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3)
2023(7054)
2022(5724)
2021(5804)
2020(4484)
2019(10644)
2018(10589)
2017(17805)
2016(10599)
2015(12351)
2014(12502)
2013(11622)
2012(10936)
2011(10437)
2010(10494)
2009(9385)
2008(9328)
2007(8286)
2006(7384)
2005(6898)
作者
(26459)
(22033)
(21927)
(21194)
(14084)
(10515)
(10049)
(8695)
(8671)
(7922)
(7559)
(7346)
(7044)
(7012)
(6995)
(6830)
(6629)
(6361)
(6334)
(6332)
(5932)
(5279)
(5260)
(5076)
(4997)
(4952)
(4814)
(4754)
(4396)
(4385)
学科
(39651)
经济(39609)
管理(21310)
中国(20507)
教育(20401)
方法(17542)
(17465)
数学(14872)
数学方法(14735)
(13876)
企业(13876)
理论(11006)
(10276)
(9820)
贸易(9815)
(9649)
(9345)
(8007)
(7671)
业经(7471)
教学(7035)
(6962)
发展(6568)
(6482)
银行(6482)
(6445)
(6354)
(6283)
(6213)
金融(6212)
机构
大学(152260)
学院(144981)
(62730)
经济(61575)
研究(58244)
管理(46650)
理学(39976)
理学院(39362)
中国(39338)
管理学(38739)
管理学院(38424)
(34694)
科学(30839)
(29779)
师范(29670)
教育(29239)
(28155)
(28010)
研究所(25784)
师范大学(24797)
中心(23692)
北京(23640)
财经(22622)
经济学(21822)
(20899)
(20638)
(20500)
经济学院(19529)
财经大学(16981)
技术(16920)
基金
项目(90507)
研究(76330)
科学(73796)
基金(64765)
(55168)
国家(54605)
社会(48605)
科学基金(45852)
社会科(45806)
社会科学(45798)
教育(43523)
编号(32409)
(32396)
基金项目(32163)
(30708)
成果(30191)
资助(26777)
课题(25984)
自然(25004)
自然科(24445)
自然科学(24438)
自然科学基金(24044)
(24004)
重点(22227)
教育部(21930)
(21739)
中国(21292)
(20718)
(20708)
国家社会(20400)
期刊
(66239)
经济(66239)
研究(57674)
教育(50801)
中国(38876)
(20453)
科学(18056)
学报(18004)
管理(17132)
大学(15414)
技术(15290)
(14504)
学学(12723)
职业(12690)
财经(12324)
经济研究(12038)
(10916)
(10598)
金融(10598)
农业(10497)
(9983)
世界(9267)
问题(8906)
国际(8616)
(8360)
论坛(8360)
技术教育(8237)
职业技术(8237)
职业技术教育(8237)
业经(7444)
共检索到230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糜海波  
从规范伦理学的视域来说,教育伦理学有道义论的教育伦理学、功利论的教育伦理学和美德论的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它们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基于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之实质和基础的考量,在方向上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理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获得科学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思想保证;在理论构架上应超越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对立,实现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迈向更高层次;其中国特色包括彰显教育伦理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群忠  杨建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伦理学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一定的伦理学形态与话语方式总是与一定的道德观相联系的,西方哲学式的反思道德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道德观,都是一定历史必然的产物。从中国传统注重"人伦日用"的文化角度诠释道德,关注民众的伦理生活,形成本土的诠释路径和话语方式,不仅有利于克服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困境,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继承性发展,这将进一步完成伦理学的本土化和实践化,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诠释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的形成,增强文化自信。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肖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有别于中国传统伦理学、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伦理学新形态。从发展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中国化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结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的内在逻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指导、伦理资源整合、实践"问题集"求解、"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共建等方面实现"立体推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满红  
创建中国的经济伦理学问题诌议范满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经济现实中各种关涉伦理道德的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严重的腐败现象(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公款消费旅游等),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普遍的偷税漏税行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济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以孔子为代表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和气派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有着无数的文化教育典籍,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于建福同志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所涉及的“中庸”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最终追求。幸福社会基础在民生,关键靠教育。通过考察古今中外对幸福的探寻,综合中国儒道墨佛思想家及民间关于幸福的德福观、取法自然观、义力并重观、心灵宁静超然观和"五福论"的精华,借鉴西方感性主义、理性主义关于幸福的快乐观和节制观的合理成分,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视野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教育观,其精髓在于生命健康基础之上的主观"快乐"和客观"有成"二者有机统一,其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其动力源泉是自主劳动,其根本路径是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其特点是"德福"一体、和谐统一。进而提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是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需要。坚持中国特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之必须。国际视野,中国道路,是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军  黄娇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增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崇德  
教育强国,教师是关键。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选人与学历相结合,健全教师教育的招生体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夯实教师教育的责任体系;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结合,建构以师范院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达标与创新相结合,建设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体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建教师教育的开放体系;协同扶持与“优师计划”相结合,打造教师教育的支持体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设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需求与教师结构相结合,建立教师教育的编制体系;制度与立法相结合,筑牢教师教育的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鲁云霞  陆剑雄  冯熙麟  王洪新  
本文阐述了"学分银行"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学分银行"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制机制、学分认定及转换、信息服务等方面建设的设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鹏飞  郭涛  郑显春  
尽管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创新的蕴涵多元,但如何从伦理的思域去显扬它的内在品质,不仅是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应答中国文化复兴的必有之举。为此,如何从伦理视角探究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创新意义,如何从伦理和界面去阐述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创新表达,如何从伦理的维度去思考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拓展,就成为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心路历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正>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持续推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职业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目前,关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存在两多一少现象,一是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等的阐释性研究较多。纵观近20年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相当一部分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进行阐释,如《职业教育法》修订后约两年时间内,从不同角度阐释职业教育法的文章就多达800篇左右,有的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角度阐释,有的从法律育人主体角度解读,有的从治理体系角度剖析,等等。这类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时效性,热度会随时间逐渐消解。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一门新的学科——教育伦理学已成为教育科学学科群的成员之一,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什么是教育伦理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已有观点的分析,提出教育伦理学是探讨教育的善恶矛盾的科学。 一、教育伦理学就是道德教育理论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伦理学就是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如本世纪上半叶,B·诺曼妮(B·Normann)和G·科蒙尔(G·Colmore)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本陆  汪明  
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均提出了新的教育伦理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从教育伦理学视角看,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形成了大的全球教育市场,必须合理处置国家(政府)、教育机构、教育服务商和受教育者(学生)之间的利益竞合关系,确立全球教育市场运作的价值立场和行为准则。教育信息化正在导致教育系统运行模式与生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建立管理虚拟教育世界的价值规范,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反思,重构人(主体)与技术(工具)的良性关系。教育改革作为自觉开展的教育更新,其动机、目的、内容、手段和效果,都需要认真进行教育伦理评估,尤其需要慎重安排教育改革的利益分配、风险代价与成本分担机制,强化民主参与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