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9)
- 2023(13410)
- 2022(11549)
- 2021(11010)
- 2020(9401)
- 2019(22144)
- 2018(22200)
- 2017(43173)
- 2016(23412)
- 2015(26556)
- 2014(26582)
- 2013(25961)
- 2012(23944)
- 2011(21486)
- 2010(21597)
- 2009(20121)
- 2008(19903)
- 2007(17910)
- 2006(15517)
- 2005(13594)
- 学科
- 济(101901)
- 经济(101801)
- 业(71628)
- 管理(63845)
- 企(50179)
- 企业(50179)
- 农(48752)
- 方法(47983)
- 数学(43112)
- 数学方法(42403)
- 农业(32287)
- 业经(24788)
- 财(23722)
- 中国(23274)
- 地方(22293)
- 制(18986)
- 学(18407)
- 贸(17706)
- 贸易(17698)
- 易(17177)
- 务(14839)
- 财务(14777)
- 财务管理(14740)
- 理论(14611)
- 银(14565)
- 银行(14539)
- 技术(14210)
- 企业财务(13927)
- 行(13795)
- 策(13646)
- 机构
- 学院(334033)
- 大学(328633)
- 济(136062)
- 管理(133902)
- 经济(133319)
- 理学(116553)
- 理学院(115314)
- 管理学(112980)
- 管理学院(112380)
- 研究(105683)
- 中国(82663)
- 农(70605)
- 京(68487)
- 科学(66783)
- 财(59220)
- 业大(54917)
- 农业(54511)
- 江(54300)
- 所(53420)
- 中心(52648)
- 研究所(48693)
- 财经(47812)
- 经(43438)
- 范(42565)
- 师范(42123)
- 北京(41595)
- 经济学(40440)
- 州(40423)
- 经济管理(37706)
- 院(37292)
- 基金
- 项目(228523)
- 科学(180463)
- 基金(166329)
- 研究(165960)
- 家(144768)
- 国家(143532)
- 科学基金(124201)
- 社会(104730)
- 社会科(98962)
- 社会科学(98930)
- 省(91133)
- 基金项目(88466)
- 自然(81740)
- 自然科(79842)
- 自然科学(79822)
- 自然科学基金(78386)
- 教育(76452)
- 划(75299)
- 编号(69443)
- 资助(68533)
- 成果(54791)
- 重点(51057)
- 部(50627)
- 发(49191)
- 创(47272)
- 课题(46006)
- 科研(44306)
- 创新(44131)
- 教育部(43007)
- 国家社会(42985)
- 期刊
- 济(149105)
- 经济(149105)
- 研究(88232)
- 农(70299)
- 中国(61941)
- 学报(51259)
- 科学(48351)
- 农业(47398)
- 财(45872)
- 管理(44915)
- 大学(39443)
- 学学(37508)
- 融(31770)
- 金融(31770)
- 技术(31069)
- 业经(31043)
- 教育(30892)
- 业(23704)
- 财经(22769)
- 经济研究(21389)
- 问题(20925)
- 经(19445)
- 统计(18859)
- 版(17401)
- 技术经济(17245)
- 策(16853)
- 资源(16638)
- 图书(15976)
- 世界(15447)
- 决策(15443)
共检索到481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亮 杨健翔 王志杰 王轲
[目的]随着经营规模扩大,清晰农户面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行为变迁特征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方法]以2022年江淮分水岭地区发生极端旱灾为背景,基于342份农户调研数据,探讨经营规模对农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结果](1)经营规模对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经营规模对农户采取不同类型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经营规模正向影响农户采取抗旱新品种和加强灌溉;经营规模负向影响农户采取补苗和调整种植结构,经营规模对农户调整播种日期的影响不显著。(3)内在机制为: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农户资源禀赋构成发生变迁,倾向于采取资本偏向型和技术偏向型的适应性行为;此外,农户资产专用性水平提高,调整种植结构面临更多的沉没成本。[结论]在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水平,加强规模经营主体应对自然灾害的技术培训和投资支持,促进相关社会化服务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根丽 魏凤
基于陕西和甘肃地区597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户主及家庭特征、农业生产、信息可获性、气候变化认知和地区特征等方面选取相关变量,分析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9.7%的农户面对气候变化都会采取适应性行为,且以投资较少的短期行为为主,被动适应性行为所占比重略高于主动适应性行为。耕地面积、对干旱的认知、地区地貌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仅选择被动适应性行为;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程度、上网频率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仅选择主动适应性行为;农业收入占比等大多数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户同时选择两种适应性行为。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性行为 农户 影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朗 凌玉
中国四大玉米主产区普遍受到了旱灾和涝灾的影响,其中旱灾影响的面积更广。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户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对玉米主产区生产的影响发现:对于单产而言,旱灾的被动应对行为和提前预防行为对各地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涝灾的提前预防行为对各地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被动应对行为却只对黄淮海和西南两个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生产效率而言,旱灾的被动应对行为对北方和西南两个地区有显著负向影响,提前预防行为以显著正向影响为主;涝灾的被动适应行为对黄淮海和西南两个地区分别有正、负向显著影响,而提前预防行为以显著正向影响为主。提前预防行为总体上要优于被...
关键词:
灾害 玉米种植 适应性行为 生产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晓龙 陈宗兴 霍学喜
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已经成为稳定苹果种植户收入,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陕西、山东、甘肃和河南4个苹果主产省的45个村庄与931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层模型对苹果种植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6.67%的样本农户苹果生产受到气象灾害影响,其中85.92%的农户采用了适应性行为,但对包括覆膜、防冻剂等新型适应性措施的采用比例较低;村庄和农户层次的因素共同影响苹果种植户适应气象灾害的行为;村庄层次的苹果种植面积占比、基础设施供给情况,农户层次的户主风险类型、家庭规模、生产特征等因素正向影响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而县年平均温度负向影响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农户采取事前预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海波 吕开宇 栾敬东
土地流转是农户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而现有土地流转支持政策能否基于农户的资源禀赋和经营行为来推进其有序流转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利用黑龙江、河南、四川、浙江4省1 040户粮食种植户2011-201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农户土地禀赋、支持政策对土地经营规模扩大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5年间有40.48%农户是持续扩大经营规模;(2)土地禀赋并不直接影响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但会影响农户经营规模扩大的速度,且与农户经营规模扩大速度呈稳健的正U型关系;(3)支持政策对农户经营规模扩大的影响为负,但其并不影响农户经营规模扩大速度;支持政策与土地禀赋的交互项表明,在有支持政策的条件下,土地禀赋将会阻碍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为此,未来要加快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信息管理系统,调整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方式,增强中小规模农户持续经营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宇 王金霞 黄季焜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去分析采用农田管理适应措施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措施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结论表明,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显著刺激了农户增加农田管理措施强度(增量性的适应措施),同样,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也显著提高了生产风险,但是影响程度在采用与未采用农田管理适应措施之间有显著差异;资金、技术及物质支持的抗旱政策对采用农田管理措施有显著的激励效果,而因灾情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和来源的局限性则限制了其发挥预期正向效果;农田管理适应措施的采用显著地降低了极端干旱事件引致的生产风险;农户年龄、教育水平及土壤质量等农户和地块特征也显著地影响了农户的决策行为和生产风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根 周曙东
利用江西省36县346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其适应行为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与村民交流频率、来往亲戚数、赶集频率、看电视频率、距离市场远近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因素能显著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而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可借款人数、来往亲戚数、赶集频率、看电视频率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因素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农户采用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英 雷鹏程 刘晏彤
农地利用效率反映了农业用地利用水平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程度。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以耕地面积为门槛变量的三重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扩大耕种规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投入的资本、农技培训和种植作物类型的选择;在三重门槛模型中,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随农地规模的变化而呈"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的变化规律。无论在哪一个门槛值前后,亩均资本的回归系数均为大于1,并在1%水平上显著。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走土地集约化经营道路是农地利用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英 雷鹏程 刘晏彤
农地利用效率反映了农业用地利用水平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程度。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以耕地面积为门槛变量的三重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扩大耕种规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投入的资本、农技培训和种植作物类型的选择;在三重门槛模型中,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随农地规模的变化而呈"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的变化规律。无论在哪一个门槛值前后,亩均资本的回归系数均为大于1,并在1%水平上显著。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晓龙 霍学喜 陈宗兴
利用陕西省苹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与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对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中仅27.90%农户采用果园覆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且户均采用强度为1.51亩;气温变化、降水量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应能力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参加技术培训次数,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合作组织参与对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自然资本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苹果种植面积,金融资本中家庭总现金收入,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通讯费用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能力 苹果种植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桦 周志云 廖浩玲
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金融可能影响农户的气候适应性行为。基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1 384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使用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若未使用其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程度将下降;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如果使用了,其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程度将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提高借贷易得性与信息易得性,进而促进农户采纳气候适应性行为,农户对于金融包容性的认知能够正向增强数字金融对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于资本型适应性行为影响的边际效应最大,在反事实假设下也表现为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资本型适应性行为提升效果最强;数字金融对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率较高、接受过培训的农户采纳气候适应性技术促进效应更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晓龙 霍学喜 陈宗兴
利用陕西省苹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与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对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中仅27.90%农户采用果园覆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且户均采用强度为1.51亩;气温变化、降水量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应能力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参加技术培训次数,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合作组织参与对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自然资本中人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能力 苹果种植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向红玲 陈昭玖
农业分工深化关键在于提高农业迂回生产程度,将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相结合进行分析,探寻适度规模经营下分工深化的路径和发展模式,从而推动规模经济向分工经济转化。以分工深化——农业迂回生产为理论突破口,结合分工深化、农业规模经营相关理论,基于江西623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农业分工深化迂回生产之间影响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迂回和人力资本迂回显著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迂回程度越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物质资本迂回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相对更强;农业机械服务、化肥农药种子服务、雇工服务等方面生产性服务对农户规模经营呈显著正向影响,劳动用工来源、农户兼业等情况对农户规模经营影响相对较弱。因此,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雇工经营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业迂回生产程度,推动农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