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1)
- 2023(16418)
- 2022(14182)
- 2021(13437)
- 2020(11228)
- 2019(26196)
- 2018(25769)
- 2017(49646)
- 2016(26330)
- 2015(29451)
- 2014(29381)
- 2013(28843)
- 2012(26103)
- 2011(23111)
- 2010(22925)
- 2009(20615)
- 2008(20012)
- 2007(17481)
- 2006(14913)
- 2005(12791)
- 学科
- 济(103111)
- 经济(102990)
- 管理(75698)
- 业(71872)
- 企(58473)
- 企业(58473)
- 方法(49925)
- 数学(43708)
- 数学方法(43099)
- 农(28889)
- 财(28566)
- 中国(27715)
- 业经(22541)
- 学(21004)
- 农业(19668)
- 地方(19533)
- 贸(18379)
- 贸易(18365)
- 理论(18087)
- 制(17850)
- 易(17811)
- 务(16963)
- 财务(16879)
- 财务管理(16843)
- 和(15983)
- 企业财务(15922)
- 技术(15654)
- 环境(15225)
- 银(15187)
- 银行(15141)
- 机构
- 大学(361728)
- 学院(359803)
- 管理(146200)
- 济(144737)
- 经济(141699)
- 理学(127145)
- 理学院(125798)
- 管理学(123428)
- 管理学院(122777)
- 研究(115392)
- 中国(87588)
- 京(75619)
- 科学(70079)
- 财(67423)
- 所(55525)
- 财经(54130)
- 中心(54041)
- 农(53959)
- 业大(52536)
- 江(51129)
- 研究所(50415)
- 经(49430)
- 北京(47550)
- 范(47196)
- 师范(46701)
- 经济学(44019)
- 院(42584)
- 农业(41832)
- 州(41487)
- 财经大学(40623)
- 基金
- 项目(252328)
- 科学(199280)
- 研究(186247)
- 基金(184032)
- 家(159219)
- 国家(157909)
- 科学基金(137250)
- 社会(117470)
- 社会科(111398)
- 社会科学(111367)
- 省(97681)
- 基金项目(97556)
- 自然(89311)
- 自然科(87188)
- 自然科学(87163)
- 教育(86852)
- 自然科学基金(85569)
- 划(81878)
- 编号(76040)
- 资助(75661)
- 成果(60943)
- 部(55968)
- 重点(55903)
- 发(52438)
- 创(52374)
- 课题(51788)
- 创新(48811)
- 教育部(48769)
- 大学(48471)
- 国家社会(48426)
- 期刊
- 济(151213)
- 经济(151213)
- 研究(104831)
- 中国(69117)
- 学报(54658)
- 管理(54566)
- 财(52710)
- 科学(50445)
- 农(48060)
- 大学(42707)
- 教育(42057)
- 学学(40006)
- 技术(34003)
- 农业(33289)
- 融(30248)
- 金融(30248)
- 财经(26300)
- 业经(25228)
- 经济研究(24755)
- 经(22508)
- 问题(19514)
- 图书(18694)
- 理论(18132)
- 业(17313)
- 技术经济(16954)
- 科技(16644)
- 实践(16599)
- 践(16599)
- 版(16526)
- 统计(15941)
共检索到521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庚 姜凌 张磊 王宇航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但全国统一大市场对要素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其是否与共同富裕目标相一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文章采用2004—2020年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基于《反垄断法》实施形成的准自然实验,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能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能够通过削弱企业市场势力、促进要素畅通流动的渠道增强劳动者议价能力,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在行政垄断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更具市场经济特性的非国有企业中更为突出。文章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现象提供了微观解释,为更好地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积极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劳动收入份额 行政垄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土盛 董启琛 张明昂 许江波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应重视初次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而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并对企业初次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竞争政策通过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反垄断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竞争环境改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高垄断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反垄断执法强度加大,其对高垄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愈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组成效应与产品市场上的成本加成效应等途径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普通员工收入份额、缩小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兼顾了共同富裕。本文研究丰富了《反垄断法》实施的政策效果评估相关文献,为国家达成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世贞 王念念 鄢章华
平台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本文对平台反垄断规制前后的“二选一”行为进行研究,使用改进的Hotelling竞争性垄断模型,确定平台规制后的商家注册费用,探究商家和消费者转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台规制前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影响更大,平台规制后商家的转移成本影响更大;商家的转移成本将平台对商家的被动性垄断变为主动性垄断,最终促进各大平台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从社会角度看,平台规制后提高消费者和商家的剩余价值,使社会福利上升,促使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红莉 胡林柯 蒋鹏程
以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实施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口,基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2020年数据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下降。其内在机制是,"沪港通"加剧了资本深化、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由于资本-劳动互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进而挤占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主要降低了平均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研究表明,"沪港通"仅挤占了公司治理状况较差、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更强。文章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对于"双循环"新格局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郑善强 周耀东
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构建信任的客观指标,实证分析省际信任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1)省际信任涉及省份可信性和省际交互关系,可信性体现在省份能力、诚实和制度方面的信用特征上,交互关系则表现为省份间熟悉程度和省份群体的社会认同意识。(2)省际交互关系所形成的信任能够显著作用于地方市场整合;可信性特征尽管不能直接作用于市场整合,但可以成为省份群体社会比较的对象,可信性差距缩小能够缓和省份间的市场分割。(3)地方政府所实施的本地保护会导致省份间不信任,阻碍省份间统一市场的形成。最后提出了建立异地商会、跨省仲裁机构,统一省份间执法标准等促进省际信任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市场分割的税收因素表现,主要包括增值税收入分享坚持生产地原则引发的增值税跨区域转移、税收选择性激励政策、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与税收征管空间以及税收政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缺乏足够支持等。为此,税收可从逐步探索增值税收入分享原则由生产地原则转变为消费地原则、推动政策实践方式由产业性向功能性转变、严格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提高税收征管智能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等方面加以优化完善,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三良 于辰晨
形成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并最终形成劳动力统一大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2011—2020年249个城市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数,使用18个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价格指数测度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程度,进而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统一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同时该影响在不同地区及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是通过劳动力流动效应增加和创新创业规模效应的提升这两条路径来实现的。因此,为实现“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目标,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三良 于辰晨
形成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并最终形成劳动力统一大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2011—2020年249个城市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数,使用18个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价格指数测度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程度,进而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统一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同时该影响在不同地区及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是通过劳动力流动效应增加和创新创业规模效应的提升这两条路径来实现的。因此,为实现“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目标,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辉 朱玉坤
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新《预算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优化初次分配格局。上述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通过要素组成效应和人力资本升级效应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上述效应更为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缩小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而高管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变化。文章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经济后果拓展到企业要素收入分配领域,强调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优化要素投入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而且为完善初次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以扩大消费、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并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媛媛 高帅科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试点城市而言,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员工议价能力高的企业、东中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更明显。机制分析得出,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增加企业现金充裕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劳动错配程度较大地区的企业。本文丰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实发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庚 王宇航 彭千芮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作为规范资本行为、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的重要手段,反垄断能否改善我国劳资收入分配结构,值得关注。本文以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作为企业反垄断的外生冲击,基于2004—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反垄断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垄断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且该结果稳健存在。机制检验表明,在产品市场方面,反垄断能够通过抑制产品溢价和降低企业垄断利润的路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在要素投入方面,反垄断能够通过阻止企业资本深化和增加劳动力要素投入的路径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发现,反垄断对政策实施前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和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果更突出。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劳资收入分配结构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反垄断 劳动收入份额 溢价能力 资本深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应对各种挑战下坚持利用国内市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从坚持独立自主下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制,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市场化改革,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提升市场协同性,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法治经济建设;以自身最大确定性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抓住国际战略机遇,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纯龙 马海群 王今
[目的/意义]数字化转型中,传统产权交易机制及信用关系在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失效,如何构建合理的数据信用体系应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在总结梳理全国统一大市场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设困境,从“信用”视角出发,提出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据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特色。[结果/结论]从理论基础、层次结构和技术支撑3个方面,构建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据信用体系。该体系是在数字经济及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对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机制和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