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1)
- 2023(12697)
- 2022(10756)
- 2021(10088)
- 2020(8608)
- 2019(19705)
- 2018(19292)
- 2017(37075)
- 2016(19265)
- 2015(21349)
- 2014(20860)
- 2013(19975)
- 2012(17925)
- 2011(15633)
- 2010(15318)
- 2009(13746)
- 2008(12986)
- 2007(11157)
- 2006(9445)
- 2005(7868)
- 学科
- 济(75340)
- 经济(75158)
- 管理(55460)
- 业(51146)
- 企(43094)
- 企业(43094)
- 方法(36646)
- 数学(31185)
- 数学方法(30735)
- 中国(21400)
- 农(21217)
- 财(19558)
- 业经(16985)
- 理论(14515)
- 制(14088)
- 贸(14058)
- 贸易(14054)
- 地方(14006)
- 学(13925)
- 农业(13712)
- 易(13682)
- 和(12672)
- 务(11970)
- 财务(11908)
- 财务管理(11883)
- 企业财务(11238)
- 体(11086)
- 技术(10887)
- 融(10847)
- 金融(10840)
- 机构
- 大学(253835)
- 学院(253102)
- 济(104250)
- 管理(102847)
- 经济(102299)
- 理学(90023)
- 理学院(89151)
- 管理学(87489)
- 管理学院(87012)
- 研究(79231)
- 中国(59585)
- 京(51238)
- 财(48419)
- 科学(46029)
- 财经(39182)
- 中心(38211)
- 农(36788)
- 所(36461)
- 江(36004)
- 经(35887)
- 业大(35666)
- 研究所(33183)
- 范(33178)
- 师范(32820)
- 经济学(32387)
- 北京(31115)
- 财经大学(29481)
- 院(29385)
- 经济学院(29179)
- 农业(28586)
- 基金
- 项目(181317)
- 科学(145746)
- 研究(135018)
- 基金(134452)
- 家(115853)
- 国家(114880)
- 科学基金(101244)
- 社会(89424)
- 社会科(84029)
- 社会科学(84004)
- 基金项目(70798)
- 省(70411)
- 自然(64482)
- 教育(63801)
- 自然科(63161)
- 自然科学(63144)
- 自然科学基金(62021)
- 划(59141)
- 编号(54516)
- 资助(53750)
- 成果(43413)
- 部(40923)
- 重点(40377)
- 创(38550)
- 发(37947)
- 国家社会(37206)
- 课题(36958)
- 教育部(36239)
- 创新(35918)
- 人文(35472)
- 期刊
- 济(107240)
- 经济(107240)
- 研究(71145)
- 中国(51680)
- 管理(38718)
- 财(38409)
- 学报(36836)
- 科学(34425)
- 农(32948)
- 教育(30664)
- 大学(29819)
- 学学(27931)
- 技术(23662)
- 农业(22268)
- 融(19784)
- 金融(19784)
- 财经(19221)
- 业经(18854)
- 经济研究(18429)
- 经(16601)
- 问题(13810)
- 统计(12147)
- 版(12043)
- 商业(11869)
- 图书(11720)
- 业(11594)
- 理论(11385)
- 科技(11293)
- 策(11245)
- 技术经济(11234)
共检索到363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信卫平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保障劳动者报酬水平正常增长的重要机制,在我国由于社会基础薄弱而始终处于艰难的推行中。在新收入分配原则确定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审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最低工资标准的功能以及工会集体行动的权利等问题,力争取得社会共识,从而使得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社会基础更加牢靠。
关键词:
工资集体协商 公平 效率 补偿 集体行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勤 胡印亭 程雅馨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人才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要素,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关键,而集体协商被视为破解收入分配困境,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制造业一线职工工资决定机制中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北京市的制造业为例,分析集体协商制度对北京市制造业企业一线职工的工资的影响效应。以A、B、C三家企业为例分析北京市制造业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三个行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与行业中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在工资决定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展集体...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正
和谐劳资关系无疑是当前劳资关系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囿于传统劳资双方从属关系的定性,鲜有对劳资集体协商机制进行的系统建构和梳理。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当前劳资双方集体协商的现状分析,探讨畅通劳资集体协商模式、优化劳资集体协商结构,尤其是要建构并完善劳资集体协商机制。即通过强化政府的协调和监督职责、完善工会主体地位和代表作用、培育和发展资方代表企业组织,实现劳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化、法治化。
关键词:
劳资关系 集体协商 利益博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伴随建制率逐年上升,覆盖面逐步扩大以及协商层级结构的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性日渐显现,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建设与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妥善处理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诸多核心要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遵循"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的"两基础、两保证"的基本原则来解决相关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磊
构建集体协商制度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而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构建面临着劳动力分化、工会不给力、法律规制不到位等方面的约束和障碍。在构建中国式集体协商制度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提高工会覆盖率和战斗力,积极推进自上而下的集体协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集体协商机制的融合,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和经济性罢工的立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锐敏 董念念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调控为主转变成市场调节为主,作为一种劳资力量平衡及平等对话的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实质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显著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积极劳资关系气氛中度正相关;而形式化工资集体协商显著降低员工的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消极劳资关系气氛高度正相关;双组织承诺在工资集体协商与劳资关系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工资集体协商 双组织承诺 劳资关系气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弟伦 沈彩虹
协商,是法治基础上和法治框架下的协商,法律是我们衡量是非的准绳,不能以变通法律、损害法律权威,来实现协商目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织指导职工、用人单位协商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时,不仅要做到依法协商,更要注重中立、平等协商。协商调解中,鼓励双方通过平等的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不仅保护了弱势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也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合理诉求,使协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指导 依法平等协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艳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制率、覆盖面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区域、产业和企业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格局,在提高劳动者工资、缓和劳资矛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我们看到,集体协商模式的选择不清、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工会独立性和代表性的缺失,制约了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为此,应分别确立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制定规则、协调劳资纠纷与监督等职能,改革基层工会的资金来源与组织结构,以此推动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质性发展。
关键词:
工资集体协商 发展模式 政府角色定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本文由浙江温岭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案例入手,首先分析我国推进区域及行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的外部动因及内在难点,进而剖析建制路径、主体动因和机制运行三个要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工资集体协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主要决定形式。从本期开始,我们用三到四期的篇幅来谈谈企业如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本期的主题是企业如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第一个环节工作,即如何确定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斌
案情简介某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杨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每周工作6天(周一至周六),每天8小时,不另外支付加班工资,工资实行年薪制。劳动合同签订数月后,该企业申报不定时工作制,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对该企业年薪制的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但该企业未与杨某在劳动合同中进行协调变更。杨某工作1年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支付周六工作的加班工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左春玲
一年来,面对复杂经济环境,中国政府将"拉动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消费,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实践工资集体协商,以合理、有效地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文章从工资集体协商视角对央企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和策略进行研究。指出应该在央企监管部门、央企所属行业工会和人保部门之间建立行业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以保障协商谈判的效率与公平。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构造了协商主体的效用函数;通过模拟赋值,对三种联盟结构下的工资协商主体的整体效用进行计算,进而得出央企效益类型以及议定工资增长率的高低决定协商主体策略选择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正喜 李敏
本文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劳资冲突解决机制。资方在解决矛盾和冲突主要有三种战略选择,在实践中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表现为多种类型。这意味着集体谈判只是劳资间解决冲突并追求共同利益的机制之一。对政府而言,公共政策的作用是为工人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对是否利用集体谈判来解决冲突并追求与雇主相同的利益做出选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乐明 陈晓菲 王杰
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将劳动者对工资集体协商认知程度作为维权意识的代理变量,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估计影响劳动者对工资集体协商认知程度因素并测度其边际影响。估计结果显示,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职位级别的提高,认知程度也随之加深,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此测度不同劳动者群体的认知程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工资效应。结果表明,劳动者认知程度的提高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严格实施整体上对工资增长均有显著正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晶
文章围绕集体协商谈判制度的建制理念问题,认为应以劳动三权为基础,特别是以团结权为前提,并且将集体争议权作为制度建设的保障。
关键词:
集体协商谈判 制度 劳工三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