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91)
- 2023(17757)
- 2022(15070)
- 2021(13973)
- 2020(11570)
- 2019(26686)
- 2018(26183)
- 2017(49686)
- 2016(27078)
- 2015(30632)
- 2014(30513)
- 2013(30377)
- 2012(29225)
- 2011(26881)
- 2010(27347)
- 2009(25657)
- 2008(25582)
- 2007(23498)
- 2006(21126)
- 2005(19518)
- 学科
- 济(128094)
- 经济(127974)
- 管理(76275)
- 业(73005)
- 企(57902)
- 企业(57902)
- 方法(46882)
- 数学(40601)
- 数学方法(40187)
- 中国(38884)
- 农(34123)
- 地方(30950)
- 财(28480)
- 业经(26920)
- 学(26096)
- 制(24733)
- 贸(24654)
- 贸易(24636)
- 易(23863)
- 农业(22512)
- 银(22223)
- 银行(22171)
- 行(21477)
- 融(21202)
- 金融(21199)
- 技术(20556)
- 环境(18457)
- 和(17891)
- 地方经济(17678)
- 策(17280)
- 机构
- 学院(395069)
- 大学(394837)
- 济(175653)
- 经济(172043)
- 研究(149319)
- 管理(144250)
- 理学(121190)
- 理学院(119717)
- 管理学(117760)
- 管理学院(117004)
- 中国(115871)
- 科学(88450)
- 京(86012)
- 财(80688)
- 所(78021)
- 研究所(70151)
- 农(69707)
- 中心(67024)
- 江(63081)
- 财经(61911)
- 经(56005)
- 业大(55931)
- 北京(55738)
- 经济学(54802)
- 农业(54588)
- 范(53147)
- 院(53072)
- 师范(52613)
- 州(49905)
- 经济学院(49044)
- 基金
- 项目(248406)
- 科学(194890)
- 研究(183153)
- 基金(178567)
- 家(156398)
- 国家(155067)
- 科学基金(130734)
- 社会(116944)
- 社会科(110820)
- 社会科学(110791)
- 省(97006)
- 基金项目(92343)
- 教育(83557)
- 划(82118)
- 自然(81642)
- 自然科(79731)
- 自然科学(79701)
- 自然科学基金(78304)
- 资助(74370)
- 编号(73450)
- 成果(62233)
- 发(58841)
- 重点(56864)
- 部(55410)
- 课题(53150)
- 创(52790)
- 创新(49666)
- 国家社会(48785)
- 发展(47579)
- 教育部(47224)
- 期刊
- 济(208071)
- 经济(208071)
- 研究(128544)
- 中国(89980)
- 农(64968)
- 财(61823)
- 学报(61171)
- 科学(57196)
- 管理(56773)
- 教育(46054)
- 大学(45910)
- 融(44808)
- 金融(44808)
- 农业(43785)
- 学学(42903)
- 技术(35120)
- 经济研究(34565)
- 业经(32078)
- 财经(31694)
- 经(27572)
- 问题(26878)
- 业(24645)
- 贸(24030)
- 国际(22051)
- 世界(21451)
- 技术经济(21430)
- 统计(19424)
- 图书(18934)
- 商业(17984)
- 理论(17964)
共检索到635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态势,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大。提出未来经济走势(2015年至2020年)有四种可能性:一是一路走低,二是继续走平,三是重返10%以上高增长,四是以合理区间的中线为基础,使经济运行在上下限之间的合理区间正常波动。本文主张争取第四种可能性,并提出政策建议,构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棋局,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相结合。本文最后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应是一个波浪式的渐进过程,而不应是"大幅度"下台阶。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经济波动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元春
由于深层次结构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微刺激效果的严重递减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重新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前低、中稳、后缓"的宏观季度调整模式,经济增速可能勉强达标。2014年系列宏观参数持续超预期的波动以及可能存在的变异标志着中国"新常态"进入到新的阶段。2014年第4季度和2015年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上扬,并将步入结构调整的艰难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把握结构调整和全面改革的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微调预调的力度,以强化底线管理,增强宏观经济的可控性。
关键词:
微调预调力度 宏观参数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刘宝琛
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并对目前中国空间经济区划进行了定位,在三大经济地带内划分出九大经济区,提出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三九”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及其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和棋局战略。这不仅为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杠杆原理 棋局战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向"自主稳定增长"转换的重要时期,经济运行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宏观调控的核心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的关系,把控物价放在首位。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但潜在增长水平将逐步下调。要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学工
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人口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顺利实现这些战略设想和制订正确的人口政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长期的角度讨论了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景气变量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这一时期趋缓但持续的人口增长对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利的,但由于资源约束的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会逐渐加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威胁。人口的继续增长也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初始改革有利的若干人口因素的正面作用已经逐渐丧失,而一些不利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综合地看,促进人口早日实现静止应是主要的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淮 江林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基本矛盾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中国人民大学江林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研究与制定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目前及未来15年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基本判断。从中国自身来说,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人伟
本文作者参与了题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的研究报告形成过程的咨询工作,现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它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评论:相较于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此次的报告从新的背景形势出发,提出了针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和转型的建议。其中,对发展方式转型的内涵提出了实质性定义;对转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参考意见。但同时,正是由于此份报告由外国专家起草定稿,在对某些中国具体问题的认识、了解方面仍存在分歧与偏差,这也是作者希望与读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中长期转型 国际视野 发展差距 外国经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对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还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剑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及机制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在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同时获得了充沛动力源泉。内生动力就是改革各项制度,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强调市场配置资源;外生动力就是开放市场,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空间。首先,通过各项制度改革,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土地制度等系统性改革使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倪红日
本文对我国当前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下滑风险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短期以刺激投资为主的财政政策会进一步加剧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为协调短期财政政策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双管齐下——刺激投资与刺激消费并举。具体措施:从鼓励再就业方面,加大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从收入分配方面,采取三方面措施调整目前已经失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之鑫 陈元 刘鹤 刘克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 朱之鑫 陈元 刘鹤 刘克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姚愉芳 贺菊煌
本文是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与数学模型(一)、(二)、(三)(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1994年第1期、1995年第5期)的续文。是用系统动力学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研究中国未来(1990-2050年)经济、社会发展,其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如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当前,全球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共风险的衍化:由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向预期转弱、社会供需形成负反馈机制衍化;由就业岗位不足向工资风险溢价上升衍化;由刺激政策力度不够向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效能不足衍化。中国也不例外。所有的公共风险最终会转化为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成本,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尤其会导致风险折现率提高、要素成本上升、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共风险治理,避免公共风险水平上升可能引发的经济长期衰退。基于对公共风险持续扩散的内在根源的剖析,本文提出当前应妥善处理六大关系,即发展与安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农民市民化与乡村振兴,多元目标与政策协同,经济调控与经济治理,地方政府能力与事权、财权、财力匹配,从而实现对公共风险的有效对冲。
关键词:
公共风险 经济中长期发展 风险—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