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9)
2023(10058)
2022(8194)
2021(7301)
2020(6104)
2019(13185)
2018(12322)
2017(23806)
2016(12590)
2015(13352)
2014(12994)
2013(12728)
2012(11453)
2011(10289)
2010(10283)
2009(9908)
2008(8783)
2007(7597)
2006(6594)
2005(5921)
作者
(36690)
(30261)
(30174)
(28357)
(18968)
(14748)
(13763)
(11881)
(11782)
(10434)
(10412)
(10102)
(9604)
(9464)
(9342)
(9273)
(9120)
(9059)
(8745)
(8615)
(7526)
(7455)
(7093)
(7057)
(6869)
(6680)
(6536)
(6420)
(5998)
(5970)
学科
(50538)
经济(50485)
(37808)
管理(34606)
(28362)
企业(28362)
(26659)
金融(26658)
(24989)
银行(24957)
(24107)
方法(21748)
中国(21667)
数学(20084)
数学方法(19972)
(15429)
地方(14995)
(13638)
(13277)
中国金融(11305)
业经(11271)
(10931)
财务(10918)
财务管理(10902)
(10850)
保险(10759)
(10633)
贸易(10625)
企业财务(10486)
(10379)
机构
学院(171887)
大学(170731)
(74183)
经济(72792)
管理(66129)
理学(57361)
研究(56977)
理学院(56728)
管理学(55822)
管理学院(55537)
中国(53746)
(35585)
科学(35362)
(34102)
(33218)
中心(29193)
财经(28845)
(28485)
业大(27779)
农业(26550)
(26372)
研究所(26364)
经济学(24308)
(24162)
(23073)
金融(22678)
经济学院(22386)
财经大学(21914)
北京(20947)
(20831)
基金
项目(123143)
科学(97402)
基金(91961)
研究(84254)
(82154)
国家(81472)
科学基金(69877)
社会(57113)
社会科(54391)
社会科学(54377)
基金项目(49324)
(48073)
自然(46044)
自然科(45044)
自然科学(45028)
自然科学基金(44253)
(40768)
教育(36673)
资助(36519)
编号(31768)
重点(28245)
(27152)
(26648)
(26394)
创新(25062)
国家社会(24627)
科研(24470)
计划(23734)
成果(23383)
教育部(22495)
期刊
(71711)
经济(71711)
研究(49438)
(37281)
金融(37281)
学报(30532)
中国(30301)
(28983)
科学(26884)
(25977)
大学(22455)
学学(22035)
管理(21023)
农业(18406)
财经(14014)
经济研究(12629)
(11768)
业经(11623)
技术(10997)
(9616)
问题(9291)
理论(8855)
(8391)
教育(8330)
商业(8279)
实践(8052)
(8052)
科技(7960)
业大(7858)
资源(7774)
共检索到249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通过采用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灾害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极端气候能够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极端气候对不同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更大;第三,极端气候主要通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两种渠道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居民部门中介效应最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桂芬   陈倩   王佳莹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TVP-SV-VAR模型探究不同地区区域内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金融系统委托代理行为致使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配给,资金倾斜助长了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累积,一旦债务违约及泡沫破裂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积聚,将引发区域金融风险。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中房地产泡沫是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主导因素;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是引致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是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与房地产泡沫共同作用所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应严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并对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等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实行“属性+对策”的差异化监管,构建风险治理的区域协作平台,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置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超  孙晓鹏  
厘清金融结构对金融风险影响的空间外溢性与区域异质性,对优化金融结构、稳定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9年我国省级年度的经济、金融相关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结构不同层次的演化对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规律与特征、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金融结构、金融风险具有地区差异性,两者的波动趋势具有反向相似性;金融结构、金融风险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开放结构对金融风险呈现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产业结构、金融资产结构对金融风险呈现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开放结构、金融资产结构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区域间金融风险水平的差异提供新的解释视角,也为制定金融结构优化策略与金融发展战略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湘云  陈洋阳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各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当今极端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增强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国家组群行为、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贸易关联溢出、金融关联溢出和非实质性关联溢出是极端金融风险最主要的三种溢出形式。关于极端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对我国预防与控制极端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章彰  
气候相关风险是新型风险类别,被形象地称为“绿天鹅”。气候相关风险会在退化的生态条件和无法预料的环境影响、地缘政治争端、社会和经济风险之间形成复杂的链式反应,最终突破气候临界点,使气候体系产生巨大变化。它比之前已经认知的大多数金融风险事件情况更复杂,后果更严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波  姜晶晶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一直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全面深刻理解气候风险,尤其是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对于我国尽早形成应对共识、有效维护金融稳定、有序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霞   刘岳洋  
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会抬升区域金融风险,且金融分权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具有协同效应,使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区域、地方债务规模和分权匹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降低金融分权程度并促使地方政府金融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甜  李文芳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2011—2019年31个省市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通过相关检验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的影响,以及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更充分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政府监管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这种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完善监管系统、提升政府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春然  沈传河  
文章选取了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相对较发达的8个城市,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四川作为样本研究对象,首先分析8个城市的区域金融风险情况并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而后构建空间Dubin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借贷平台对区域金融风险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区域性风险防范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陈里璇  
本文采用预期损失指标(expected shortfall, ES)来衡量中国金融市场及各金融部门的极端风险,并结合回溯测试方法进行后验分析,发现ES指标能够对极端风险进行有效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非线性的研究视角,进一步考察了各部门间极端风险的非线性特征与金融风险的跨部门传染效应,并应用相关的网络关联指标,对金融系统整体以及单个金融机构的极端风险的非线性关联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等部门是中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此外,本文还从动态分析的角度考察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的渐进演变。最后,进一步引入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及其细化指标,并结合最新发展的混频因果检验等方法,深入考察政策不确定性与极端金融风险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股市整体金融风险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及其监管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从而使得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青  曹明  蔡天晔  
随着风险度量一致性原则的提出,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的VaR模型存在严重不足,尤其针对分布具有厚尾特征的极端金融风险无法有效度量。本文采用极值理论(EVT)解决VaR方法的尾部度量不足问题,利用CVaR-EVT和BMM模型分析美国、香港股票市场和我国沪深两市指数18年的日收益数据,研究发现:(1)在95%置信区间及点估计中,分位数为99%的CVaR-EVT所揭示的极端风险优于VaR的估计值,且BMM方法为实施长期极端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其回报率受分段时区的影响,期间越长,风险估计值越高;(2)模型采用ML和BS方法统计估值显示,我国股票市场极端风险尾部估计值高于香港和美国市场,但是,国内市场逐步稳定,并呈现出跟进国际市场且差距缩小的发展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本照  孙悦  
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剧了金融领域的竞争。金融创新已成为促进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立足点。但金融创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金融风险。本文分析了区域金融创新和区域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激发了金融创新,而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又可能从多方面造成区域内的金融风险。因此,在经济区域内实施风险控制,以降低区域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民  罗望  
在党的十五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各级人民银行把建立金融安全区作为自身职能目标而不懈努力,十分重视完善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运作,并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努力加大监管力度,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从而为各地经济、金融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金融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