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9)
2023(5081)
2022(4166)
2021(4162)
2020(3342)
2019(7193)
2018(6769)
2017(12339)
2016(6861)
2015(7689)
2014(7473)
2013(7217)
2012(6763)
2011(5697)
2010(6017)
2009(5524)
2008(5891)
2007(5227)
2006(4592)
2005(4041)
作者
(17558)
(14570)
(14560)
(14010)
(9356)
(6906)
(6627)
(5526)
(5489)
(5192)
(4975)
(4936)
(4857)
(4629)
(4621)
(4251)
(4250)
(4223)
(4126)
(4105)
(3787)
(3586)
(3499)
(3441)
(3323)
(3276)
(3247)
(3231)
(2999)
(2926)
学科
管理(23803)
(22035)
经济(21997)
(21853)
(20784)
(18706)
企业(18706)
财政(12080)
(9712)
(9281)
财务(9278)
财务管理(9238)
企业财务(8849)
中国(8715)
(8668)
(8300)
方法(7538)
(7494)
(6322)
数学(5706)
数学方法(5643)
理论(5476)
体制(5394)
业经(5151)
(5132)
(5040)
制度(5034)
教育(4918)
(4765)
地方(4629)
机构
大学(90489)
学院(89392)
(34473)
经济(33737)
管理(32308)
研究(31281)
(27421)
理学(26991)
理学院(26691)
管理学(26362)
管理学院(26176)
中国(23512)
(18705)
科学(17745)
财经(17365)
(15682)
(15335)
中心(14161)
(14109)
研究所(13371)
财经大学(12652)
(12493)
师范(12399)
(12042)
北京(11950)
经济学(11375)
(11166)
(10705)
业大(10349)
经济学院(10034)
基金
项目(56043)
研究(44823)
科学(43512)
基金(39589)
(34650)
国家(33861)
社会(28709)
科学基金(28293)
社会科(26983)
社会科学(26969)
(21682)
教育(21185)
基金项目(19992)
编号(18921)
(17900)
成果(17824)
自然(15658)
资助(15414)
自然科(15222)
自然科学(15216)
自然科学基金(14915)
课题(13261)
重点(12853)
(12690)
(12664)
项目编号(12430)
国家社会(12252)
(11636)
(11604)
教育部(11282)
期刊
(42568)
经济(42568)
研究(31178)
(27486)
中国(22306)
学报(14476)
教育(13398)
科学(11671)
管理(11553)
(11405)
大学(11258)
学学(10361)
财经(9385)
(8040)
农业(7641)
(7386)
金融(7386)
经济研究(7239)
会计(7162)
财会(7144)
(7090)
财政(7090)
技术(6483)
图书(5824)
(5585)
业经(5396)
问题(4957)
通讯(4823)
会通(4793)
(4350)
共检索到147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松武  
推动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是近期我国财政学界的一件大事。如何将具备多学科属性的财政学与国家治理有机融合也是一件学术难事。为了凝聚学术共识,提高理论创新效率,几个基本理论命题急需讨论,它们是:"国家治理财政学坚持什么国家观"、"坚持什么国家治理观"、"国家治理财政是财政的本质还是类型"、"国家治理财政学采用什么研究范式"以及"构建什么主题叙事逻辑"等。在对以上基本命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的三个可行方向,即坚持财政学的普世性导向、坚持财政学的融合发展方向以及坚持渐进主义的学科发展道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路  郭庆旺  
本文从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角度,将近代以来的财政学发展划分为三个100年左右的时期,分别为官房学时代、政治经济学时代和经济学时代,探讨了这三门学科及其国家治理理念对财政学所产生的影响。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财政学发展是一种演化而非进化的观点。官房学时代的财政学,极其重视国家的作用,奠定了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政治经济学时代的财政学,强调国家要顺应经济规律,构建了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时代的财政学,主张财政要依据民意,满足社会需要,形成了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当前我国财政学的发展应当融合三个学科的相关合理内涵,而不仅限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洪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双方争论的分歧似乎不在于财政是否与国家有 本质联系,而在于对国家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涉及三 个方面:不同的国家观与财政理论和政策有何联系;各种不同的财政理论究竟包含怎样的国家 观;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国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智  
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学经历了创建、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基本形成了以财政学原理(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总的指导思想,研究财政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为核心的财政学体系框架.近几年对财政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从不同方位研究和完善财政学科体系.财政学的发展研究就是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研究财政学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财政学原理与发展的研究,对财政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的功绩是不容否定的.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定性分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晋武  
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是当代中国财政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首先必须厘清中国特色与财政科学一般的关系及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核心范畴、研究范式、学科属性等基本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理分析,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勾勒一个简要的框架。本文认为,中国特色财政学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既具有解释和解决中国财政问题的特殊针对性,又具有反映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高度科学性。由此考虑,其应以财政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以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利益为核心概念,并在研究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晋武  
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是当代中国财政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首先必须厘清中国特色与财政科学一般的关系及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核心范畴、研究范式、学科属性等基本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理分析,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勾勒一个简要的框架。本文认为,中国特色财政学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既具有解释和解决中国财政问题的特殊针对性,又具有反映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高度科学性。由此考虑,其应以财政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以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利益为核心概念,并在研究范式上重树分配范式的地位,将其学科属性定位于政治经济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寒波  
作者认为,传统财政理论将财政学的研究领域局限于国家的收支活动或国家政府部门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使得财政学说出现自身无法弥补而又必须弥补的理论体系上的缺陷。而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只能将财政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为对整个国家行为(包括经济行为和非经济行为)进行经济分析,把财政学研究的主题转移到整个国家行为的变化及其规律性与国家收支的关系研究上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强调,注重财政的现代国家职能而非传统市场职能。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经济学只研究市场和市场视角下的政府,不研究国家。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财政研究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向以国家为中心,意味着财政学要逐步从经济学主导转变为政治学主导,从市场中的补充性职能转向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职能,从而改变以往经济学视域的财政学"只研究政府、不研究国家"的状况。与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内的研究相比,本文强调了财政职能的国家化,并对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提出了设想,即必须摆脱经济学传统下对于市场效率的过度关注,逐步转向新时代对于国家治理政治的决定性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主办的"国家治理与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京内外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其中16人做了主题发言。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共上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理结  
哈维.罗森的《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超越传统财政学,成为公共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共财政的研究对象之一。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构建公共财政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改革政府预算制度;建立"纳税人"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国家支配社会较多份额的资源,决定了必须有专门的学科对此加以研究。财政学具有天然比较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财政学人曾努力嫁接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但这仍不足以应对现实巨变的挑战。中国财政学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科发展史中汲取经验,需要整合本土资源、放眼世界,并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冰洋  刘晓路  马光荣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财政地位的重要论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如何创新财政基础理论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如何利用财政理论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运行效果,是财政理论工作者亟待认真探讨并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由经济研究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馨  
“国家财政”还是“公共经济”?———西方财政学根本思路问题探析●张馨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任何财政论著都无法回避的中心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到西方财政学对此问题的看法上来,并试图以此来佐证和加强自己的观点,即用以强化或者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出的棘手而紧迫的挑战,还原财政学作为重量级人文社会学科的地位,打破根深蒂固的学科与学派思维以重建财政学的知识图谱至关紧要。唯有如此,财政学才能解读视野更宏大更悠远、内涵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类公共生活问题。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理应遵循智识化和集成化原则。智识化建构并非把知识篮子装满,而是把知识之灯点亮,用以引导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集成化建构旨在把体量庞大而相对凌乱的财政学知识,条理分明地梳理为一个简洁精致且极具拓展性的逻辑框架,涵盖作为财政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物品,以及由"财政安排-财政权力-财政资源-公共政策与服务"展开并延伸至财政场域和公共价值的研究体系。本文定义与诠释了支撑这一知识图谱的核心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鉴别了中国当代财政改革的两项核心命题,即契合公民财政偏好和深化财政共同体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