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4)
2023(3847)
2022(2981)
2021(2757)
2020(2239)
2019(4813)
2018(4438)
2017(8686)
2016(4302)
2015(4771)
2014(4516)
2013(4466)
2012(4035)
2011(3535)
2010(3869)
2009(3994)
2008(2801)
2007(2590)
2006(2325)
2005(2185)
作者
(10959)
(8799)
(8727)
(8353)
(5425)
(4187)
(4035)
(3502)
(3304)
(3120)
(2978)
(2966)
(2852)
(2752)
(2701)
(2665)
(2607)
(2463)
(2447)
(2340)
(2198)
(2125)
(2096)
(2019)
(1992)
(1991)
(1924)
(1871)
(1789)
(1782)
学科
(24087)
金融(24086)
(20997)
银行(20993)
(20486)
(14658)
经济(14647)
(13624)
中国(13215)
管理(12137)
(11744)
企业(11744)
中国金融(10825)
(7283)
(7106)
地方(6020)
(5667)
财务(5654)
财务管理(5648)
企业财务(5464)
方法(4913)
业经(4879)
(4497)
数学(4416)
数学方法(4394)
事业(4324)
(4231)
体制(3779)
业务(3687)
理论(3611)
机构
学院(54338)
大学(51512)
(24563)
经济(23988)
中国(21364)
管理(19406)
研究(16621)
理学(16130)
理学院(16006)
管理学(15800)
管理学院(15715)
(14037)
银行(13603)
(13445)
(13067)
金融(12817)
(12773)
中心(10827)
财经(10491)
人民(10251)
(9927)
(9449)
国人(9385)
中国人(9343)
中国人民(9290)
经济学(8692)
科学(8043)
财经大学(7975)
经济学院(7966)
(7879)
基金
项目(34805)
研究(28100)
科学(27376)
基金(24607)
(20285)
国家(20075)
社会(18319)
科学基金(17743)
社会科(17586)
社会科学(17583)
(14736)
基金项目(12829)
教育(12242)
编号(11824)
(11491)
(9972)
资助(9870)
自然(9723)
成果(9653)
自然科(9477)
自然科学(9476)
自然科学基金(9304)
(8555)
(8369)
课题(8245)
重点(8051)
创新(7906)
(7777)
国家社会(7717)
项目编号(7693)
期刊
(24804)
经济(24804)
(24712)
金融(24712)
研究(17624)
中国(11674)
(10782)
(6899)
管理(6760)
学报(5728)
财经(5330)
科学(5177)
大学(4697)
教育(4675)
学学(4587)
中国金融(4523)
(4503)
技术(4244)
经济研究(4198)
业经(3974)
理论(3859)
农业(3632)
实践(3544)
(3544)
财会(3119)
问题(2773)
国际(2761)
农村(2734)
(2734)
上海(2555)
共检索到90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卫星  
<正>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高频出现,更作为关键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方向。富民银行坚定地以自身战略选择匹配国家战略,深度谋划长期布局,在最新升级的战略中提出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产融生态银行愿景,以“数智+普惠”优势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元志卫  
<正>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小微企业全周期融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金融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要答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道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给出了解题的方向。新征程下,面对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积极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增强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
关键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雷   龚一泓   吴登城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在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赋能传统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元宇宙”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监管、金融生态、“金融元宇宙”落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此,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金融生态圈、加强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叶志桂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商银行)创新"产业链银行""智能制造银行""人才银行""小微贴心银行"等金融模式,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浙商银行资产总额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4%;营业收入477.03亿元,同比增长2.89%;排名英国《银行家》杂志"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97位,比上年跃升10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吕仲涛  
<正>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工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主责主业,胸怀“国之大者”,以高质量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实际行动,积极为建设金融强国、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关键词: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陈青  
创新创业成为中国实现自身经济转型升级和引领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商业银行服务创新创业的中小微企业。本文介绍了硅谷银行的经验,并认为,服务创新创业的信贷需求依然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并不是所有银行都适合做。对于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商业银行而言,一定要构建一个有利于金融服务双创的生态圈。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中国实现自身经济转型升级和引领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相对于以往成熟的传统企业而言,创新和创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颠覆性的创新还具有较长的时间周期。且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邓黎桥  裴媛  
2019年以来,银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诸多新变化。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继续减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对我国出口增长、产业升级等带来负面影响。从国内形势看,企业生产投资趋于谨慎,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有所放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在经济发展议题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从银行业角度,我们注意到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存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国强  
<正>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机遇,苦练内功、守正创新,持续强化金融服务“硬支撑”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一直要求必须抓实抓好的“国之大者”,并且赋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上海银行业肩负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时代使命,理应更好地发挥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走在前列,增强“金融承载力”,深植“文化软实力”,服务“科技硬实力”,打造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实践。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波  吕慧文  
文章基于自然生物群落概念,从组成要素、存续状态、演绎形式等层面,挖掘产教融合生态内涵,剖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系统结构特征。分别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和形式化描述语言,横向梳理产教融合生态群落形成发展路径,纵向建立产教融合系统循环逻辑框架。运用催化反应机理,阐述产教融合系统在动力介入下的运行过程,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保障措施,期望对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新篇章景学成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首先,金融组织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中央银行职能不断强化。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在内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岷峰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金融强国的构建与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紧密相连,关键在于构建以数智化为驱动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通过深入分析相关文献,揭示数智化、金融新质生产力、金融业发展及金融强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数智化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重要性,为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当前,金融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智化不仅推动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创新化,还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的过程中,数智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增强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优化了风险管理和决策过程,同时为金融科技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要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数智化技术,重点在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智能化服务体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以及风险管理与监控的优化。此外,构建数智化驱动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还需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强数智化技术投入、保障数据安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行业合作、加强监管规范以及提升金融人才素质等。通过构建以数智化驱动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可以有效促进金融强国建设和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为实现金融行业的智能化、创新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应进一步深化对数智化技术与金融业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推动金融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乔宇淇   马琳  
围绕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有效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然后从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与产业对接以及打造共享型产教融合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持续探索和创新在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悦  
产教科城深度融合是加快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有效产出区域城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践中依然存在区域城市、行业、产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不充分,校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等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产教科城融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产教科城生态体系体制机制,建立城行校企研多层进级互融并进组织架构,规范拓展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出入口,实施产教科城平台+高职产业学院、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产出校企共荣共享策略,补齐产教融合建设短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林凤  刘根厚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生态系统不完善、生态系统歧变和组织成分异化等诸多生态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了解决方案:进一步强化教育生态意识;完善仲裁、评价组织与机制;建立有效的独立运作机构;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晓菁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文章首先论述了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必要性: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需要。然后分析了"产教融合"生态体系中主要角色的定位与影响:政府是校企合作的统筹群体,高校是校企合作的积极群体,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群体。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策略:政府主导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对接,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