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
2023(131)
2022(71)
2021(78)
2020(41)
2019(97)
2018(102)
2017(154)
2016(110)
2015(129)
2014(154)
2013(143)
2012(141)
2011(155)
2010(170)
2009(78)
2008(62)
2007(48)
2006(44)
2005(39)
作者
(456)
(391)
(387)
(372)
(251)
(206)
(202)
(174)
(144)
(138)
(128)
(126)
(125)
(122)
(120)
(119)
(117)
(116)
(116)
(115)
(113)
(109)
(108)
(100)
(95)
(92)
(89)
(78)
(75)
(74)
学科
气候(845)
历史(576)
历史气候(576)
变化(576)
气候变化(576)
(345)
环境(325)
(219)
(217)
农业(204)
管理(181)
气象(148)
(145)
生态(145)
经济(145)
(137)
农业气候(130)
环境规划(128)
规划(128)
生态学(110)
(109)
区域(108)
区域环境(101)
气象学(98)
资源(93)
(90)
及其(86)
(84)
森林(84)
(83)
机构
学院(1527)
大学(1495)
研究(1071)
科学(909)
中国(853)
(730)
研究所(721)
(519)
环境(513)
中心(508)
(495)
(495)
科学院(491)
实验(479)
实验室(463)
农业(440)
资源(439)
重点(430)
业大(396)
(383)
(376)
(363)
经济(350)
气象(342)
北京(331)
管理(330)
(328)
地理(323)
(318)
国家(312)
基金
项目(1493)
(1215)
国家(1214)
科学(1135)
基金(1115)
科学基金(875)
研究(865)
自然(752)
自然科(727)
自然科学(727)
自然科学基金(717)
基金项目(608)
(598)
计划(486)
重点(478)
(426)
中国(425)
科技(420)
专项(413)
(413)
资助(399)
编号(361)
科研(354)
社会(350)
社会科(315)
社会科学(315)
气候(313)
发展(274)
(273)
重大(256)
期刊
科学(669)
资源(667)
学报(576)
(470)
(453)
经济(453)
中国(381)
农业(357)
大学(321)
学学(320)
(272)
自然(246)
林业(236)
环境(229)
研究(213)
自然资源(177)
业大(171)
生态(169)
(166)
中国农业(155)
(151)
地理(144)
江流(133)
流域(133)
长江(133)
长江流域(133)
进展(123)
理科(121)
科技(113)
人口(104)
共检索到2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杞人  
2010年岁末和2011年新年伊始,严寒、干旱、洪灾轮番上演,甚至"扎堆"出现。北京遭遇"冬旱",近80天无有效降水,整个中国北方也旱情严重;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洪水滔天;欧美国家则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极端气候泛滥,全球气候到底怎么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欣  
<正>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雨、高温热浪、洪涝、干旱、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升高,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人类居住最为密集的城市,其气候脆弱性正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为应对极端气候灾害,不少城市探索和实践了气候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城市发展新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包括分布式花园、可持续排水系统、街道遮阳棚、集中制冷等一系列具体的城市改造措施。本文将梳理全球典型城市在应对极端气候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期为其他城市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欣  
<正>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雨、高温热浪、洪涝、干旱、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升高,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人类居住最为密集的城市,其气候脆弱性正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为应对极端气候灾害,不少城市探索和实践了气候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城市发展新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包括分布式花园、可持续排水系统、街道遮阳棚、集中制冷等一系列具体的城市改造措施。本文将梳理全球典型城市在应对极端气候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期为其他城市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司洪昌  
大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而遭受处分的案例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这是否表明,大学生中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西果  
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问题愈演愈烈,给各国特别是新兴国家经济金融运行形成较大冲击,也埋下了新一轮经济金融危机的风险隐患。流动性全球泛滥既有各国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过当"及"推迟退出"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晓雷  刘昊虹  
美联储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研究表明,由于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流动性短缺,因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带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反而带来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强化了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国,美国应该放弃这种与邻为壑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保持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宝琪  延军平  曹永旺  
为探究福建省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利用1960—2013年福建省17个气象台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1960—2013年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近54年福建省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发生日数呈上升(下降)趋势,而极端温度事件的强度和年极值均呈上升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各指标值均表现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增(递减)的规律,此外,海拔越高极端温度事件各指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通过采用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灾害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极端气候能够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极端气候对不同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更大;第三,极端气候主要通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两种渠道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居民部门中介效应最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茜   陈正洪   陈英英   陈子凡   张雨   鲁静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遭受极端气候的风险,利用199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集和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数据,基于百分位数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高风险区域位于我国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一般发生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城市;强降水高风险区域与我国降雨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华中和华南地区,降水平均值均在30 mm以上;西藏日喀则和那曲市、我国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为大风高风险区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容易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未来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极端气候特点,改善树种种类和种植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等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飘尹  陆建忠  陈晓玲  
预估极端气候事件趋势能够降低其引起的灾害风险.该文基于CMIP6集合优化数据集EPTGODD-WHU,选取5个极端气候指数,即最高气温极大值(TXx)、最高气温极小值(TXn)、最低气温极大值(TNx)、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和最大月降水量(PXx),并结合GIS分析手段,对2021—2100年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的全球陆地极端气温及降水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相较于CMIP单一模式,EPTGODD-WHU数据集模拟性能显著提升,气温及降水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和0.81.2) SSP5-8.5情景下,年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上升明显,且这种上升趋势年内波动不大,地球陆地极寒地区将面临升温的风险,而赤道等极热地区将处于年内长时间酷热状态.3)六大洲在SSP5-8.5情景下的极端降水整体上升趋势最剧烈,但北美洲密西西比平原和滨海平原的地区在SSP5-8.5情景下在未来面临较高的旱灾风险.4)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极端降水在三个情景下均呈稳定的增幅,且增幅高达60%,预示面临较高的洪灾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Я.И.費尔德曼  Л.А.朱布可夫  丘宝劍  
用各个气象要素来鉴定气候的流行方法,由于把气候看作是各个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而有很大的缺点。实际上,气候应当理解为多年的天气状况。而作为大气完整的物理状态的天气,则是互相联系的各个气象要素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因此像气温、湿度、降水、云量等这样的要素,如果单独来看,尤其是单从它们的平均值看,是不能充分反映出天气的实际情况的。这样说决不是降低各个要素的气候学意义。气候学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面和根据不同科学和实践的目的去掌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大兴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利军  陈一琳  葛继元  葛宇航  
本文借鉴C-D-C生产函数形式,将气候因素加入生产函数中,构建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气候模型,并选取1987—2016年的数据,对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极端低温日数对农民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极端强降水天数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虽然民族自治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其他地区,但极端气候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在民族地区和西部其他地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西部地区应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制度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政策等,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力  周曙东  
本研究以水稻种植业为例,基于1985-2008年中国水稻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灾后适应能力的机制及绩效。结论表明: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在极端气候事件灾后,并没有将农业产业结构向养殖业调整,相反,种植业在政府扶持与创新激励下反而恢复生产甚至进一步扩张。特别对于西南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较强的灾后适应能力,往往是农业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作用结果,同样由于此原因,华东地区在水灾之后却出现了劳动力转移现象。现阶段,灾后适应能力较多的表现为微观层面的农户响应行为,此种民间调控机制必然有其局限性,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构建、标准化农田建设、良种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彦彤  张文政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农作物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为了实现更好的自我保护,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毒素。如果人类和动物长期摄入这些带毒的食物,会对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UNEP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而很少关注极端天气对农作物成分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个全新的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关注、分析和研究。极端气候将导致农作物毒素加剧长期以来,人们对极端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极端气候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关注点集中在粮食安全等领域。实际上,极端气候的频发,不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