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
- 2023(615)
- 2022(449)
- 2021(431)
- 2020(373)
- 2019(845)
- 2018(946)
- 2017(1332)
- 2016(900)
- 2015(1074)
- 2014(1100)
- 2013(853)
- 2012(816)
- 2011(698)
- 2010(714)
- 2009(652)
- 2008(512)
- 2007(463)
- 2006(477)
- 2005(445)
- 学科
- 教育(3412)
- 中国(1847)
- 教学(1404)
- 理论(1365)
- 济(1058)
- 经济(1056)
- 管理(969)
- 学(785)
- 学法(709)
- 教学法(709)
- 政治(676)
- 高等(675)
- 思想(673)
- 学校(667)
- 学理(622)
- 学理论(622)
- 思想政治(611)
- 政治教育(611)
- 治教(611)
- 德育(610)
- 革(608)
- 发(604)
- 研究(599)
- 发展(580)
- 改革(572)
- 展(567)
- 计算(515)
- 算机(506)
- 计算机(506)
- 机化(505)
- 机构
- 大学(9891)
- 学院(9356)
- 教育(4797)
- 研究(3791)
- 范(3439)
- 师范(3427)
- 师范大学(2790)
- 职业(2683)
- 京(2424)
- 技术(2389)
- 科学(2032)
- 教育学(1878)
- 职业技术(1871)
- 管理(1853)
- 济(1845)
- 江(1839)
- 经济(1733)
- 所(1718)
- 北京(1674)
- 技术学院(1648)
- 研究所(1547)
- 中国(1534)
- 理学(1522)
- 院(1520)
- 理学院(1480)
- 中心(1478)
- 管理学(1409)
- 管理学院(1382)
- 教育学院(1375)
- 州(1338)
共检索到16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人才培养具有先决和导向作用。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决定着人才的根本特征,决定着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办学特色的形成和长期发展环境的维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季枫
创业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开辟了新天地。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的目标和重点,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以创业课程教学为主体("一体")、以实施"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环境建设"为支撑("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国祥 罗红艳
随着从传统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转型的成功实现,地方师范大学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代。地方师范大学需要以自身的"大学性""师范性""地方性"三大属性为逻辑起点,紧扣新机遇与新挑战,以一流学科、一流学生、一流服务为核心使命进行学校战略发展的整体设计与制度安排。而加强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夯实教师教育的学术品性;构建一体化核心素养培育模式,增进教师教育的师范内涵;优化顶天立地网格状服务体系,彰显教师教育的区域风格则为教师教育的特色彰显提供了有效治理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一流学科 一流学生 一流服务 教师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梅 谭泽荣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教育工作者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构建"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体"是指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而"两翼"是指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综合实践项目相结合,最终使高等教育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即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我国要全面开展现代化教育,走科学化、国际化的道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现代化 创新创业 专业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明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品格塑造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航海文化特征的分析,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揭示了融入航海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彰显航海文化特色的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
航海文化 思政教育 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宁滨
坚持发展定位差异化,占领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制高点,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提升资政育人能力,努力做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秀梅 孙萍茹 安连锁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电力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在面对人才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及其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科技自主自立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师范教育的核心主题是建设一个均衡而有质量的特色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一个均衡而有质量的特色化师范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建设。我国师范院校体系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的境况,这是不争的事实。师范院校体系不均衡发展具体表现在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师资队伍质量的不均衡、生源质量的不均衡、师范生专业学习的环境条件的不均衡等,这些不均衡境况与培养高质量教师的要求是不相称的。
关键词:
师范教育体系 特色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德水 吴朝晖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紧扣一流目标,体现世界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千校一面,必须彰显个性和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动态、群体的概念,这个群体中的高校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质。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自己的路,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爱武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先生最为著名的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中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借鉴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确立"做学合一"的引领地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做学合一"提供实现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制度保证,在"双师"队伍建设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师资支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建玲 张兰晴
教育实践是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合理足量的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体验式教育实践模式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以师范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品格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训为生长点,是知能一体化的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具有教育实践全程化、课程设置多样化及实践内容层次化等特点。
关键词:
师范教育 体验式教育 教育实践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过去,我国对师范教育长期实行免费的政策,这对促进师范教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收费改革,也使得师范院校从2003年开始对师范生实行全额收费。也是从那时开始,师范院校毕业生可以不受限制、自由就业。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师范生中的部分优秀毕业生也不愿从事教育工作。为了改变这样的一个局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立万 杨丽娜 陈强 李洪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必将打破师范教育传统的育人模式。面对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从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加快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步伐,促进教师教育质量全面提档升级。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师教育 职前职后 一体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温伯颖
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正遭遇发展瓶颈。文章就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如何面对办学规模扩大、学科综合性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拓宽等发展问题,探索了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三位一体分流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融合,实现具有时代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分流培养 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铁安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共同享创人类优秀文化从而获得生命成长的一种动态创生文化,必然蕴涵人类优秀文化对学生生命的激发与浸润,蕴涵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对学生生命的启迪与感召,也蕴涵学生主体生命动能自觉而完满的释放与张扬,因此育人是课堂教学的本体功能。而课堂育人问题应始终是教学改革与实践备受关切的核心主题。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课堂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一味倡导教学模式流程,盲目秉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原则,消解以至背离了课堂教学的本体功能,直接导致了课堂育人的缺失。深化教学改革应以"彰显育人为本"为价值导向,深层次引导教师要坚守课堂育人的本体功能,通过塑造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高品质课堂",让课程文化价值、教师主导作用尤其是学生主体动能得以完满释放,从而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