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1)
2023(14283)
2022(11427)
2021(10091)
2020(8309)
2019(18482)
2018(18196)
2017(33831)
2016(19014)
2015(21220)
2014(21179)
2013(20070)
2012(18015)
2011(16112)
2010(16074)
2009(15084)
2008(14819)
2007(13493)
2006(11932)
2005(10882)
作者
(56853)
(47780)
(47554)
(44865)
(29868)
(22688)
(21432)
(18497)
(18040)
(16759)
(16346)
(15894)
(15520)
(15096)
(14958)
(14593)
(14439)
(14246)
(13771)
(13498)
(12010)
(11825)
(11548)
(10827)
(10738)
(10612)
(10555)
(10373)
(9598)
(9547)
学科
(69533)
经济(69418)
管理(57461)
(52268)
(42702)
企业(42702)
方法(26631)
数学(22720)
数学方法(22458)
(21908)
中国(21852)
(21037)
(19174)
业经(18466)
(16477)
(14632)
农业(14345)
(13296)
银行(13233)
(13013)
贸易(13009)
地方(12988)
(12664)
(12659)
金融(12651)
(12635)
(12599)
财务(12595)
财务管理(12567)
企业财务(11938)
机构
大学(268420)
学院(267696)
(105420)
经济(103201)
管理(97440)
研究(94410)
理学(84033)
理学院(83054)
管理学(81483)
管理学院(81023)
中国(70030)
科学(59633)
(56547)
(54546)
(51053)
(48784)
业大(45377)
研究所(44515)
农业(43257)
中心(42581)
(41362)
财经(39939)
(36299)
北京(34719)
(34453)
(34433)
师范(33943)
经济学(32561)
(32154)
(30403)
基金
项目(185410)
科学(144927)
基金(134034)
研究(130805)
(120385)
国家(119393)
科学基金(100604)
社会(84438)
社会科(79969)
社会科学(79948)
(73414)
基金项目(70893)
自然(65101)
自然科(63617)
自然科学(63592)
自然科学基金(62488)
(62241)
教育(60466)
资助(52524)
编号(51649)
重点(42701)
成果(42464)
(40127)
(39358)
(38898)
课题(37032)
(36945)
创新(36518)
国家社会(35926)
科研(35606)
期刊
(116767)
经济(116767)
研究(76301)
中国(57855)
学报(51662)
(50515)
科学(43963)
(40694)
大学(38499)
学学(36647)
管理(36265)
农业(33633)
教育(30693)
(24389)
金融(24389)
技术(21550)
财经(20056)
业经(19780)
经济研究(19047)
(17875)
(17280)
问题(15739)
(15193)
业大(14370)
科技(13434)
农业大学(12258)
(12104)
商业(11589)
现代(11429)
技术经济(11341)
共检索到400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河泰庆  
如果能够在东北亚地区建立IT产业的共同体,将很有可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合,最终走向全面地联合,从而提升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层次。东北亚国家已经开始在IT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是在东北亚地区建立IT共同体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东北亚IT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金京淑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宗勋  
从远古走来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凸显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理念。其特点是:在天下一家观念下,践行朝贡体系、"和亲"政策,以中国中原为中心,周边围绕中心转,在以"丝绸之路"为路径,呈现"万邦来朝"的命运共同体的盛况。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返本开新","本"为"和","开新"为"与时偕行",继往"丝绸之路"开拓"一带一路",在结伴不结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上,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局面,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之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戚文海  
建立科技共同体对于21世纪初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东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日益转移到依靠新科技进步上来,全球网络通讯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全球化,为东北亚区域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未来构建完善、开放的创新体系是东北亚科技共同体发展的定位与目标。启动东北亚科技共同体并使其高效运转,还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董立延  
东亚共同体必须以中日韩为核心,中日韩作为东亚乃至东北亚核心成员,应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在新形势下,为促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东北亚各国应建立战略互信关系,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加强多边安全合作。中日韩三国应率先建立"中日韩能源共同体"、"中日韩环境共同体"等局部区域共同体,并以区域经济圈为依托逐步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陈志恒  
近年来 ,从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到中国东海油田开发 ,中日这两个同属于东亚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 ,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似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而其中表现出的超经济性更值得人们关注。为避免恶性竞争给国家间关系及地区合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日两国有必要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 ,以合作代替竞争 ,认真探讨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构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区域制度化合作的程度反映区域一体化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各国经济、社会、政治诸多层面的合作状况和合作远景。后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区域性制度化合作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国际组织和制度、跨国公司等一些新兴行为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行为体对于区域制度化合作发挥了先行的效用。同时,东北亚区域制度化合作存在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干预,区域制度化合作本身制度遵守与网络形成等方面的障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将为这一地区制度化合作前景提供契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进展,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大为改善,各国的国际合作战略重点开始移向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合作还只是低层次的,尚未实现制度化,即区域内各国签订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协定,建立多边的经济合作组织,按照共同的目标协调各国的行动,使该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有秩序地、稳定地向前发展,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比较利益和规模利益。为此,建议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以投资合作和次区域合作为先导,同时建议设立以参加合作的地方政府组成的组织为主导的两级官方合作组织,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由无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  王语懿  
近年来,虽然东北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但地区内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向心力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增强。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重拾冷战思维,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激化了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本来已经趋于淡化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对国家间的政治互信造成严重伤害。美国和日本的干扰与破坏,致使图们江区域合作举步维艰,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停滞不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AIIB)未能按原有设想得到很好落实。坚持中国特有的多元包容哲学与和平发展理念,优先推动环境合作,是目前条件下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合作方面能够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文兵  普永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中仍存在教育主体不足、对象不清晰等问题。必须守正创新,以更加自觉的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体系、主体保障、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福华  周敏  
本文认为,东北亚共同物流体系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又由更多的小子系统构成。一是共同物流政策与标准系统,主要包括自由运输市场子系统、扩大国际联合运输配额子系统、泛东北亚运输市场缓和竞争子系统、共同的通关数据标准子系统。二是共同物流运行系统,包括港口运输子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管道运输子系统、保税仓储子系统。三是共同物流企业系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子系统、物流业务平台子系统、物流技术交流子系统。文章提出,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东北亚各国共同努力,逐步推进,在共同的框架和政策条件下,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目标模型和供应链物流绩效动态评价模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确保共...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王火灿  
以中日韩三国为核心的东北亚可谓全球经济的三极之一,但却因历史的、政治的和经济的诸多原因至今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之“空白地带”。面对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中的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蓬勃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趋势,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已进入到必须赶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的时候了。近年来东北亚国家新的拓展变化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机遇,为此,东北亚国家特别是作为核心的中日韩三国必须抓住机遇,为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构建必要的制度安排,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弥合分歧,求得共识,通过合作博弈,以实现共赢目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升  
阻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因素是非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影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各种非经济因素中,文化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且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因素。东北亚各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为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各国要“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求得文化价值观的共识。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中日关系经济上的合作依存度与政治上的纷争摩擦常态化这一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从更深层次上探究中日政治经济所处的这种分裂状态根源,从本质上讲背后蕴涵着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的域外因素:即美国的第三方因素,其对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特殊作用。东北亚大国在地区的竞争摩擦时常较为突出,但中美日在东亚地区还是蕴涵着许多重大的共同利益。东北亚传统的"管制型"安全模式需向大国共同"治理型"模式转变趋向,意味着大国区域安全治理的权利、利益、责任的平等与分享,地区安全治理是在大国协作框架下的共同治理,应注重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郑彪  
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之剧烈,影响之深远,为百多年来所未有。其中苏联解体,更是来势迅猛,举世震惊。本文着重考察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原苏联共有100多个民族和部族,几百年来战乱频仍,宿怨颇深。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又有许多新的积怨。长期以来,苏联官方鼓吹“发达社会主义”,掩盖民族矛盾,粉饰太平。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