 数学方法(25428)
- 农(24921)
- 财(24035)
- 中国(20857)
- 技术(20721)
- 务(18922)
- 财务(18875)
- 财务管理(18856)
- 理论(18332)
- 农业(18070)
- 企业财务(17831)
- 制(14814)
- 划(13967)
- 策(13950)
- 技术管理(13710)
- 和(13586)
- 经营(11776)
- 地方(11680)
- 体(11547)
- 贸(11376)
- 贸易(11360)
- 机构
- 学院(251117)
- 大学(242151)
- 管理(103374)
- 济(101703)
- 经济(99748)
- 理学(89059)
- 理学院(88211)
- 管理学(86549)
- 管理学院(86102)
- 研究(73199)
- 中国(57742)
- 京(50521)
- 财(47592)
- 科学(42748)
- 江(39805)
- 农(38320)
- 财经(37427)
- 所(35196)
- 业大(34544)
- 中心(34270)
- 经(33908)
- 北京(31698)
- 州(31505)
- 研究所(31482)
- 范(31009)
- 师范(30758)
- 农业(29848)
- 经济学(29706)
- 技术(29360)
- 商学(28915)
- 基金
- 项目(163219)
- 科学(131391)
- 研究(125559)
- 基金(116264)
- 家(98635)
- 国家(97667)
- 科学基金(87392)
- 社会(79865)
- 社会科(75791)
- 社会科学(75772)
- 省(68439)
- 基金项目(60658)
- 教育(60625)
- 自然(55138)
- 划(54814)
- 自然科(54034)
- 自然科学(54023)
- 自然科学基金(53101)
- 编号(52333)
- 资助(47014)
- 成果(41463)
- 创(40336)
- 课题(37123)
- 创新(36493)
- 业(36431)
- 重点(36428)
- 部(35329)
- 发(35133)
- 项目编号(32747)
- 国家社会(32148)
- 期刊
- 济(114865)
- 经济(114865)
- 研究(72814)
- 中国(56469)
- 管理(45637)
- 财(40966)
- 教育(39677)
- 农(36390)
- 科学(30900)
- 学报(30307)
- 技术(29123)
- 农业(25434)
- 大学(24975)
- 学学(23252)
- 业经(21879)
- 融(21023)
- 金融(21023)
- 财经(18771)
- 经济研究(18074)
- 业(16850)
- 经(16346)
- 技术经济(15859)
- 问题(13927)
- 策(13652)
- 统计(13338)
- 职业(13139)
- 科技(13045)
- 财会(12903)
- 商业(12447)
- 现代(12413)
共检索到378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素珍 王燕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呈现普遍缺乏的状况,这一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文章分析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初步探索出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 提高 就业 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沙洪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目标,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加快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基础课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时代发展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反映在培养观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颇、培养主体规范不够、培养对象选淘不严、培养方式缺陷甚多、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改革对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改进现存的培养方式、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红梅
文章首先分析了强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然后指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春霞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接着指出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促进大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增强大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导大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和创业意识,强化大学生的洞察力和决策力。最后提出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需要从转变就业指导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和就业观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殷宝双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法和内容四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辑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智民
在地方高校向服务社会经济的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高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错位,教学模式和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错位,高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有限,学生缺乏就业培训空间,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转型过程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新型优势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法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
高校转型 就业竞争力 就业基地 众创空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凌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之职,学校之责,是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声誉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就业创新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艳平
文章首先论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最后论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障措施:创设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机制;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思思 林幼文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政府与行业部门、职业院校、项目教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社会资源融合互通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其践行路径为:以学习为主要标准,实现人才的分层次选拔;以实践为依托,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以竞赛为载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以制度和文化为支撑,将示范和辐射相结合,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包慧坚 韦云凤
总结高职院校经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构建"1333"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相同类型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文献资料查询等方法,调查分析高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为驱动,以"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1333"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梁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实践。地方院校土建学科的人才培养要结合自身特点,依托各种基地,推进综合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综合平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特点,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 就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