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6)
- 2023(5050)
- 2022(4070)
- 2021(3667)
- 2020(3108)
- 2019(6831)
- 2018(6313)
- 2017(12779)
- 2016(6373)
- 2015(7018)
- 2014(6848)
- 2013(6667)
- 2012(6053)
- 2011(5413)
- 2010(5659)
- 2009(5924)
- 2008(4843)
- 2007(4351)
- 2006(3840)
- 2005(3715)
- 学科
- 融(26033)
- 金融(26033)
- 银(23963)
- 银行(23960)
- 济(23487)
- 经济(23462)
- 行(23227)
- 业(22195)
- 管理(17755)
- 企(16831)
- 企业(16831)
- 中国(16711)
- 方法(11335)
- 中国金融(11154)
- 险(10756)
- 保险(10665)
- 数学(10601)
- 制(10526)
- 数学方法(10503)
- 财(10316)
- 务(8059)
- 财务(8045)
- 财务管理(8031)
- 企业财务(7763)
- 地方(6677)
- 农(6052)
- 业经(5895)
- 体(5802)
- 业务(5790)
- 度(5583)
- 机构
- 学院(84303)
- 大学(83510)
- 济(39615)
- 经济(38776)
- 管理(32540)
- 中国(32159)
- 理学(26939)
- 理学院(26739)
- 管理学(26291)
- 管理学院(26152)
- 研究(24742)
- 财(23288)
- 融(19071)
- 金融(18753)
- 银(18277)
- 财经(18196)
- 银行(17553)
- 经(16567)
- 行(16454)
- 京(16088)
- 中心(15299)
- 经济学(14178)
- 财经大学(14040)
- 人民(13931)
- 国人(13230)
- 中国人(13187)
- 经济学院(13068)
- 中国人民(12635)
- 江(12287)
- 科学(12110)
- 基金
- 项目(53560)
- 科学(42862)
- 基金(40852)
- 研究(40021)
- 家(33916)
- 国家(33636)
- 科学基金(30215)
- 社会(27675)
- 社会科(26468)
- 社会科学(26460)
- 基金项目(20968)
- 省(20587)
- 自然(18241)
- 自然科(17888)
- 自然科学(17885)
- 资助(17744)
- 自然科学基金(17577)
- 教育(17250)
- 划(16433)
- 编号(15288)
- 成果(12276)
- 国家社会(12103)
- 融(12006)
- 部(11933)
- 重点(11862)
- 创(11602)
- 发(11344)
- 性(11303)
- 制(11187)
- 创新(10942)
共检索到137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陈里璇
本文采用预期损失指标(expected shortfall, ES)来衡量中国金融市场及各金融部门的极端风险,并结合回溯测试方法进行后验分析,发现ES指标能够对极端风险进行有效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非线性的研究视角,进一步考察了各部门间极端风险的非线性特征与金融风险的跨部门传染效应,并应用相关的网络关联指标,对金融系统整体以及单个金融机构的极端风险的非线性关联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等部门是中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此外,本文还从动态分析的角度考察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的渐进演变。最后,进一步引入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及其细化指标,并结合最新发展的混频因果检验等方法,深入考察政策不确定性与极端金融风险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股市整体金融风险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及其监管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从而使得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付君实 赵如波
本文在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约束下,运用ARFIMA和FIAPARCH模型分别对金融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建模,以排除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进而运用极值理论(EVT)对标准收益的极端尾部建模,并运用由Clayton、Frank和Gumbel组成的混合Copula模型对金融风险传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股市的长记忆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次贷危机后,中国大陆股市与香港股市、日本股市以及新加坡股市发生了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而香港股市与日本股市、新加坡股市以及日本股市与新加坡股市之间未发生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孙利
金融创新与发展使得民间金融风险能够便利地向正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渗透,而投资受限、通胀以及资产泡沫预期下,民间资本的求利动机和脱实体化倾向正使民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笔者在对民间金融风险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利率差异、金融要素交叉流动和信息交叉传播是民间金融风险传染至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主要渠道;民间金融风险演化的结果不仅是风险在民间金融市场中不断累积,而且向正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渗透,危及正规金融市场安全。因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打破现有不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并建立"大监管"体系,从而在民间金融风险传染与演化过程中抑制风险的扩散,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
民间金融 风险形成 传染渠道 演化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悦 孟万山 张龙
科学准确地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态测度与经济效应评估,是防范化解金融体系重大风险的重要前提。本文将TVP-FAVAR模型进一步拓展,加入混合创新因子(MI),并使用新构建MITVP-FAVAR模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动态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非线性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基于MI-TVP-FAVAR模型动态测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走势可识别重大风险事件,对现实情况拟合较好;经济收缩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比经济扩张时期更大;低风险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风险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应根据经济金融周期的阶段性特征,实行差异化管理手段,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之间的平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里璇 陈雨恬
本文构建"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联网络,对全球19个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是风险的主要输出方,而外汇市场则是风险的主要接受者,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传染效应。分样本研究发现,危机期间风险传染更加明显,且EPU在风险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股票市场是风险的源头,对外汇和EPU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近四年的分析发现,风险传染沿着"股票市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外汇市场"这一途径扩散开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境外金融市场会对中国大陆金融市场产生显著的风险传染,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则容易遭受外部冲击。此外,美国资本市场会对全球造成明显的风险冲击,全球EPU(尤其美国EPU)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重要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姚春序
金融资产风险的这种传染性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金融企业破产的经济影响不同于普通企业,普通企业的破产虽然也会通过乘数效应而扩展,但其次级效应是逐渐递减的。但是金融体系内的各个金融企业是以信用相互连接的,如果一家金融企业发生困难,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其影响是随着每一轮而增强,少数金融机构的问题会迅速蔓延,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另一个是信心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晓琳
本文分步骤、分层次的解析了系统性/金融危机酝酿及演化过程中,宏观金融风险在各类因素推动下加速增高的具体机制——风险联动综合传染机制。同时利用我国2000—2008年系统性宏观金融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传染的现实状况和不同实现机制。文章旨在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脆弱性的演变机制及局部性负面冲击升级演变为系统性危机的轨迹和速度。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CCA方法 风险传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微 刘玉涛 周勇
市场中的金融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往往具有相当复杂的相依风险。本文对信用风险违约的相依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传染效应下违约预报模型,运用加权平均的极大似然方法获得违约强度的估计。并通过对2004年至2008年美国银行业、汽车业和房地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大行业间存在着明显的违约风险传染的结论。
关键词:
违约风险 加权平均 极大似然 违约强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靳玉英 周兵
本文选取1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7年至2009年的月度数据,运用金融压力指数和面板VAR模型研究主要金融领域风险的传染性及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含义。主要结论是:新兴市场国家各金融市场间普遍存在金融压力的传染性;金融压力的传染性突出体现在危机阶段,稳定期则不显著;外汇市场压力的溢出效应最普遍,银行系统压力的溢出效应最弱。最后,本文就主要研究结论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妮
本文构建了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入了外生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各省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采取空间溢出效应对该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染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具备较强非对称性质,风险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的省份受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高。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向量自回归 传染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柏宝春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的日益提高,国际投机资本在我国大规模频繁流动,给国内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快构建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谨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采取各种措施预防金融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述军 庄须娟 李文君
采用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四部门间的传染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传染的过程中,四部门之间存在着多条风险传染路径,金融部门在传染机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部门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并且也影响其他部门;近年,家庭部门面临的风险增大,对其他部门风险传染的效应也较强,且家庭部门最易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党印 苗子清 孙晨童
识别和化解区域层面的金融风险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和SIRS传染模型考察2011—2020年中国各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联关系、相对差异和传染情况发现,各省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表现为明显的网络形态,金融风险的省份关联愈加密切。地理位置较偏远、经济发展较慢、金融监管较宽松的省份是风险溢入的集中区域,地理位置较优越、经济发展较快、金融监管较严格的省份是风险溢出的主要区域。各省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网络中可以聚类成“净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入”板块等,各板块在风险传染网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各省需提前制定预案并加强定向管控和监测,采取区域差别化的风险防控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改革和发展,以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丽 张影 李文君
本文从经济四部门入手,基于区域内外两个角度对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的空间传染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合理测度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验证了上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家户部门—金融部门的区域金融风险传染路径,且由于家户贷款属于个人行为,金融机构向企业融资是市场行为,通过融资平台向地方政府融资存在行政干预,从而政府、企业和家户部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但从影响程度看,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是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传染源。此外,由于存在区域间政府竞争、技术知识溢出及资本、劳动力流动等区域间作用渠道,上述传染效应会被进一步放大。最后,从区域内和区域外两个方面对中国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