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1)
2023(11910)
2022(9744)
2021(8828)
2020(7408)
2019(16225)
2018(15981)
2017(30622)
2016(16561)
2015(17956)
2014(17577)
2013(17755)
2012(16091)
2011(14187)
2010(14368)
2009(13549)
2008(13729)
2007(12441)
2006(11210)
2005(9865)
作者
(49618)
(41821)
(41768)
(38936)
(26193)
(20324)
(18530)
(16453)
(15670)
(14678)
(14390)
(13702)
(13277)
(13236)
(12973)
(12559)
(12559)
(12140)
(12114)
(11791)
(10812)
(10203)
(9943)
(9642)
(9469)
(9408)
(9247)
(9224)
(8439)
(8388)
学科
(84681)
(74821)
经济(74727)
(67450)
企业(67450)
管理(60094)
(46019)
农业(30646)
方法(30083)
业经(28975)
(26493)
数学(22592)
数学方法(22486)
(17588)
财务(17585)
财务管理(17572)
企业财务(16645)
中国(16598)
技术(16168)
地方(15413)
(15173)
(14854)
环境(14651)
(14477)
(14419)
贸易(14412)
(14056)
(13109)
(12353)
收入(11823)
机构
学院(247209)
大学(235982)
(107334)
经济(105657)
管理(100541)
理学(87549)
理学院(86715)
管理学(85619)
管理学院(85205)
研究(78896)
(63587)
中国(62723)
科学(49904)
农业(48837)
(47773)
(46318)
业大(45608)
(40299)
(37515)
财经(37214)
中心(36941)
研究所(36798)
(33843)
经济学(31570)
农业大学(30735)
经济管理(30632)
(29333)
北京(28975)
经济学院(28917)
商学(27947)
基金
项目(169118)
科学(134159)
基金(124968)
研究(119722)
(110620)
国家(109508)
科学基金(94520)
社会(80499)
社会科(76061)
社会科学(76036)
(68302)
基金项目(67960)
自然(61620)
自然科(60096)
自然科学(60073)
自然科学基金(59065)
(55444)
教育(50458)
资助(48200)
编号(46652)
(40729)
(38256)
(38246)
重点(37494)
(36470)
(35073)
创新(34969)
国家社会(33850)
成果(33727)
(32436)
期刊
(126897)
经济(126897)
(65518)
研究(62907)
农业(43923)
中国(43579)
学报(41261)
科学(39791)
(36750)
管理(36509)
大学(31328)
学学(30995)
业经(29237)
(23060)
(22901)
金融(22901)
技术(18833)
财经(18048)
问题(17762)
经济研究(17708)
(15583)
农村(14138)
(14138)
(14130)
技术经济(14105)
农业经济(13826)
资源(13544)
世界(13351)
商业(12952)
科技(12509)
共检索到356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利军  陈一琳  葛继元  葛宇航  
本文借鉴C-D-C生产函数形式,将气候因素加入生产函数中,构建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气候模型,并选取1987—2016年的数据,对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极端低温日数对农民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极端强降水天数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虽然民族自治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其他地区,但极端气候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在民族地区和西部其他地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西部地区应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制度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政策等,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旺盛,刘巽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建新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生产系统。研究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治理问题,解析农业脆弱性的生成机制、探索降低脆弱性的制度化途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是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的系统。对农业气候脆弱性治理的研究经过了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的直观评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融合互补研究的过程。农业脆弱性的治理除了政府实施直接激励政策或约束机制外,转变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调动农村微观主体和社区组织资源的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亚萍  刘秀霜  王萍  薛淑慧  
以山东省东营市、德州市典型盐渍化区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与观察为辅的方法对农民的环境意识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农民环境认知程度较高,了解盐碱地利用、秸秆和地膜处理的一些常识;环境理念综合得分不高,农民不熟悉环境污染的专业名词,不认可化肥、农药给农业环境带来污染。(2)农民环境行为综合得分偏高,处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以及秸秆的行为较为合理,能够综合利用有机肥和各种盐碱地的改良技术。(3)农民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环境行为水平的高低还受到农村基础条件和国家政策等的综合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燕  郝海广  刘煜杰  勾蒙蒙  张哲  
研究人类生产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科学问题。文章通过调查内蒙古太仆寺旗、多伦县和正镶白旗农户住户基本情况,以生产和消费为基础计算了农户生态足迹,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户生态足迹的构成、动态变化及其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产足迹远高于消费足迹,农户从生态系统获取的产品主要向外部输出。耕地消费足迹与草地生产足迹分别在消费足迹和生产足迹中占较大比重,并有上升趋势,但随着草地消费足迹和耕地生产足迹显著下降导致农户的消费足迹和生产足迹均有所下降。农户生态足迹,尤其是草地生产足迹和草地消费足迹与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非农就业收入占比高的农户生态足迹总体较小。为了保护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改变农户粗放化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农户非农就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星霖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乐  邹文涛  
通过对中部生态脆弱地区农民的调查,运用逻辑(Logistic)模型探讨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部生态脆弱地区农民已经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对于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但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意愿相对较低。通过进一步对农业新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发现,农民是否是科技示范户,是否是农业经营大户,是否可以便捷地获取农业科技信息,农民的性别、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参加过农业科技培训等因素对农民采用新技术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年龄和外出务工时间对农民采用新技术也有显著的影响,呈现负相关关系;是否村干部,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对生态脆弱地区农民新技术的采用意愿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广胜  
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全球变化的反应及其反馈作用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最终研究目标。农牧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牧交错带地区农牧业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建立农牧业地区生产力的预测模型,给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农牧业生产力的变化图景,找出应对的策略与途经,不仅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该地区的植物生产力,促进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特别是占国土面积超过1/2的干旱、半干旱区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示范作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中国关于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晓芳  王仰麟  张镱锂  申元村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存在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威胁,而该区又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农业地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又同时满足当地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发展地区循环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功能区划是重要前提。论文以该区典型农业县——宁夏盐池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例,结合数学生态学模型与聚类分析模型,在地域区划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其社会、经济功能分异,探讨该县农业功能空间分异格局,结果划分为5个农业功能区,并提出实现各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应生态建设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俊莉  曹明明  
【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榆林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入产出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无偿能值为主,2008年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而劳动力能值占可更新有机能的比例高达68%,仍处于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自然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优越;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社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段培  刘润  陈绳栋  李敏  
使用农业节水灌溉服务是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农户的节水灌溉服务支付决策影响着农户的收入。本文基于2018年12月对新疆昌吉州和巴州的7个县(市)613户农户的抽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节水灌溉服务支付决策对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和收入感知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支付决策存在的内生性,并采用分组模型分析服务供给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农户支付决策中,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但均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2)生态脆弱区农户以种植业为主,务工所得非农收入相对较少,但生态脆弱性越严重时,农户越倾向于通过非农务工获得家庭收入。(3)支付意愿和支付行为均对收入感知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节水灌溉服务供给在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行为对收入感知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本文拓宽了农业服务外包在节水灌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国内外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区基于农户收入效应的视角推广节水灌溉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超  宫兵  
有关自主创业与农民贫困的研究多集中于讨论创业的即期效应而忽视了远期效果。借助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农民自主创业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自主创业能够显著降低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这一作用在非贫困家庭是有效的,而对贫困家庭并不显著。使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和创业指标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前述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用前瞻性视角对农民创业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再评估,希望对政府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超  宫兵  
有关自主创业与农民贫困的研究多集中于讨论创业的即期效应而忽视了远期效果。借助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农民自主创业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自主创业能够显著降低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这一作用在非贫困家庭是有效的,而对贫困家庭并不显著。使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和创业指标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前述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用前瞻性视角对农民创业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再评估,希望对政府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圣宏  毛显强  
本文利用分形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据此指出了脆弱生态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最后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提出了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维词,朱文孝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缺土少水 ,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 ,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并编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图。最后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