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8)
- 2023(10814)
- 2022(9225)
- 2021(8497)
- 2020(6986)
- 2019(15667)
- 2018(15682)
- 2017(28963)
- 2016(16377)
- 2015(18307)
- 2014(18538)
- 2013(18113)
- 2012(16680)
- 2011(15175)
- 2010(15755)
- 2009(14782)
- 2008(14693)
- 2007(13907)
- 2006(12615)
- 2005(11786)
- 学科
- 济(63720)
- 经济(63616)
- 业(53796)
- 农(49812)
- 管理(46540)
- 农业(33137)
- 企(32908)
- 企业(32908)
- 业经(21965)
- 制(19963)
- 财(19949)
- 方法(19507)
- 中国(18621)
- 数学(16340)
- 贸(16332)
- 贸易(16323)
- 数学方法(16128)
- 易(16077)
- 地方(13861)
- 体(13837)
- 农业经济(12511)
- 出(12417)
- 银(12003)
- 银行(11994)
- 发(11968)
- 行(11487)
- 学(10885)
- 策(10721)
- 融(10307)
- 金融(10303)
- 机构
- 学院(230059)
- 大学(223068)
- 济(94967)
- 经济(92738)
- 管理(85247)
- 研究(74648)
- 理学(71414)
- 理学院(70728)
- 管理学(69644)
- 管理学院(69228)
- 中国(61699)
- 农(53621)
- 财(48107)
- 京(46708)
- 科学(42090)
- 农业(40269)
- 江(40062)
- 中心(37119)
- 所(36992)
- 业大(36844)
- 财经(35753)
- 研究所(32256)
- 经(32089)
- 州(31176)
- 范(30096)
- 师范(29857)
- 北京(28748)
- 经济学(28352)
- 省(28299)
- 院(25898)
- 基金
- 项目(142017)
- 研究(113202)
- 科学(111604)
- 基金(100492)
- 家(85079)
- 国家(84136)
- 科学基金(72516)
- 社会(71987)
- 社会科(67728)
- 社会科学(67715)
- 省(58256)
- 基金项目(52637)
- 教育(51948)
- 编号(49998)
- 划(46123)
- 自然(42403)
- 成果(41846)
- 自然科(41346)
- 自然科学(41338)
- 自然科学基金(40608)
- 资助(39762)
- 课题(34135)
- 制(33556)
- 部(32089)
- 发(31482)
- 重点(31443)
- 农(30580)
- 性(30320)
- 创(29779)
- 国家社会(29556)
- 期刊
- 济(120664)
- 经济(120664)
- 研究(71451)
- 农(59751)
- 中国(58163)
- 农业(39977)
- 财(39490)
- 学报(32814)
- 教育(31075)
- 科学(29980)
- 管理(29037)
- 融(27624)
- 金融(27624)
- 大学(26876)
- 业经(25993)
- 学学(24834)
- 技术(21170)
- 业(18379)
- 财经(17597)
- 问题(17354)
- 经济研究(15601)
- 农村(15506)
- 村(15506)
- 农业经济(15184)
- 经(15112)
- 版(14008)
- 图书(13032)
- 世界(12858)
- 贸(12543)
- 经济问题(12083)
共检索到374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得坤
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作为农村深化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的土地系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要做好"人、地、钱"三主体的政策协同。文章结合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对宅基地退出必要性、影响因素、长效机制构建等进行了分析,提出突破薄市场约束,扩大交易半径、加大退地激励等政策主张,提出宅基地有偿退出这一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的关键在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把进城定居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宅基地退出中的基础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开明 黄敏
改变农村宅基地闲置低效利用状态是全面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积极探寻农村宅基地退出与优化利用的新举措,但现行试点方案大多以行政手段推动实施,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普遍低下。理论界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的现有研究,也存在研究覆盖面较为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应该以宅基地优化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承包地退出、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为着力点,畅通农村宅基地批量退出与零散退出的两大渠道,聚焦宅基地退出的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资金三个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宅基地退出改革的三大保障问题。
关键词:
宅基地 退出 补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开明 黄敏
改变农村宅基地闲置低效利用状态是全面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积极探寻农村宅基地退出与优化利用的新举措,但现行试点方案大多以行政手段推动实施,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普遍低下。理论界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的现有研究,也存在研究覆盖面较为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应该以宅基地优化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承包地退出、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为着力点,畅通农村宅基地
关键词:
宅基地 退出 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泽颖 孙灵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着低效闲置的问题,构建起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村宅基地在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推力与补偿机制,指出在构建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应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出科学的规划,提高农民的福利,实现公平的补偿与利益分配。只有这样,农村宅基地退出才会拥有足够的推力,获得农民的支持与配合。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退出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欧阳安蛟 蔡锋铭 陈立定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应以保障农户对宅基地的合法权益、不增加合法占用宅基地农户的经济负担为基本前提,重点是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回补偿制度、健全多元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健全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晓兰 桂军 韩军
按照现行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农民对宅基地只享有占用和使用的权利,农民不得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及城镇居民出售宅基地。也就是说,宅基地的退出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但一般情况下,农户是不愿意将已经取得的宅基地无偿退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既没有经济条件,同时也不愿意有偿收购农户的宅基地。由于宅基地变现力差,随着进城落户农民数量的增加,不少地方的农村出现了宅基地闲置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世全 彭显文 冯长春 张震 刘效龙 郭焕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两难"问题的突破口。商丘市作为河南省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试验区,探索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从阐释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历史背景、改革方向和驱动因素入手,总结提炼出迁村并点、村企合一、原址改造、整村搬迁和中心社区集聚5种退出模式,并分析退出后的资金保障、补偿标准、产权关系和整理复垦等关键问题,为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宅基地 退出机制 商丘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春丽
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是解决宅基地低效闲置利用的措施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宅基地产权与市场、补偿与规划、地方政府角色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对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明晰宅基地产权,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引入农村房地产评估;以补偿为引力,以整理规划为推力,加快引导农村宅基地自动退出;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角色;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和收益分配方式和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宅基地 宅基地退出 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海龙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宅基地则被闲置。为确保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亟须对农村宅基地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配置。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并不强烈。那么,制约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引导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玉婷 黄贤金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及低效利用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农村宅基地闲置和无序扩张并存,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农村生产居住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又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刚性约束。面对这样的矛盾,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释放农村建设用地的价值和活力,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践,其中包括新增宅基地"拍卖竞价"、"抽签付费"以及通过"地票"等证券化的形式促进宅基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和思路。这些实践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解决了宅基地无序、违规利用的难题,使一部分农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快速获得了宅基地,同时宅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宅基地退出的要求,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建立"宅基地指标化+宅基地整理"的退出模式,构建政府-市场-村民(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协同治理机制,并提出保障宅基地退出机制有效运行的配套措施和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韦彩玲 蓝飞行 宫常欢
作为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经济主体,农户和政府的行为选择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综合权衡的结果。基于在广西农村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传统观念以及"祖宅意识"降低了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在城市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弱的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还有的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不确定远期利益得失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对此,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价值理性,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并通过有效利用集体土地彰显宅基地退出带来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引导农户合理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多举并行"的工具理性,不但要在补偿标准上尽量满足农户的现实需求,更要以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和程度以及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生产生活质量为重心,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谢文全
宅基地以保值增值的方式退出,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也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从宅基地的价值、产权结构、增值收益分配和农民地位等角度探索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内涵。从农民财产、宅基地属性演变、农民收入变化、融资能力和农村市场发育等角度分析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意义。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对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矛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以保值增值退出在宅基地退出后的供需平衡、宅基地产权结构、市场化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保值增值 增减挂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单娜娜
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迫切要求。对宅基地退出的探索,有利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和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等问题的解决。研究从宅基地的退出意愿、退出机制、退出模式和退出补偿方面,梳理了国内关于宅基地退出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从社会公平与正义、重视土地"利用主义"、引领土地制度改革和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等视角,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未来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宅基地退出 退出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谢文全
宅基地以保值增值的方式退出,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也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从宅基地的价值、产权结构、增值收益分配和农民地位等角度探索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内涵。从农民财产、宅基地属性演变、农民收入变化、融资能力和农村市场发育等角度分析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意义。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对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矛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以保值增值退出在宅基地退出后的供需平衡、宅基地产权结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政府不当干预和农民自身维权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保值增值 增减挂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