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2)
- 2023(9792)
- 2022(7947)
- 2021(7322)
- 2020(5629)
- 2019(12876)
- 2018(12975)
- 2017(22241)
- 2016(13350)
- 2015(15143)
- 2014(15630)
- 2013(14540)
- 2012(13951)
- 2011(13007)
- 2010(13509)
- 2009(12110)
- 2008(12021)
- 2007(11251)
- 2006(10367)
- 2005(9738)
- 学科
- 济(49407)
- 经济(49345)
- 管理(29748)
- 业(26732)
- 中国(24151)
- 教育(21035)
- 企(19316)
- 企业(19316)
- 地方(18728)
- 农(16467)
- 学(13459)
- 业经(13017)
- 理论(12282)
- 发(12206)
- 方法(11196)
- 农业(11174)
- 制(11053)
- 银(10778)
- 银行(10760)
- 融(10726)
- 金融(10719)
- 行(10575)
- 地方经济(10391)
- 财(10192)
- 发展(9560)
- 展(9431)
- 技术(8970)
- 教学(8761)
- 数学(8569)
- 体(8450)
- 机构
- 学院(181172)
- 大学(180912)
- 研究(73376)
- 济(64026)
- 经济(62115)
- 管理(57050)
- 中国(51180)
- 理学(46335)
- 理学院(45597)
- 管理学(44581)
- 科学(44522)
- 管理学院(44212)
- 京(42814)
- 所(38415)
- 范(36288)
- 师范(35973)
- 研究所(34449)
- 教育(33682)
- 江(32614)
- 农(32488)
- 中心(32009)
- 财(31798)
- 师范大学(28945)
- 北京(28618)
- 院(26688)
- 技术(26512)
- 州(26166)
- 农业(25036)
- 业大(24988)
- 省(23722)
- 基金
- 项目(109658)
- 研究(89610)
- 科学(85760)
- 基金(71226)
- 家(61476)
- 国家(60712)
- 社会(52242)
- 科学基金(49928)
- 社会科(49037)
- 社会科学(49024)
- 教育(47561)
- 省(47204)
- 划(40634)
- 编号(40500)
- 成果(36613)
- 基金项目(36059)
- 课题(32829)
- 发(30849)
- 自然(28447)
- 资助(28379)
- 自然科(27729)
- 自然科学(27721)
- 年(27501)
- 自然科学基金(27161)
- 重点(26460)
- 发展(25156)
- 展(24681)
- 部(24045)
- 规划(23884)
- 项目编号(23749)
- 期刊
- 济(86924)
- 经济(86924)
- 研究(68684)
- 教育(58084)
- 中国(56868)
- 农(31800)
- 学报(27948)
- 科学(24909)
- 财(23844)
- 管理(23041)
- 大学(21928)
- 农业(21766)
- 技术(20594)
- 融(19355)
- 金融(19355)
- 学学(18734)
- 业经(16159)
- 职业(15236)
- 经济研究(13169)
- 坛(11449)
- 论坛(11449)
- 图书(11307)
- 业(11254)
- 财经(11230)
- 问题(10630)
- 发(10348)
- 技术教育(10027)
- 职业技术(10027)
- 职业技术教育(10027)
- 经(9799)
共检索到315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泽翰 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 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
2022年11月26日,“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武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上百位高水平专家学者凝心聚力,在论坛年会上为中国的教育成就、教育方案、教育共识建言献策,为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格局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我们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时代性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制定的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202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是“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对全球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赋予了新内涵。为深入探讨全球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义,共议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本刊开设“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专栏,邀请在本次国际论坛年会发言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专题文章,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 伙伴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海洋 崔健 廉晓梅 郭锐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全球纷繁复杂矛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就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深入研讨,会后组织四位专家对各自的会议发言进行再梳理和完善,并分别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题进行刊发,以期深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与政策实践的研究,引导学术界深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针对整个世界而言的,以各国及其人民之命运兴衰安危、贫富荣辱为纽带形成的,国与国关系在政治上无法割裂、经济上彼此依赖的人类社会。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处理国与国互相合作、公平竞争、和平发展关系的远见卓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为全人类社会提出的具有世界格局及价值引领的全球治理倡议及实践方案,其构建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讨论厘清高等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高等教育不能放弃的使命责任,提出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行动是高等教育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最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要全面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担当,以开放共赢的姿态大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高建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是基于对当代世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及其总体趋势的认识和把握,体现了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一些错误思潮和极端趋向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要求相背离,必须坚决反对和破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关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需要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参与;中国作为这一倡议的发起者,理应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从各方面着手将其付诸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作宇 马佳妮
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塑造和影响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形态。高等教育所处的世界局势和世界秩序深刻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态和范围。在世界秩序变迁的新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世界秩序观,基于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新趋势,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需要超越以"民族国家利益"界定国际合作目标,保障平等地位和自主性,承认和尊重差异,消解国际合作中的"中心—边缘"结构。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需要发挥积极作用。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长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笔谈)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育理论思考●李文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指导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可持续发展作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燕 景庆虹
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久远的溯源历程。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已经先后经历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而真正共同体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理想发展形态。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理论渊源。习近平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大同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智慧,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在新时代为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关键词:
共同体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波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观念、活动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都天然地契合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更加强调秉持"全球理念"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标深化我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走向未来的最大公约数。大学的知识属性和教育属性决定了大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工具和重要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排行榜"的基本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关键词:
理念体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利益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雨 田园 曲扶摇 施瀚
面对发展中国家追求民族富强的现实发展要求,应对全球化治理集体行动困境,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秩序与体系变革,这既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从文明演进视角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适应于人类多元化文明间合作共赢,奠定了新文明时代的文化伦理和道德基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秉持求同存异,拓展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践行新型文明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制度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两制”关系的发展与走向
我国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网络发展研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命运共同体”环境下的视角
国新办举行《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更强劲动力活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航标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路径——评《中文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言实践》
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存续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全球气候公正理念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