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8)
2023(2631)
2022(2326)
2021(2156)
2020(1853)
2019(4285)
2018(4346)
2017(8164)
2016(4251)
2015(5011)
2014(5071)
2013(4870)
2012(4726)
2011(4249)
2010(4301)
2009(3872)
2008(3975)
2007(3574)
2006(3224)
2005(2842)
作者
(11971)
(10261)
(10092)
(9510)
(6475)
(4866)
(4733)
(3926)
(3765)
(3531)
(3412)
(3377)
(3361)
(3165)
(3087)
(3080)
(3005)
(2991)
(2922)
(2862)
(2512)
(2475)
(2441)
(2380)
(2234)
(2225)
(2213)
(2169)
(2097)
(2087)
学科
(16611)
经济(16598)
(16216)
贸易(16208)
(15705)
管理(9004)
(7287)
方法(6797)
地方(5869)
(5580)
(5507)
企业(5507)
数学(5110)
关系(5093)
(5068)
出口(5067)
出口贸易(5067)
数学方法(5060)
(4649)
中国(4027)
(3665)
国际(3625)
贸易关系(3498)
理论(3357)
概况(3300)
(3274)
业经(3251)
进出(3180)
进出口(3180)
进出口贸易(3180)
机构
学院(61012)
大学(58577)
(26834)
经济(26296)
研究(21608)
管理(19544)
理学(16236)
理学院(16045)
管理学(15749)
中国(15689)
管理学院(15651)
科学(12805)
(12139)
(11318)
(10913)
研究所(9821)
(9609)
中心(9570)
(9368)
(9229)
财经(8857)
业大(8393)
(8323)
经济学(8275)
(8171)
师范(8122)
(7972)
(7836)
经济学院(7644)
北京(7578)
基金
项目(39331)
研究(30100)
科学(29424)
基金(26673)
(23288)
国家(23125)
科学基金(18567)
社会(17981)
社会科(17077)
社会科学(17072)
(15482)
基金项目(13944)
编号(13474)
教育(13390)
(12976)
自然(11129)
资助(11069)
成果(10836)
自然科(10742)
自然科学(10738)
自然科学基金(10494)
课题(9303)
(9116)
重点(9072)
(8311)
(7987)
(7795)
(7706)
项目编号(7629)
创新(7502)
期刊
(28635)
经济(28635)
研究(18028)
中国(11342)
(10332)
国际(9339)
学报(8942)
(8680)
(8281)
科学(7197)
大学(6624)
教育(6373)
学学(6252)
管理(6129)
农业(6046)
经济研究(5768)
问题(5566)
(5401)
贸易(5401)
业经(5346)
(5252)
金融(5252)
国际贸易(4719)
技术(4425)
世界(4166)
(4119)
经贸(4017)
商业(3984)
财经(3724)
资源(3382)
共检索到95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芳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开始着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本文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作经验,探讨了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相关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炳良  
学术界有关中俄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探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基于目前中俄经济发展与双边合作的势头,有必要着手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不断创新经贸合作模式,以便双方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和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深化两国的双边合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丽  陈迅  邵兵家  
本文运用GTAP模型,就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双方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GDP和福利水平等方面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方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显著增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中国服务业是其薄弱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印度农产品不会受太大影响,其制造业受益显著,产业结构趋于相对平衡;中国的贸易条件、GDP及国民福利有所改善,印度则相对恶化,但仍表现出极大的福利外溢效应,世界总福利改善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光辉  林埜垚  
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西南先导区构建的必要性,以及现今在西南先导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可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西南先导区的构建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使今后大西南先导区能够持续且健康的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珊珊  邱嘉锋  
中日、韩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政治历史等原因,使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短期内难以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中韩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进展顺利。因此,在东亚优先构建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是达成中韩双方政治经济利益的现实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荣珍  
中国和印度都是WTO中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印度还高于中国。中印两国在商业、通信、建筑及相关工程、金融和旅游等服务业均做出了市场准入承诺。中印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安排应当遵循从易到难、个别突破的原则。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媛媛  
当前两岸经济无论在贸易、投资、分工或在经济联系其他方面,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祖国大陆和台湾入世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促进两岸的贸易、投资、金融等合作走入新的阶段。因此,在WTO框架下,构建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文贵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运行,体现出“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和经济互补性的明显特点,这些特点同拟议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因此,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机制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近10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未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促进其稳定运行、实现其建设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燕兴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1994年11月茂物会议决定成立亚太自由贸易区,但其可行性究竟如何?本文着重分析了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因素以及它的现实性障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不太现实,更现实的是在亚太地区成立一个介于优惠贸易安排与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半自由贸易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焰  蒋榕榕  
本文通过对两国贸易结构和贸易结合度的分析,认为两国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建立中智自由贸易区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文章同时分析了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智双方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硕颖  张唯劼  
随着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尤其是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加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不断涌现。文章以中韩两国的货物贸易为研究基础,运用相关模型和指标分别就中韩两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后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增加两国福利、优化两国产业结构以及平衡两国国际收支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韩两国具有广阔的经贸合作前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邵兵家  陈迅  
本文运用GTAP模型和等递归动态法,针对中国与印度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对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GDP、福利水平和生产格局等将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合作方案下,中国福利损益有差异;中国的贸易规模及除服务业之外的各产业的进出口增长都比较显著;服务业是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产业;"10+6"方案对中国最不利,而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方案对中国较为有利。中国的优势方案是争取在印度、澳大利亚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避免东盟、日本等的加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妍  
2002年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计划如今已经进入了第三年,云南、广西两省作为我国同东盟相邻的省区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发挥出地理位置的优势,两省的边境贸易也随之提升到了最前沿的位置。在此时代背景下,云南、广西的边境贸易在自由贸易区构建过程中面临了新的挑战,对此, 应采取一系列应对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震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 ,目前开展这一合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 ;另一方面 ,FTA作为贸易自由化的新趋势 ,在这一地区发展迅猛 ,具有一定的基础 ,为此 ,作者提出通过FTA的形式逐步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开展FTA的过程中应该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路径选择。在时间上 ,可以先行建立中、日、韩、中国香港自由贸易区 ;在空间上可以发挥日本与新加坡这两个“增长极”的作用。最后 ,为了保证FTA与大自由贸易区的衔接 ,它必须在“10 + 3”的大框架内开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元澈  曹玲  
经济上的互补、政治上的互信和文化上的互融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过程中,两国也存在着对本国产业结构冲击的担忧、贸易的不平衡、意识形态的摩擦、战略动机的差异以及美国因素等诸多制约因素。中国在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进程中,需要采取缩减贸易逆差,发展产业内贸;建立官产学联合研究机构,完善多层面的对话协调机制;确定敏感产业,实现合理过渡等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