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0)
- 2023(15259)
- 2022(13049)
- 2021(12102)
- 2020(10226)
- 2019(23696)
- 2018(23594)
- 2017(44815)
- 2016(24249)
- 2015(27641)
- 2014(27993)
- 2013(27495)
- 2012(25474)
- 2011(23011)
- 2010(23101)
- 2009(21255)
- 2008(20763)
- 2007(18624)
- 2006(16195)
- 2005(14468)
- 学科
- 济(116122)
- 经济(116013)
- 管理(68367)
- 业(63187)
- 企(51803)
- 企业(51803)
- 方法(48580)
- 数学(42237)
- 数学方法(41708)
- 农(27602)
- 中国(26600)
- 财(26539)
- 地方(26111)
- 学(23090)
- 业经(22952)
- 农业(18719)
- 制(18618)
- 理论(18450)
- 贸(17733)
- 贸易(17724)
- 易(17051)
- 和(16739)
- 务(16406)
- 财务(16350)
- 财务管理(16303)
- 环境(15420)
- 企业财务(15318)
- 融(15095)
- 金融(15088)
- 地方经济(15041)
- 机构
- 学院(348163)
- 大学(346648)
- 济(147560)
- 经济(144430)
- 管理(132205)
- 研究(113901)
- 理学(113419)
- 理学院(112138)
- 管理学(110139)
- 管理学院(109474)
- 中国(86873)
- 京(72092)
- 科学(68735)
- 财(67738)
- 所(56624)
- 中心(54142)
- 农(54072)
- 财经(53832)
- 江(53568)
- 研究所(51074)
- 业大(49114)
- 经(48575)
- 经济学(46236)
- 范(45844)
- 师范(45381)
- 北京(44796)
- 州(42537)
- 农业(42231)
- 经济学院(41449)
- 院(40949)
- 基金
- 项目(227528)
- 科学(178556)
- 研究(168179)
- 基金(163600)
- 家(141115)
- 国家(139887)
- 科学基金(120656)
- 社会(106188)
- 社会科(100506)
- 社会科学(100480)
- 省(90340)
- 基金项目(86438)
- 教育(78783)
- 自然(77185)
- 自然科(75339)
- 自然科学(75319)
- 划(74856)
- 自然科学基金(73946)
- 编号(69588)
- 资助(67276)
- 成果(56729)
- 重点(51135)
- 部(50253)
- 发(49412)
- 课题(48011)
- 创(47081)
- 创新(44016)
- 科研(43627)
- 国家社会(43587)
- 教育部(43452)
- 期刊
- 济(166919)
- 经济(166919)
- 研究(102588)
- 中国(67068)
- 财(55962)
- 学报(51109)
- 管理(48519)
- 农(47944)
- 科学(46751)
- 大学(39016)
- 教育(38113)
- 学学(36634)
- 技术(34217)
- 农业(31952)
- 融(29790)
- 金融(29790)
- 财经(27133)
- 经济研究(27037)
- 业经(25679)
- 经(23534)
- 问题(21952)
- 技术经济(18575)
- 统计(18111)
- 图书(17567)
- 业(17241)
- 贸(16591)
- 版(16380)
- 理论(16106)
- 策(15973)
- 商业(15947)
共检索到519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关注技术进步和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机理和动力来源。但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忽略人们的货币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劳动需求以及需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因而对于现实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不少现象和问题解释乏力。本文在回顾马克思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将与需求相关的四大因素纳入其中:一是将货币需求作为人类的共性需求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之中;二是论述消费需求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是将劳动需求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之中,探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是引入需求的激励与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假设、价值取向进行哲学反思,以期使经济增长理论回归为人的需求服务,用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制人的需求,扭转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对人的误导,使生产力的进步和财富的增长成为人类文明提升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莹莹
本文在马克思就业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9-2013年全国时序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及就业三者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固定资产投资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GDP增长率对就业弹性具有微弱的影响。对于以上结果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增长靠的是资本的投入,也就是不变资本的增加,而不变资本多数投入到资本密集程度高的企业,其对就业具有挤出作用,因此,不利于就业的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继国
马克思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资剧降——经济危机。如果能在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让资本价值构成保持不变,或者说,让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宏观经济保持相同的增长率,则经济可维持稳定可持续增长。政府预防经济危机和反危机的长效机制应该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展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陈宝林 章永辉 季雷
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本·S.伯南克 里菲特·S.戈卡伊纳克 林忠 王慧
为了探讨长期经济增长的外生性问题,本文利用Mankiw,Romer和Weil(1992)提出的实证分析框架来检验平衡增长路径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借助这个框架重新考察了索洛增长模型中的变量,并对几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和TFP增长率进行了估计。根据对模型和增长率的估算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即长期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等行为变量显著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很难由外生增长模型来解释。因此,未来的实证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于对内生增长模型的探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严金强
文章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的原假设条件下,通过数学证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成立的;然后根据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抽象出新的假定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变化引入到这一理论模型中,用数学推理的方法证明,在新的条件下两部类的经济增长关系会呈现出:第一部类增长快于第二部类、第二部类增长快于第一部类和两部类同步增长这三种不同情况。文章最后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伟林
经济增长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经济增长理论由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衡量、源泉等方面构成。经济增长模型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问题。将制度视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古典经济学中早有所见,但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则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增长理论引入了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制度因素。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研究,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学有关经济增长模型的源头,但是,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是巨大的,这种区别主要体现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五堂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使用结构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增长过程,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揭示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认为资本主义增长具有不稳定性。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利用宏观调控和收入政策保持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平衡。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增长 理论 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拓荒,独立地开辟了后来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的新领域。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研究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据此建立的经济增长数学模型,借鉴西方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合理因素,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屈炳祥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专门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的产物。但是,如果不是出于某种固定观念,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明权应当归马克思,至少有马克思的一份。我们看到,在《资本论》中,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长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也即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延续。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研究成果中,没有发现:在原有的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引入环境系统去拓展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研究。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用于探讨和解决环境危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体系。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通过系统拓展、部类拓展、价值拓展等得出引入环境的马克思再生产拓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经济增长公式。
关键词:
环境 环境价值 三部类再生产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为群
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类型国家的进出口的不同特征及其对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作用路径,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方法上的合理性。小国开放经济的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都是国际化的外生变量,可以作为研究小国开放经济进出口影响扩大再生产以及经济增长的特殊作用路径和一般结果的现实出发点。分析得出,小国开放经济的一般状况与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相似性"的特殊情况类似,都需要满足,其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外生数值处于与本国或者经济体的当时经济结构及产品结构匹配的某个确定的适当范围内,才能够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子联
在投资和外贸出口都面临发展约束的情况下,提升消费、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升作用成为新形势和新格局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前提则在于理清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传导关系。本文尝试选择一个新颖的视角,即基于需求的研究框架,综合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主要思想综合为:收入分配在给社会总需求带来"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抑制效应",其经济影响取决于两者的净效应。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需求视角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枫 李济广
我国大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关于货币流通规律一般会有这样的表述:货币量不足导致物价下降,从而形成通货紧缩。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更不符合实际。西方经济学对物价普遍下降现象的解释也是片面的、肤浅的或错误的。根据《资本论》的论述和物价收缩(即所谓"通货紧缩")的历史事实,现代社会中的物价收缩实际上是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的伴生物,是由生产过剩、危机爆发及随后的经济低迷引起的,其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因此,物价下降不是经济低迷的原因而是其结果。面对物价收缩与经济不振不应寄希望于货币刺激,而应静待过剩化解或去产能、去库存,以及通过创新和改善分配推动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义平
本文从四个方面梳理、研究了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并据此评析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出路。一是马克思的发展观。马克思认为经济发展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如果背离了这一目的,就会为发展而发展,并因此难以持续。二是马克思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是生产端、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一些地方拔苗助长地发展服务业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这也是拉美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三是马克思以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结构的匹配为枢纽,研究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问题。在市场经济下,结构调整的途径是竞争、兼并、破产、...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发展理论 现实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