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5)
- 2023(8208)
- 2022(6873)
- 2021(6538)
- 2020(5384)
- 2019(12234)
- 2018(12010)
- 2017(22532)
- 2016(12114)
- 2015(14155)
- 2014(14034)
- 2013(14336)
- 2012(13864)
- 2011(13005)
- 2010(13181)
- 2009(12509)
- 2008(12342)
- 2007(11034)
- 2006(10371)
- 2005(9814)
- 学科
- 济(76577)
- 经济(76510)
- 管理(32103)
- 业(26941)
- 方法(24818)
- 数学(22058)
- 数学方法(21857)
- 中国(21418)
- 企(20318)
- 企业(20318)
- 地方(17818)
- 农(15413)
- 学(15185)
- 贸(13294)
- 贸易(13283)
- 业经(12964)
- 财(12937)
- 易(12813)
- 地方经济(12777)
- 制(12452)
- 银(10734)
- 银行(10722)
- 融(10627)
- 金融(10626)
- 行(10411)
- 环境(10248)
- 农业(9953)
- 体(9304)
- 发(9220)
- 和(8971)
- 机构
- 大学(190000)
- 学院(186769)
- 济(96108)
- 经济(94562)
- 研究(74806)
- 管理(65926)
- 中国(59048)
- 理学(54642)
- 理学院(53972)
- 管理学(53281)
- 管理学院(52903)
- 财(42839)
- 京(40832)
- 科学(40120)
- 所(38294)
- 研究所(34114)
- 财经(33405)
- 中心(32391)
- 经济学(32385)
- 经(30347)
- 经济学院(28848)
- 江(28150)
- 北京(27201)
- 农(26814)
- 院(25906)
- 范(25336)
- 师范(25184)
- 财经大学(24528)
- 科学院(22719)
- 州(22133)
- 基金
- 项目(112032)
- 科学(88769)
- 研究(85518)
- 基金(83122)
- 家(71884)
- 国家(71337)
- 科学基金(59923)
- 社会(58251)
- 社会科(55315)
- 社会科学(55302)
- 基金项目(41937)
- 省(40081)
- 教育(38648)
- 资助(35375)
- 划(34281)
- 自然(34013)
- 自然科(33191)
- 自然科学(33183)
- 自然科学基金(32605)
- 编号(32503)
- 成果(28792)
- 部(26788)
- 国家社会(25954)
- 发(25818)
- 重点(25760)
- 中国(25077)
- 课题(23647)
- 教育部(23598)
- 创(22329)
- 人文(22247)
- 期刊
- 济(115928)
- 经济(115928)
- 研究(67865)
- 中国(40298)
- 财(32399)
- 管理(26826)
- 学报(25410)
- 农(25394)
- 科学(24858)
- 融(21253)
- 金融(21253)
- 经济研究(20051)
- 大学(19584)
- 教育(19137)
- 财经(18616)
- 学学(18167)
- 农业(17078)
- 经(16388)
- 技术(15817)
- 问题(15764)
- 贸(14925)
- 业经(14609)
- 世界(13551)
- 国际(13419)
- 技术经济(10934)
- 统计(10607)
- 经济问题(9746)
- 业(9551)
- 策(8749)
- 经济管理(8462)
共检索到311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义
构建中国经济学应重视两个问题●林义[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成都610074]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近年来已成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尽管理论上的突破有待长期的努力,但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路径与方法,则是尤需关注的重要问题。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路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对构建中国经济学几个问题的思考●朱成全在中国经济学如何构建问题上,目前人们的争议仍是较大的,其主要观点有:(1)“修补论”。主张在坚持现有的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理论及其方法,以达到对现有体系的修补和完善的目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简新华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存在过分强调国际化,轻思想重技术甚至玩方法、技巧、模型的两种偏差。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应该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即中国化为本、国际化为用,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洋为中用,或者说国际化为中国化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应该是技术性为思想性服务,努力实现两者科学的统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自改革开放始,实践问题逐渐促发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并出现了占主流地位的"修补"改革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意识开始上升到了理论意识层面,主张全面采用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替代"改革观逐渐占了主流,但进入21世纪后,这一观点又开始受到质疑。文章认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需要面临两个层次的契合:一是把探究事物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事物现状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契合起来,这主要涉及到探究当前经济学界两大分支的互补性和差异性问题;二是把西方学术界的经济理论与中国人的行为机理、社会文化契合起来,这涉及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本土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禹飞
中国经济学不可能在短期内构建成一个理论体系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理论具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的缺陷;二是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形态的不成熟性和不确定性;三是理论界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而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四是中国经济学“主流”体系的形成既要找准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结合点,又要在理论界达成基本共识,这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当务之急并非是忙于建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应当是“过渡政治经济学”的“百家争鸣”及其相互融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恩富 齐新宇
重建中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应当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点,重点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经济运行、资源配置、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应当在辩证的规范分析和全面的实证分析之上注重阶层性(阶段性)、国度性和主体性等,充实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应当克服以往忽视运用数学的缺陷,适当增添经济数量的成份,但又要防止走上西方过度数学化的另一个极端,把科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人文精神与数量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应当以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假设为基点,积极借鉴古今中外各种经济思想的合理假设,构造既超越马克思经济学和苏联经济学范式,又超越西方经济学的新假设,并据此确定反映我...
关键词:
理论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范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构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具有强实践功能的中国经济学。其研究范围要拓宽,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要进行制度分析、研究经济体制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机制和生产组织形式等,从而推进社会制度创新和组织完善。而构建和形成中国经济学,除了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好科学抽象法以外,还必须引入和正确地使用数量分析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从才 顾学宁
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构建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而日益突显出来的。我们认为构建这一系统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当代性、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取向。 一、马克思经济学说与西方经济 学说“历史与理论”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与西方经济学说除了在方法论上存在着重大分野之外,在考察对象上也是不一致的,后者是在既定的生产关系框架下研究经济资源的更有效配置,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昀
曾几何时,支付清算体系只是金融体系当中不起眼的后台支持系统,并不为人所关注。支付清算研究也被视为缺少理论框架支撑的"旁门左道",难入主流经济学家的法眼。进入21世纪以来,新经济泡沫破灭、"9·11"事件、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各类危机频繁爆发,金融市场趋于复杂化、一体化、全球化。于是,控制和降低支付清算风险显得格外重要,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南平 朱琛
彭迪先是老一辈经济学家,他在毕生的经济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中,正本清源,引领实践,启示当代与未来,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
彭迪先 经济理论 经济实践 贡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而创立揭示中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殊规律的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理论逻辑;二是由于经济学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于思想史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经济规律为目的来构建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演进的历史逻辑;三是由于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中国实践就需要中国经济学分别揭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因而把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单独把强起来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实践逻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成晓
两种“范式”之争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金成晓樊纲博士和崔之元博士分别对“苏联范式”与“西方范式”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范式危机”论,由此引发了两种“范式”的争论。虽然表面看来,两种“范式”之争仅涉及两种经济体系的价值判断,但其实质却在于中国经济学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通
经济学目前在中国处于困境中,要使经济学能成为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必须进行经济学理论创新。创建中国经济学必须在思路上有新突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有新发展、传统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同时需具备相应的人才条件。
关键词:
理论创新 中国经济学 创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润葵
文章从三个视角说明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难度。首先,由于知识结构残缺不全,在讨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价值观定和操作控制手段等基础性重大问题时,缺乏共同语言,常常出现不应有的常识性纰缪;其次,由于宏观经济目标及行为主体不明确,宏观经济理论失去科学依据,在当代,没有科学的宏观经济理论,也就谈不上科学的经济理论;再次,由于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于求成是没用的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知识结构,宏观经济,学术氛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申有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展开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大讨论,现在,这场讨论正在向纵深发展。现就重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界定长期以来,经济学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科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