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3)
2023(5429)
2022(4602)
2021(4407)
2020(3654)
2019(8165)
2018(8081)
2017(15209)
2016(8432)
2015(9255)
2014(9167)
2013(8914)
2012(8233)
2011(7280)
2010(7126)
2009(6243)
2008(6147)
2007(5515)
2006(4565)
2005(3948)
作者
(23536)
(19771)
(19442)
(18515)
(12451)
(9667)
(8953)
(7493)
(7404)
(7025)
(6689)
(6608)
(6408)
(6088)
(6042)
(6039)
(5879)
(5722)
(5617)
(5566)
(4822)
(4793)
(4699)
(4505)
(4479)
(4347)
(4331)
(4215)
(3997)
(3978)
学科
(28275)
经济(28241)
管理(21558)
(20416)
(16742)
企业(16742)
方法(11992)
数学(9995)
数学方法(9852)
(8316)
(7700)
(7625)
地方(7545)
中国(7487)
业经(7084)
理论(6063)
(5794)
农业(5628)
(5154)
财务(5147)
财务管理(5134)
技术(5057)
(4887)
企业财务(4839)
(4745)
银行(4736)
(4596)
金融(4593)
(4505)
(4310)
机构
学院(110456)
大学(109012)
管理(39548)
(37933)
研究(37331)
经济(36895)
理学(34226)
理学院(33725)
管理学(33043)
管理学院(32818)
中国(27392)
科学(25232)
(23461)
(19924)
(18838)
(18786)
业大(17972)
中心(17735)
研究所(17388)
(16957)
(16316)
师范(16132)
农业(15753)
财经(15053)
(14235)
(14228)
北京(14173)
(13591)
技术(13539)
师范大学(12935)
基金
项目(79072)
科学(61529)
研究(57435)
基金(55773)
(49504)
国家(49054)
科学基金(41565)
社会(34908)
社会科(32924)
社会科学(32912)
(32289)
基金项目(30151)
自然(27524)
(27319)
自然科(26885)
自然科学(26877)
教育(26793)
自然科学基金(26381)
编号(23719)
资助(22037)
成果(19436)
重点(17968)
课题(16873)
(16842)
(16537)
(16471)
(15892)
创新(15406)
科研(15317)
计划(15058)
期刊
(40778)
经济(40778)
研究(29827)
中国(22728)
学报(19811)
(17617)
科学(17526)
(15766)
教育(14841)
大学(14528)
学学(13613)
管理(13528)
农业(11900)
技术(9421)
(9165)
金融(9165)
业经(7164)
(6969)
财经(6927)
图书(6374)
经济研究(6232)
资源(6042)
(6035)
(5974)
科技(5708)
(5615)
问题(5597)
财会(5334)
业大(4946)
现代(4739)
共检索到159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正清  
1人工智能政策与规范之间的差异性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我国政府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陈君  
负责任创新(RRI)旨在科学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社会行动者和创新者彼此负责,同时会考虑创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创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其内涵分为行政定义和学术定义。在预期、反思、协商、反应、可持续性、关怀这6种负责任创新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无私利性,基于负责任创新这7种框架理念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隐私、结果等三方面主要伦理问题,探讨嵌入RRI框架来解决人工智能(AI)在产生、应用和发展等过程中滋生的伦理问题的路径,使AI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王旦  柳晨晨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科技向善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研究,多以现象剖析和愿景构建为主,系统的政策分析十分缺乏。鉴于此,本研究以分析国际组织或各国政府公布的十三份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政策文本为起点,通过挖掘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相关内容,结合人工智能伦理从缘起到教育应用的顺序,探索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解决路径,构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十二条核心原则,包括:公平、以人为本、隐私安全、透明和可解释性、问责、评估形式、管理与工作量、知情参与和合作、自治和预警、福祉、伦理设计和实现教育目标,强调应用原则需要从科技向善转向人的向善。本研究还从设计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角度阐释原则的应用要求。十二条核心原则对编制教育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的基本指南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的理性应用,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苑  汪琼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日渐普及,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伦理挑战不容忽视。欧盟于2019年4月出台的《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阐释了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及建议的实现路径。基于此文件提出的伦理框架维度,结合AI教育应用已出现的伦理争议案例及相关研究发现,本文从"人的能动性与监督""技术稳健性与安全性""隐私与数据管理""社会与环境福祉""多样性、非歧视性与公平性""透明性"和"问责制度"这七方面分析了面对AI教育应用伦理困境时可采用的防范对策,如伦理嵌入设计、包容性测试等技术手段和建立多层责任分配制度、完善认证系统等非技术手段,为智能教育产品从开发、部署到使用全过程做到"可信赖"提供了参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湘丽  肖红军  
在人工智能伦理监管中,平衡技术发展与监管的关系十分重要。这需要根据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采取不同于传统监管模式的做法。日本的思路是政府设定目标、企业自主规范、多元主体参与,并依此构建了软法范式的监管制度。该制度强调技术发展优先,注重不增加企业制度成本和不损伤技术研发积极性,通过软法性质的原则、指针来引导企业预防伦理事故,达到既维护社会价值又促进技术发展的目的。日本的监管模式体现了“敏捷监管”的观点,也彰显了日本特有的行为方式。日本经验显示,对变化快、复杂且应用前景不确定的新兴技术,软法范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监管。但同时也需要构建激励企业的机制,完善高伦理风险领域的法律法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对教学主体的阐释囿于现代主体哲学所揭示的理性主体与非理性主体之争,无法有效说明技术在教学主体发展中的作用,也无法为人工智能对教学主体的扰动进行合法性辩护。通过对现象学技术哲学及主体哲学发展的考察,发现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身体分析和后人类主义的超人假设,能够进一步发展教学主体理论。身体既是非理性主体反对理性主体的关键,也是非理性主体证明自身的依据,还是技术主体出场的必要过渡。超人假设则突破了人的局限,建构了新的人性论。由此,人与“技术人”之争成为教学主体理论研究面对的新矛盾。规避教学主体的技术性建构带来的伦理风险,需通过人的认识自由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存;通过认知工具协同实现人类认知与机器认知的融合;通过人的理性、非理性与技术的协调发展实现教学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艺能  
在人工智能领域,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从技术风险维度来看,产生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算法黑箱、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张力、人类风险认知和反应能力的局限性。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发现它存在着伦理关系失调、道德规范失控、道德价值失调、道德行为异化等危险形态。在道德风险产生的基础上,建立协同治理环境,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合作治理,这是控制人工智能技术道德风险的现实途径,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为人类服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此,本文就数字经济时代的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及其治理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洪明  陈亮  杨英楠  
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从事越来越多的决策,逐步从被动工具变成人类的代理者,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和担忧,需要建立新的伦理范式,将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延伸到智能机器。近年来该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丰富了已有研究内容,提升了对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指导能力。本文全面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进展,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传统派"、"谨慎派"和"乐观派"三种对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引发了"人—机"关系的伦理冲突,从人工智能道德哲学、道德算法、设计伦理和社会伦理四个视角系统性地评述了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成果,国家和企业(组织)分别从战略和社会责任的层面上强调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态度,提出了更加系统、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的理论框架,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地把握已有研究成果。未来需要在全球情景条件的伦理体系建设、伦理对技术的前瞻性、伦理角色塑造和科学发展的伦理观上做进一步研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涛  
一个以大数据为原材料,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科技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个人隐私、数据独裁、新型智能生命等让人担忧的问题。回顾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现状,着重从中立性、时效性、导向性三个方面介绍大数据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具体伦理挑战。续篇将介绍边界问题、隐私问题和责权问题,并简述当前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开放性的政策和技术问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戚啸艳  王晗  赵洋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分支,是研究、开发出来的用于模拟、拓展和延伸人的智能的一种理论、方法与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逐步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琛  孙启贵  徐飞  
伦理价值已经成为医疗人工智能持续发展必要的衡量要素,既往研究详细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医疗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并尝试提出针对不同医疗情景的治理建议,但面对智能化医疗转型中系统性的伦理价值缺失,鲜有整体性的综合研判。本文运用社会-技术转型理论,立足宏观地景与微观利基双重层面,洞悉目前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存在的不及之处,以未来智能医疗社会-技术体制的塑成路径为切入,认为社会网络对话机制、制度革新与社会实验是伦理价值嵌入医疗人工智能设计的可行路径,强调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协商、多维制度规范间的协同共进以及社会-技术实验的实践反馈是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向善”的必要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徐峰  高芳  李芳  侯慧敏  李梦薇  
从伦理主体关系、伦理存在形式和伦理价值判断标准3个维度,分析并廓清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概念与内涵,探讨现阶段的表现形式和生成路径。研究认为,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是指因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带来的不确定性后果而产生的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负效应问题,当前主要包括人类决策自主受控、侵犯隐私、偏见和歧视加剧、安全责任划归困难与失当、破坏公平、生态失衡六大类风险。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源于技术—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复杂交互,主要包括技术内生型伦理风险和技术应用型伦理风险两大生成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万岩  李明慧  吴霏  彭紫晴  
聚焦人工智能监视技术的伦理监管困境,采用文本分析挖掘公众对AI监视的伦理关注,并进行整体和分场景比较,结合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对伦理属性进行情感分析。研究发现:公众关注的19个伦理问题贯穿AI监视技术的“动机-过程-结果”生命周期,关注程度在工作、教育和生活场景下存在差异;公众对AI监视整体持负面态度,对其动机合理性、过程正当性及监管有效性存在质疑;通过重要性-情感联合分析可以确定治理优先级,重要性等级高-情感值低的伦理问题需高度重视;最后,结合道义论与目的论,构建了AI监视的伦理审查框架。对AI传统治理予以重新审视,为分层分级治理与负责任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博京  刘婵娟  
科技发展与科技伦理的关系,在时代更迭的大背景下,变得愈加复杂。如何有效地解决二者间的"二元对立",保留人们对丰富多样的"意义"和"价值"的敏锐触觉,对于解析科技伦理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引入"高概念"主张,旨在阐明科技伦理通过其祛魅、统合和自觉而实现与科技发展的并行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滞后与先验的调和。以人工智能伦理的具象化场景应用为例,将"高概念"主张嵌入至人工智能伦理中,不仅有利于客观地呈现科技发展与伦理之间的全新关系,而且有利于完成科技伦理自身在时代背景下的反思与重构,即在再认知策略共同体的基础上促使科技发展与科技伦理的均衡发展,进而助力科技伦理发展全新环境的营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玉兰  邓国民  
本文使用Cite Space软件对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本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众多新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最开始由程序员预先设置,而后发展为构建人工智能道德代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备了伦理推理的能力。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关于人类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人工智能道德代理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人工智能自我意识可能带来的不可控性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在未来做更深入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