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8)
2023(7592)
2022(6045)
2021(5467)
2020(4696)
2019(10087)
2018(10043)
2017(19586)
2016(10192)
2015(11148)
2014(11067)
2013(11271)
2012(10113)
2011(8882)
2010(9255)
2009(9107)
2008(9324)
2007(8764)
2006(7908)
2005(7175)
作者
(28729)
(24623)
(24414)
(22676)
(15360)
(11750)
(10823)
(9621)
(9138)
(8771)
(8251)
(8095)
(7876)
(7595)
(7398)
(7158)
(7127)
(7042)
(6981)
(6950)
(6149)
(5955)
(5939)
(5767)
(5713)
(5475)
(5432)
(5369)
(4927)
(4840)
学科
(76695)
(60667)
企业(60667)
(50451)
经济(50382)
管理(44716)
(43591)
农业(29113)
业经(25833)
方法(19655)
(18753)
(15278)
财务(15276)
财务管理(15269)
技术(15035)
企业财务(14425)
(12990)
数学(12816)
数学方法(12781)
(12226)
中国(11710)
(10624)
(10587)
企业经济(10207)
(9910)
技术管理(9880)
经营(9690)
农业经济(9671)
(8804)
农村(8800)
机构
学院(158643)
大学(147079)
(73630)
经济(72556)
管理(71176)
理学(61518)
理学院(61121)
管理学(60630)
管理学院(60356)
研究(44959)
(41827)
中国(39688)
(31797)
农业(31350)
(29157)
业大(27381)
(25605)
财经(25139)
科学(24791)
经济管理(22861)
(22705)
中心(22321)
(21797)
经济学(20408)
商学(19806)
商学院(19653)
(19566)
研究所(19206)
农业大学(18890)
经济学院(18625)
基金
项目(100362)
科学(81905)
研究(78571)
基金(74019)
(61841)
国家(61047)
科学基金(55379)
社会(53302)
社会科(50221)
社会科学(50208)
(42416)
基金项目(40113)
自然(33456)
编号(32851)
自然科(32733)
自然科学(32724)
教育(32293)
自然科学基金(32222)
(31823)
(30511)
资助(27886)
(25659)
(25350)
成果(24016)
(23307)
(22781)
创新(22683)
(22346)
国家社会(21950)
重点(20887)
期刊
(93039)
经济(93039)
(47763)
研究(42382)
农业(32079)
中国(31495)
管理(28096)
(26952)
业经(24133)
科学(20905)
学报(17735)
(17300)
金融(17300)
(16228)
大学(15352)
技术(15307)
学学(15211)
农业经济(13299)
农村(13299)
(13299)
问题(12689)
财经(12327)
经济研究(11811)
技术经济(11460)
(10658)
世界(10609)
经济问题(9485)
科技(9457)
现代(9061)
商业(9033)
共检索到239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戴健华  
本文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点之一——示范平台欠缺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新时期背景下破解"三农"难题的角度,阐明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平台应突出区域和产业特色、强化技术集成和管理机制、实行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校相结合以及"专家-企业-农户"互动的运行机制的构建思路,提出了在建设种植、养殖、加工等基本示范区的基础上,增强教育培训、强化环境保护等功能的设想。并从建立科学组织体系、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加速成果引进、拓宽成果转化投入渠道、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法规建设等方面,对构建示范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钟慧  吴玉宇  
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促进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社会资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基于2006-2011年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农转资金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共获得农转资金项目116项,项目经费7 970万元,实施项目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约95.27亿元,对湖南省农业产值具有较大的影响。然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执行中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等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雅鹏  
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特点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①振兴科技,壮大“源头”;②发展农业产业化,扩充成果需求之“库”;③搞好利益协调,加大成果作用于生产之“流”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绂曾  
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思考洪绂曾农业部副部长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与方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其它科技成果转化一样,有其普遍规律,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而这些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又来源于农业科技的特点与规律。农业科技工作是以生物体为研究对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存  褚清河  许洪仙  
以综合示范的方式,多成果,多技术,多层次集中使用农业科技成果,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以此吸引农民、教育农民、引发农民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用于农业生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耀辉   杨万宝   黄东南   汪君  
【目的】通过构建科技成果供给主体、数智平台、科技需求主体三方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数智平台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多主体行为选择,旨在为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三方收益矩阵,借助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剖析初始意愿、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收益分配等在不同参数下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①假设各主体选择“积极参与”策略的收益都为正,非稳定点会沿着鞍点E1(0,0,0)演化,最终达到稳定点E8(1,1,1);②初始意愿的强烈与否决定合作走向,三方初始意愿越强,则“积极合作”的趋向速度越快;③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也是决定合作走向的重要因素,随着显性成本或隐性成本增加,趋向积极合作平衡点的速度减慢;④任何主体分配比例越高,选择“积极参与”的概率将越大,但随着某一主体分配比例过高,其他主体选择“积极参与”的概率会降低。【结论】只有创造环境提升各主体的初始意愿、降低合作成本,充分考虑各主体利益分配的均衡性,才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建议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数智平台网络、加大对数智平台建设维护的投入力度、规范科技成果转化行为、完善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明正  
农业技术成果属于知识形态的产品并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一般分为有载体、具有独占性、可交换的商品性技术成果和无物化载体、不具独占性和交换条件的非商品性技术成果两种。因此,结合我国农业特点,将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向技术商品和技术经营产业方向转化,建立有生机和实力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是推进其转化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焕章  张景顺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顾焕章张景顺一、供求现状分析建国40年来,科技进步已对我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而且预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明显的缓和。在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情况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生林  马丁丑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产品特性、成果转化的供需均衡及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从市场与非市场途径、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秀芹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和探寻相应的破解之道至关重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彬  揭筱纹  郑浩文  
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情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并对共生环境及共生环境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和分析了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以四川万安石斛产业科技园为例,对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实效进行了验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琳  吴敬学  王敬华  王志丹  
本文在系统研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状况的基础上,运用指标分解法、层次分析法、极值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适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2006-2010年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绩效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了完善转化资金的政策设置、明确转化资金支持的领域定位、拓展转化资金的支持方式和探索提高转化资金使用效率的组织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变迁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实行以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单轨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实行了在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下的多途径、多部门和多项科技成果配套的多元化的转化运行机制。深入分析两种农业科技成果运行机制产生的背景及特征,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脱节的问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华  王开义  刘忠强  
本文从资金投入量、资金投入布局和资金投入效益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现状,着重总结和分析了项目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及在运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最后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