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2)
2023(8499)
2022(7004)
2021(6506)
2020(5257)
2019(11504)
2018(11427)
2017(21509)
2016(11908)
2015(13628)
2014(13769)
2013(13342)
2012(12520)
2011(11258)
2010(11521)
2009(10580)
2008(10568)
2007(9975)
2006(8900)
2005(8164)
作者
(36375)
(30221)
(29949)
(28823)
(18846)
(14257)
(13619)
(11726)
(11373)
(10917)
(10240)
(10161)
(9705)
(9686)
(9531)
(9197)
(8839)
(8835)
(8730)
(8457)
(7698)
(7573)
(7512)
(6916)
(6775)
(6728)
(6642)
(6632)
(6249)
(6205)
学科
(46432)
经济(46373)
管理(30547)
(28660)
(22901)
企业(22901)
(15887)
中国(15005)
业经(13266)
方法(13152)
地方(12685)
(12376)
(12141)
(10900)
产业(10188)
农业(10092)
数学(10031)
数学方法(9804)
(9667)
理论(9167)
(9085)
银行(9060)
(8737)
(8352)
金融(8345)
技术(7783)
(7696)
贸易(7691)
(7637)
(7385)
机构
学院(169517)
大学(164638)
(65437)
研究(64981)
经济(63757)
管理(58380)
中国(49539)
理学(48151)
理学院(47539)
管理学(46574)
管理学院(46268)
科学(40602)
(36657)
(34657)
(32206)
(31448)
研究所(31060)
中心(29785)
(28864)
业大(25113)
(24493)
农业(24394)
(24354)
师范(24219)
财经(23952)
北京(23782)
(23011)
(22146)
技术(21581)
(21376)
基金
项目(108573)
科学(84080)
研究(82874)
基金(73888)
(65287)
国家(64690)
科学基金(53407)
社会(49666)
社会科(46869)
社会科学(46858)
(45532)
基金项目(38573)
(37770)
教育(37303)
编号(35396)
自然(32517)
自然科(31674)
自然科学(31663)
自然科学基金(31062)
成果(30498)
资助(29302)
课题(26482)
(26262)
重点(25799)
(23011)
(22379)
(21554)
创新(21450)
项目编号(21400)
(21398)
期刊
(84095)
经济(84095)
研究(53739)
中国(40354)
(30842)
学报(28003)
科学(25280)
教育(25232)
(24804)
管理(23403)
大学(20687)
农业(20530)
学学(19415)
(17394)
金融(17394)
业经(15836)
技术(15549)
经济研究(12875)
财经(11584)
问题(11265)
(10324)
(10130)
(8806)
科技(8632)
职业(8402)
(8357)
论坛(8357)
(8345)
图书(8333)
现代(7784)
共检索到275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鹏华  
全球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革,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升级的历史性关键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当前我国产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和制度环境4个方面已经为构建产业新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体系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产业新体系是一个连接现实和未来的动态发展的开放系统,具有创新化、高技术化、市场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的特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构建产业新体系要走市场和政府协同式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雅鹏  吕明  范俊楠  文清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亟待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它既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多元性、系统性及开放性等鲜明特征,也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破农业现代化短板的内生驱动力。但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正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与管理机制障碍、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匮乏等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研投入政策体系及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机制等优化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章红  肖瑞婷  郝嵘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分析征信体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征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依托探讨征信体系影响经济活动的机制,并对不同阶段征信体系的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詹晓宁  
现行的国际投资体系是由国际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s)、避免双重征税协议(DTTs)以及其他双边和区域间与投资相关的协议(如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经济合作协定)等众多的国际投资协定(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s,IIAs)所构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杨玉婷  
积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培养顶尖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构建顶尖人才培养体系,要以制度创新打造顶尖人才协同培育机制,促进区域、院校、学科、专业和师资协调联动,建立网格化的多层次顶尖人才培养结构,畅通各类顶尖人才成长路径和衔接培养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依冉  于涛  
总规改革进入深水区,指标体系成为了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起到了重要的抓手作用。既往研究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研究指标的内容、选取标准与量化等方面,缺乏对指标体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梳理。由此,从演进历程的角度出发,将总规指标体系放到历史的维度下,首先回顾国内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实践历程,分析其在不同演进阶段所呈现的特征,总结特征背后的规律与趋势。结果显示,在起步、探索和完善阶段,总规指标体系在编制、实施和评估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通过发展趋势的分析,对指标体系的编制、评估、监测提出建设性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成林  
建设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实现生产手段的科技化,而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构建和完善产业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本文归纳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与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德余  
相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现实要求。创新能力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起关键作用。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优化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环境是以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茜  郑建国  
本文运用静态结构化技术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结构模型",探讨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包含创新导向、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能力、政府功能和影响经济七个功能模块。(2)除主体外,文化、环境、知识、资源和政府等要素的协同是系统运行的重点。(3)系统推进协同创新的路径有:营造创新文化,倡导失败学研究;创新协同模式,发挥知识与创新共同体、专利联盟优势;关注环境协同,促进缄默知识分享;培育创新集群,升级产业、科技集群;制定分享计划,实现主体利益协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智慧  
新形势下,我国处在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对推动农村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动力。但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应该从建立创新协同机制,加强科技转化、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政策体系等方面实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旋新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新时期)发展历史阶段。目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发展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薄弱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面临理论科学化、体制法制化、功能一体化、形式多样化、办学特色化、资源社会化的新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重大创造性、突破性、交融性、创新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面对技术创新战略协同性不强、产业技术创新质量不高和创新管理效率偏低等问题,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应推进科技创新制度顶层设计,增强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性;完善创新责任与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创新主体创新积极性;加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模式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   陈宇轩   王东波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厘清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现状、研究特征,构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体系及发展路径,提高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实现数字人文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357篇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借鉴扎根理论质性研究范式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编码分析,最终得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现状、研究特征并尝试分析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体系构建路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形成典型的学科特征与研究特色。以数字人文研究特征为基础,结合守正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详细论述了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体系构建路径,具体包括学科深度融合研究、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以及数字人文技术研究三个方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汉权   盛朝迅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不断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化发展的产业体系,主要具有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绿色智能、安全可控、高水平开放、竞争力强、效益良好等重要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需要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演进规律和阶段性特点,从横向产业体系构建和纵向产业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战略性资源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支撑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现行国际经济体系已经出现诸多不适应性,亟待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的引领理念、以"开放"为基本导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为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指明了方向,必将在引领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时代价值。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是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的基本理论逻辑。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需要有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其具体实现路径是走"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包容联动"的开放发展之路。实践中,中国表现出了大国担当和责任,已经走在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的实践道路上,并仍将不遗余力地为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