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3)
2023(6081)
2022(4989)
2021(4896)
2020(3981)
2019(9066)
2018(8968)
2017(16217)
2016(8803)
2015(10334)
2014(10275)
2013(10020)
2012(9417)
2011(8867)
2010(8618)
2009(8018)
2008(7812)
2007(6790)
2006(5959)
2005(5463)
作者
(25769)
(21620)
(21521)
(20567)
(13683)
(10238)
(9708)
(8597)
(8372)
(7598)
(7538)
(7190)
(7098)
(7071)
(6967)
(6652)
(6457)
(6268)
(6133)
(5932)
(5616)
(5231)
(5217)
(4955)
(4798)
(4766)
(4719)
(4574)
(4552)
(4421)
学科
(37637)
经济(37589)
管理(20836)
(17147)
方法(15338)
中国(14719)
数学(13964)
数学方法(13890)
(12436)
企业(12436)
(10564)
贸易(10558)
(10420)
(9797)
(8952)
(8021)
(7829)
(7695)
(7229)
银行(7210)
(7082)
(6860)
金融(6853)
关系(6843)
业经(6355)
农业(5862)
(5680)
环境(5574)
(5420)
理论(5345)
机构
大学(129131)
学院(126224)
(60392)
经济(59458)
研究(53201)
管理(42974)
中国(41336)
理学(36254)
理学院(35790)
管理学(35283)
管理学院(35040)
科学(30152)
(29053)
(27299)
(26134)
研究所(25062)
(22857)
中心(22476)
财经(20792)
经济学(20331)
(19304)
(19252)
北京(19062)
经济学院(18291)
农业(18148)
业大(17665)
(17601)
(16629)
师范(16427)
科学院(16293)
基金
项目(84117)
科学(66012)
基金(62584)
研究(62053)
(56293)
国家(55898)
科学基金(45872)
社会(40901)
社会科(38821)
社会科学(38816)
基金项目(31664)
(29277)
教育(28148)
自然(27533)
自然科(26925)
自然科学(26911)
自然科学基金(26464)
资助(26352)
(26248)
编号(23474)
成果(20413)
(20272)
中国(19942)
重点(19519)
国家社会(18596)
(18537)
课题(17428)
教育部(17266)
(17074)
创新(16208)
期刊
(65162)
经济(65162)
研究(42093)
中国(29383)
学报(22680)
(21231)
科学(20316)
(19036)
大学(17081)
管理(16658)
学学(16049)
教育(15038)
农业(14744)
经济研究(12304)
(12137)
金融(12137)
财经(11080)
(10731)
国际(10208)
技术(9945)
(9785)
世界(9705)
问题(9188)
(8763)
业经(8451)
(6084)
统计(5816)
(5727)
论坛(5727)
技术经济(5625)
共检索到199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丽  李宁  
话语即权利。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向世界人民全面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价值立场、未来期待,进而获得世界上他国人民的认同与认可,获取国际交往领域话语权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西方国家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不断炮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等妖魔化中国的错误言论,加紧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国际话语权争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军  黄娇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增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翟博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融通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昭瀚  薛小龙  安实  
重大工程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工程管理界公认的一个原创性、前沿性学术问题。近年来,中国学者积极参与了这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的自主性和原创性研究,体现了中国工程管理学界在学术研究道路上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重要转变。我国学者提炼出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性科学问题以及新的方法体系构成了理论体系完整的学理链,率先在国际工程管理界提出了关于重大工程管理基础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学术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仲梁  
统计传播由话语构成,其效果与统计话语的特质联系在一起。中国统计目前的话语体系是一种半官方半专业的话语体系,自说自话的色彩比较浓厚,离大众话语体系有相当的距离,离现实社会语境也有相当的距离,应强调用户和公众导向,破解话语惯性,实现统计话语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文  张斌  
[目的/意义]增强中国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理论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机理与路径。[结论/发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经从学科创建到话语创建、从学科独立到话语独立、从学科自强到话语自强、从学科自信到话语自信的发展与演变。从现实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为此,亟需兼顾历史与现实,坚持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相统一,强化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打造中国档案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两个大局”推进理论创新,以时代为观照融通中外话语表达。[创新/价值]厘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纬、主要任务、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立军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有赖于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当前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界限模糊、轻重不一、缺乏系统化研究和体系化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的"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此,要把握民族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建构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和解决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将民族教育理论个别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体系层面的研究,将民族教育实践的普遍研究聚焦为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问题研究延伸到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忠平  
常州文化传播是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常州的历史积淀和当代传媒视角的认知、解读和融合。常州文化传播话语体系是针对常州城市形象、城市性格、城市实力乃至城市意志具象在较为广泛的区域舞台乃至更大范围的综合展现所形成的常州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表达系统。在常州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中,电视媒介在由传统媒体向当代互联网媒体的发展进程中应以其独有的表现方式超越信息和娱乐提供,塑造社会共识、意义和价值观,并通过信息中的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构建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从重构教育学核心概念开始。在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学习、师表、民生等核心概念为主的"为学"、"为师"和"为政"话语。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需要遵循文化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学科逻辑。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教育学核心概念的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师。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现象、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核心概念的重构,创制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锡文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想。在这个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人道主义:以追求人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提升、社会进步、人的发展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但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发言权是不匹配的。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为基点,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常庆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把中国经济建设的轨迹、经验、规律讲透彻。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形成和运用具有马克思主义渊源的、区别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但又吸纳了其思想中有益成分的新范畴。建设话语体系的理论研究的焦点,就是要尝试不断挖掘马克思的具体范畴的深刻内涵,结合实践的展开,赋予其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范畴,区别于经典理性选择模型中的"经济人"观念,从关系、历史和发展的视角对人做出的全面分析,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并且能够为解释利他行为、阐明公共目标的确立、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具有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基础范畴的巨大潜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刘进  庞海芍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表征,也具有时代紧迫性。新时期,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必须突出本土国情与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守正创新,做好两方面的转变,即从不自觉到自觉,要实现理论立场的转变;从不自信到自信,要实现文化立场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