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5)
- 2023(16303)
- 2022(13519)
- 2021(12450)
- 2020(10267)
- 2019(23531)
- 2018(23272)
- 2017(45522)
- 2016(25084)
- 2015(28510)
- 2014(28528)
- 2013(28280)
- 2012(26376)
- 2011(23874)
- 2010(24531)
- 2009(23125)
- 2008(23411)
- 2007(21820)
- 2006(19579)
- 2005(17984)
- 学科
- 济(107915)
- 经济(107791)
- 业(79178)
- 管理(73738)
- 企(57144)
- 企业(57144)
- 农(52317)
- 方法(40443)
- 数学(35059)
- 数学方法(34695)
- 农业(34387)
- 中国(30052)
- 财(29497)
- 业经(29276)
- 制(26796)
- 地方(22572)
- 学(20347)
- 贸(19936)
- 贸易(19925)
- 易(19384)
- 银(18891)
- 策(18878)
- 银行(18860)
- 体(18200)
- 行(18042)
- 融(17713)
- 金融(17708)
- 务(16994)
- 财务(16943)
- 财务管理(16897)
- 机构
- 学院(366854)
- 大学(362309)
- 济(155778)
- 经济(152397)
- 管理(139393)
- 研究(126919)
- 理学(118050)
- 理学院(116805)
- 管理学(114948)
- 管理学院(114243)
- 中国(100714)
- 京(76698)
- 财(75783)
- 农(74889)
- 科学(74109)
- 所(64714)
- 中心(59960)
- 江(59375)
- 财经(57943)
- 研究所(57675)
- 农业(57543)
- 业大(56012)
- 经(52342)
- 北京(48106)
- 范(47142)
- 经济学(47035)
- 师范(46746)
- 州(46214)
- 院(44859)
- 经济学院(42341)
- 基金
- 项目(231810)
- 科学(182463)
- 研究(174441)
- 基金(166985)
- 家(143954)
- 国家(142628)
- 科学基金(122072)
- 社会(111009)
- 社会科(104900)
- 社会科学(104868)
- 省(91722)
- 基金项目(87702)
- 教育(79467)
- 划(76028)
- 自然(75980)
- 自然科(74129)
- 自然科学(74108)
- 编号(73467)
- 自然科学基金(72799)
- 资助(67387)
- 成果(61024)
- 部(52128)
- 重点(51986)
- 发(51291)
- 课题(50763)
- 创(47933)
- 制(47002)
- 国家社会(45672)
- 性(45367)
- 创新(44838)
- 期刊
- 济(185745)
- 经济(185745)
- 研究(111721)
- 中国(81886)
- 农(76017)
- 财(60128)
- 学报(54389)
- 科学(52126)
- 农业(50799)
- 管理(50426)
- 融(43532)
- 金融(43532)
- 大学(42298)
- 学学(40032)
- 教育(38463)
- 业经(34277)
- 技术(31561)
- 财经(29383)
- 经济研究(27474)
- 业(25496)
- 问题(25399)
- 经(25227)
- 版(19422)
- 贸(19063)
- 世界(19036)
- 技术经济(18368)
- 理论(17703)
- 农村(17230)
- 村(17230)
- 现代(17201)
共检索到574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爱玲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具备了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和成熟的现实条件,但也存在着土地流转主体被虚化、流转的外部环境不完善及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中介组织、构建流转平台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市场化 机制 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学成 曾启
一、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土地流转即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企业或农户)之间的流动和转让。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因而,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学成 曾启
试论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杨学成,曾启土地流转即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企业或农户)之间的流动和转让。本文论及的范围仅限于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后的土地流转问题。除了有特别指出的外,“土地流转”系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一、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选择: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楠 王凡一
农村土地银行与一般意义上的银行不同,它本质上属于参与农村土地市场管理、进行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转换的中介机构。土地银行是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我国土地银行开展的业务范围较窄、融资渠道较少、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等问题突出。因此,我国应通过完善土地抵押制度与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的流程设计与相关形式要件以及拓展土地银行的融资渠道等政策措施完善土地银行的运行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文政
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当前,应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完善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理论 实践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娟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有明显提升。当前,农村土地组织化流转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未能有效适应社区发展的基本要求,存在着法律运行机制方面的弊端。本文从社区发展下农村土地组织化流转的基本类型,探究其在法律运行机制方面的弊端及原因,并以河南省现实数据为依据,提出社区发展视角下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机制的具体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吴理财
农村土地流转本质上是各个利益主体在特定情景场域利益再分配的博弈过程。通过对赣南G村一起土地流转的案例分析发现,农民依托"合法化"的利益诉求、集体"暴力性"的博弈方式及情景性契约的签订等策略,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情景化博弈的形态。在情景化博弈的行动场域,体现了村民利益共享的实践逻辑,但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博弈机制,这种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秩序在现实中十分不稳定,农村土地流转容易陷入无效化均衡的格局。在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中,需要加快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建构"对称性均衡"的博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莹滢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问题多,流转不规范;利益主体多元化,纠纷日益增多;农户心存顾虑,土地流转市场不稳定因素多;监管缺失,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四个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提出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法》,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服务体系,完善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健全监管制度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衍宏 王猛
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健康发展,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到劳动力转移、政府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规模经营驱动,提出了通过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成熟规范的中介服务、政府监督引导,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动力机制 约束因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恒
农村土地的流转直接受到政策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对农村土地流转持有不同的政策。改革开放前,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采取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只强调土地保障功能的单一制立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立法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在强调土地保障功能的同时,开始遵循和利用市场规律来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从而实现了由单一制政策向双层制政策的转变。在城镇化进程中,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处理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国土地流转的新政策。坚持和完善新双层制政策,对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城镇化 单一制 双层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赖昭瑞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轨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再造为中心,从土地流转的本质开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目标、原则、方式以及土地流转的管理,从历史与现实、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的视角,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流转的制度前提,而定价机制则是农地流转利益的实现机制。在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征地和批租。由于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补偿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土地流转不健全,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构建农民家庭土地产权制度,塑造农民家庭产权主体地位,是促进土地流转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产权制度前提。在此基础上,改革"向后看"的按历史均值单方面定价的补偿制度,确立"向前看"的按未来值的现值的补偿定价制度,是土地流转收益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
土地产权制度 定价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红利
当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包括土地流转主体错位,地方政府越位、缺位;片面强调经济收入,忽视土地的粮食保障功能;土地流转法律不完备、程序不透明,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比例,土地流转风险难以规避。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规范流转主体行为,必须确定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不缺位、不越位,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对流入方资格、土地用途和土地面积进行规定,这可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