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9)
2023(17057)
2022(14273)
2021(13052)
2020(10721)
2019(24477)
2018(23962)
2017(45404)
2016(24465)
2015(27244)
2014(27180)
2013(26822)
2012(25281)
2011(23231)
2010(23481)
2009(22008)
2008(21669)
2007(19599)
2006(17847)
2005(16627)
作者
(70665)
(59123)
(58944)
(56072)
(37622)
(28151)
(26697)
(22769)
(22516)
(21074)
(20387)
(19818)
(19068)
(18910)
(18677)
(18329)
(17505)
(17233)
(17062)
(16869)
(15042)
(14436)
(14092)
(13581)
(13247)
(13225)
(13029)
(12840)
(12019)
(11547)
学科
(121629)
经济(121501)
管理(69004)
(64754)
(49963)
企业(49963)
方法(42624)
数学(37515)
数学方法(37228)
中国(36639)
(31742)
地方(29358)
(26220)
业经(25575)
(25483)
(21390)
(21135)
贸易(21116)
农业(21094)
(20493)
银行(20459)
(20400)
(20345)
金融(20340)
(19890)
环境(18259)
(17443)
地方经济(16954)
(16866)
技术(15336)
机构
大学(355179)
学院(355058)
(163220)
经济(160099)
研究(132430)
管理(130804)
理学(110560)
理学院(109230)
管理学(107672)
管理学院(107003)
中国(103744)
(76684)
(75702)
科学(74884)
(66672)
研究所(59666)
中心(59026)
财经(58748)
(58033)
(54426)
(53353)
经济学(52151)
北京(49393)
业大(48266)
(47370)
(46847)
经济学院(46582)
师范(46419)
农业(44857)
财经大学(43448)
基金
项目(227185)
科学(180976)
研究(168719)
基金(166797)
(145048)
国家(143866)
科学基金(123106)
社会(112004)
社会科(106488)
社会科学(106458)
基金项目(87385)
(87103)
教育(76755)
自然(75430)
自然科(73685)
自然科学(73664)
(73442)
自然科学基金(72399)
资助(67905)
编号(66173)
成果(54796)
(53889)
重点(51975)
(51681)
国家社会(47881)
课题(47515)
(47295)
(45339)
教育部(44892)
创新(44522)
期刊
(193371)
经济(193371)
研究(117002)
中国(81500)
(57541)
(54350)
管理(51743)
学报(51414)
科学(50388)
(40427)
金融(40427)
大学(40328)
学学(38017)
教育(37938)
农业(36690)
经济研究(32157)
财经(31036)
技术(30823)
业经(29362)
(26917)
问题(25249)
(21368)
(20006)
世界(19731)
国际(19569)
技术经济(18642)
统计(16809)
现代(16075)
商业(16034)
经济问题(15733)
共检索到566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剑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及机制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在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同时获得了充沛动力源泉。内生动力就是改革各项制度,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强调市场配置资源;外生动力就是开放市场,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空间。首先,通过各项制度改革,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土地制度等系统性改革使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态势,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大。提出未来经济走势(2015年至2020年)有四种可能性:一是一路走低,二是继续走平,三是重返10%以上高增长,四是以合理区间的中线为基础,使经济运行在上下限之间的合理区间正常波动。本文主张争取第四种可能性,并提出政策建议,构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棋局,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相结合。本文最后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应是一个波浪式的渐进过程,而不应是"大幅度"下台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对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还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淮  江林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基本矛盾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中国人民大学江林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研究与制定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目前及未来15年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基本判断。从中国自身来说,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潘峰   候建钧  
一、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要求 发展经济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首要任务。人们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必须抓紧发展经济。目前世界存在的贫困问题也只能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然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控制人口增长,必然会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经济道路。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人伟  
本文作者参与了题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的研究报告形成过程的咨询工作,现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它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评论:相较于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此次的报告从新的背景形势出发,提出了针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和转型的建议。其中,对发展方式转型的内涵提出了实质性定义;对转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参考意见。但同时,正是由于此份报告由外国专家起草定稿,在对某些中国具体问题的认识、了解方面仍存在分歧与偏差,这也是作者希望与读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传统的增长模型以计量的方法分解了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并在空间层面上研究了中国28个省份的生产函数性质,验证了劳动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过剩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配置效应问题,最后运用“增长的核算”框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与TFP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泽虎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闭流经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引进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可以给我们带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克服环境因素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绿色壁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严文兵  夏洪涛  阙方平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金融市场是一种制度形式,培育与发展市场实际上就是市场制度的引入与变迁过程。因此,建立完善的制度是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主题。目前,我国票据市场正处于市场制度选择向市场制度设置的过渡阶段,存在一系列的制度性缺陷和阻碍,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制度安排。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学工  
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人口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顺利实现这些战略设想和制订正确的人口政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长期的角度讨论了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景气变量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这一时期趋缓但持续的人口增长对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利的,但由于资源约束的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会逐渐加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威胁。人口的继续增长也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初始改革有利的若干人口因素的正面作用已经逐渐丧失,而一些不利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综合地看,促进人口早日实现静止应是主要的政策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陈洪波  
新古典主义就经济论经济和忽视制度作用的缺陷使人们开始关注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肯定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创立了产权理论和寻租理论;其主要缺陷是将产权的重要性绝对化了。新制度主义制度观和马克思主义制度观的区别在于分析层次和理论基石都大不相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道格拉斯·诺斯  路平   何玮  
本文简要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描述其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同之处,并运用这一框架来分析发展问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邹薇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新制度主义思路邹薇(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80年代中期以来,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那就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在这一思潮中,经济学家一方面充分运用新古典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充分重视对包括政治、法律、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