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3)
- 2023(8029)
- 2022(6548)
- 2021(6230)
- 2020(4991)
- 2019(11274)
- 2018(11256)
- 2017(19327)
- 2016(12216)
- 2015(14300)
- 2014(14476)
- 2013(13084)
- 2012(11979)
- 2011(11022)
- 2010(11606)
- 2009(10291)
- 2008(10087)
- 2007(9500)
- 2006(8379)
- 2005(7918)
- 学科
- 管理(33253)
- 济(31193)
- 经济(31122)
- 业(27888)
- 企(23362)
- 企业(23362)
- 教育(22157)
- 中国(19039)
- 财(12819)
- 制(12560)
- 理论(12349)
- 教学(10889)
- 方法(10692)
- 农(10457)
- 体(8873)
- 业经(8760)
- 数学(8738)
- 数学方法(8562)
- 学(8464)
- 技术(7655)
- 体制(7392)
- 务(7078)
- 财务(7061)
- 财务管理(7040)
- 银(6798)
- 银行(6784)
- 企业财务(6660)
- 农业(6542)
- 行(6494)
- 学法(6455)
- 机构
- 大学(159598)
- 学院(157974)
- 研究(55953)
- 济(54151)
- 经济(52580)
- 管理(50341)
- 理学(42450)
- 理学院(41845)
- 管理学(40914)
- 管理学院(40578)
- 中国(35649)
- 京(35420)
- 教育(33775)
- 范(31790)
- 师范(31613)
- 科学(31102)
- 财(30839)
- 江(27357)
- 所(27314)
- 师范大学(25618)
- 中心(24262)
- 研究所(24206)
- 技术(24015)
- 职业(23244)
- 北京(23171)
- 财经(22827)
- 州(21065)
- 农(20870)
- 经(20534)
- 院(20453)
- 基金
- 项目(98436)
- 研究(84066)
- 科学(78922)
- 基金(65648)
- 家(54928)
- 国家(54243)
- 社会(49868)
- 教育(49830)
- 社会科(46794)
- 社会科学(46785)
- 科学基金(46312)
- 省(41923)
- 编号(38386)
- 划(36470)
- 成果(35163)
- 基金项目(33402)
- 课题(31614)
- 年(26893)
- 自然(26272)
- 资助(25992)
- 自然科(25633)
- 自然科学(25626)
- 自然科学基金(25165)
- 制(25024)
- 重点(24203)
- 部(24003)
- 规划(23490)
- 性(23177)
- 项目编号(22960)
- 教育部(21861)
共检索到260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志明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严重滞后,加剧了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 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劳动力职业素质和技能得到逐步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华宁
农业"走出去"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与输出是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根本问题。大力开展农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童小晨
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应加快完善进度,弥补现有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足,保障个体适应未来就业趋势。同时,转变其功能,定位于促进社会就业公平、优化就业市场资源配置和推动个体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核心在于构建培训对象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培训周期从劳动预备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贯穿劳动者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未来的完善与推进路径应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端化、一体化和连续化,技能习得授受的数字化、多元化和智能化,技能培训服务的泛在化、区域化和融合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晏鸣
本文认为,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一国的就业水平由该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共同决定。税制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对制约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的诸要素均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税收制度,促进这些要素向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发展,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实现充分就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就业为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公平正义。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之所在。本文从财政干预充分就业的经济效应分析入手,在对我国就业形势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充分就业的财政制度创新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云龙 苏小玲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位相适、按劳取酬,也就是充分就业。“十一五”时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祖和
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根本要求,高校必须把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融入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
促进 大学毕业生 充分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宪忠
中国作为当代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果宏观就业压力长期居高不下,转型发展将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实现充分就业之间的"对立冲突",令许多人长期备感困扰,他们认为中国需要奉行劳动密集型战略,继续走"中国制造"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爱翔 李黎丹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立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有必要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概念及其高质量充分就业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清晰界定。对标新的就业目标,当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仍面临政策供给有待强化、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关键主体参与度不够和劳动者参与意愿相对不足等挑战。为此,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促进政策法规建设;重视模范引领,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协同治理,形成多主体聚力优势;重视能力补缺,强化关键节点作用发挥;创新激励方式,提升劳动者参与意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祥 刘业政 张行宇
社会就业观念是一个复杂系统。分析研究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途径,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必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对就业市场主体观念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其形成机理,论证了转变社会就业观念的主要路径,提出了转变社会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就业文化环境 社会观念 转变 机理 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4月12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2005年年会假座华东政法学院隆重召开,市教育委员会王奇副主任、张民选副主任、市人事局陈皓副局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局级巡视员颜莹舫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本市各高校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用人单位等近200名。市教委王奇副主任主持会议并讲话,王奇副主任对促进会2004年的各项工作表示满意,指出:促进会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与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共同研发推出了“市中级职业咨询师”培训和水平认证项目,并取得了初步成功,30名学员通过了“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水平技术考试”(中级),成为上海市首批中级职业咨询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思锋 吕兆丰 周明珠
针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在简要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原因后,着重从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就业市场和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冲破制度和体制上的束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就业环境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其中包括制定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法规,明确各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以及创建全国人事档案存放和调转网络,取消《报到证》,废“除三方协议”,修订就业率的统计和公布方式及正确使用就业率,应控制人口但不应控制人才等方面。
关键词:
促进 高校 毕业生 充分 就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险峰 刘姗姗
技术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持续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就业。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考察城市创新能力对中国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对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早期城市创新能力较低时,其上升的就业替代效应占主导,增加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而中后期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与就业替代效应作用相反的正向溢出效应成为主导力量;城市创新能力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影响劳动力不充分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欣悦 石伟平
NEET族是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不接受学校教育或培训,必须依靠家庭提供生计的青年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就业意愿不高、人力资本不足的特征。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促进NEET族提高人力资本、提升培训参与度并且提升培训效能。要促进NEET族就业,就必须构建完备的就业培训与援助体系,为提高NEET族的人力资本打下基础;提供符合个体需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内容,激发NEET族群体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职后在岗培训,降低NEET族产生率。
关键词:
NEET族 就业 职业教育和培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丽娜 欧阳忠明 刘尧飞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功能凸显了其与就业的自然联结。21世纪以来,受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影响,意大利政府持续关注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积极导向作用,将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平稳发展期、经济危机期和复苏期体现了不同功能,并通过关键技能、师资准入、学徒制改革、质量保证机制等相关政策有效促进就业。基于此,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就业政策中,要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作为政策的逻辑起点,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内容框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政策执行。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与培训 促进就业 政策 意大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