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7)
- 2023(11941)
- 2022(9950)
- 2021(9441)
- 2020(7811)
- 2019(17596)
- 2018(17299)
- 2017(32408)
- 2016(17861)
- 2015(20146)
- 2014(19829)
- 2013(19800)
- 2012(18440)
- 2011(16961)
- 2010(17144)
- 2009(16289)
- 2008(16121)
- 2007(14591)
- 2006(13251)
- 2005(12245)
- 学科
- 济(77534)
- 经济(77421)
- 业(55233)
- 农(50563)
- 管理(48540)
- 农业(33507)
- 企(33078)
- 企业(33078)
- 方法(26162)
- 中国(24912)
- 数学(23223)
- 数学方法(23004)
- 业经(22511)
- 制(21325)
- 财(19280)
- 贸(15283)
- 贸易(15272)
- 体(15112)
- 易(15030)
- 学(14179)
- 发(14139)
- 地方(14077)
- 银(13957)
- 银行(13949)
- 行(13495)
- 农业经济(12574)
- 融(12291)
- 金融(12287)
- 土地(11935)
- 策(11898)
- 机构
- 学院(253614)
- 大学(252103)
- 济(114874)
- 经济(112762)
- 管理(95489)
- 研究(91894)
- 理学(81179)
- 理学院(80301)
- 管理学(79230)
- 管理学院(78756)
- 中国(75322)
- 农(57763)
- 京(53933)
- 财(53372)
- 科学(51024)
- 所(45429)
- 农业(43811)
- 中心(43428)
- 财经(40894)
- 研究所(40524)
- 业大(40076)
- 江(39819)
- 经(37256)
- 经济学(35580)
- 北京(34005)
- 范(33025)
- 师范(32791)
- 院(32301)
- 经济学院(31914)
- 州(30560)
- 基金
- 项目(164204)
- 科学(130978)
- 研究(125831)
- 基金(121472)
- 家(105161)
- 国家(104179)
- 科学基金(89078)
- 社会(83906)
- 社会科(79238)
- 社会科学(79223)
- 基金项目(63381)
- 省(62076)
- 教育(56350)
- 自然(53119)
- 划(51987)
- 自然科(51838)
- 自然科学(51824)
- 编号(51354)
- 自然科学基金(50931)
- 资助(48436)
- 成果(42805)
- 部(38814)
- 制(37013)
- 重点(36880)
- 发(36262)
- 国家社会(36200)
- 课题(35377)
- 创(33824)
- 教育部(33287)
- 性(32986)
- 期刊
- 济(136630)
- 经济(136630)
- 研究(80453)
- 农(62784)
- 中国(62504)
- 农业(42464)
- 财(40913)
- 科学(37507)
- 学报(37497)
- 管理(32758)
- 大学(30407)
- 融(30186)
- 金融(30186)
- 学学(28626)
- 教育(26783)
- 业经(26289)
- 财经(20965)
- 技术(20349)
- 业(20268)
- 经济研究(19601)
- 问题(19420)
- 经(18121)
- 世界(16498)
- 农村(15630)
- 村(15630)
- 农业经济(15309)
- 贸(14641)
- 版(14436)
- 经济问题(13251)
- 资源(12770)
共检索到405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谦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理制度,以促成中国农村土地整理制度从"统治型"向"治理型"转型,实现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民具备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热情已超出了大众的通常认知而达到一定水平,尽管仍存在不少问题但具备了实现改善的基本条件。应通过立法引导、推动农民参与能力的提升,并设定相应的组织平台和具体的参与准则来保障、规范农民的参与行为。研究结论:从现实研究和理论研究两方面考虑,构建中国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农村土地整理 农民参与 评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郎大鹏
土地流转后农民依托于土地的长久稳定收入模式被打破,农村地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影响下,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土地流转背景下完善我国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养老保险 农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慧 黄彬彬
农民积极地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可以使政府投入的资金发挥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长效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在借鉴国外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中国农村的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组织形式与载体,对3种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俊波
回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0年的历程,本文认为可以分成"因穷求变"和"为富求变"两个阶段,其中农民首创与政府引导结合所形成的合力是改革最重要的推动力。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政府的规范和引导,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关键词:
农民首创 政府引导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涛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问题被提到较高的公共层面去解决,其中农民的地权私有化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在当前农民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应当继续坚持当前"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体制,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增强村社集体的土地调整能力,提高村庄公共品供给能力,维护耕者的土地经营权,对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基础性保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忠
本文从介绍土地制度改革的争议入手,在分析了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内容的变化后,指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存在所有权不完整,承包权不稳定,土地与劳动力重新匹配的促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然后从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成员如何确定、公有范围、集体是否有权自行决定其实现形式,国家是否部分拥有集体土地产权等5个方面辨析了集体所有制的内涵,分析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性质,提出进一步改革需要厘清的5个问题,建议实行土地"终身经营制",承包权与工作性质和身份脱钩,赋予集体土地发展权,土地转用增值首先归农,国家以税收方式分配收益,赋权本身并必然能保护农民利益等观点。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承包经营 农村改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余华 王莹
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路举步维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观念的原因是深层次的。从中西方观念差异的角度分析,覆盖面不够广,农民参与率不高,资金运作问题较大,专业机构和人员缺失,立法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困扰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中西方 观念比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琼华
本文通过分析几种典型和成功的国外土地银行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及我国土地金融存在的问题,从功能定位、模式选择、组建方式、经营机制及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对建立我国的土地银行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土地金融 土地银行 融资瓶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丙军
土地整理工程监理是土地整理目标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该制度的实施达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土地整理监理作为一种新兴工程监督管理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需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土地整理监理制度的创新与规范,实现土地整理监理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监理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邝先慧 祁晓玲
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合作社土地集体制、人民公社公有制的变迁。本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视角,分析了土地制度影响因素,认为互助合作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合作社土地集体制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瞒产私分、包产到户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对国家土地制度创新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雅军 张波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应在继续降低农村人口占比的同时,优化农村人口结构,确保具有符合农村产业兴旺要求的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人均耕地严重不足和土地资源错配是农村生产结构、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土地资源和人口规模决定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家庭经营为主。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未来农村居民的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力量。农民与土地分离的矛盾和土地流转制度的弊端阻碍了职业农民的培育。解决职业农民问题,需要推进以农民职业化为导向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职业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倚云
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农业税减免后我国“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现有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只有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实行家庭承包制与合作经营制相结合制度,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增加。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村土地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芸
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种种经济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 ,不同土地制度形式的农民供给反应相差很大。通过考察建国以来的四次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的供给反应 ,得出农民是否拥有真正的产权制约着农民的供给。改革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所有权 ,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农民永久使用权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 ;理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税收关系
关键词:
农民 经济行为 农村 土地制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武晓红 宋春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在此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培育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试从法社会学角度,就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必然性和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框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流转 市场培育 运行框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虹 樊纲治
如何提高农民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的效率,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土地确权通过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产权,降低了土地与低效率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捆绑,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解放,促进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本文从非农受雇与非农创业两个角度,验证了土地确权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土地确权显著促进了农民非农受雇,但对非农创业的影响不显著。其次,土地确权通过促进土地出租部分解释了确权对非农受雇的作用。第三,金融环境的差异改变了土地确权的作用。在金融环境弱的农村地区,土地确权未能促进非农创业,而主要表现出对非农受雇的正向影响;在金融环境好的村,土地确权对非农受雇与非农创业的作用正好相反。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金融环境 非农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