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3)
- 2023(4370)
- 2022(3505)
- 2021(3276)
- 2020(2392)
- 2019(5210)
- 2018(4898)
- 2017(8794)
- 2016(4852)
- 2015(5302)
- 2014(4984)
- 2013(4666)
- 2012(4274)
- 2011(3798)
- 2010(3762)
- 2009(3418)
- 2008(3158)
- 2007(2794)
- 2006(2483)
- 2005(2211)
- 学科
- 济(16335)
- 经济(16325)
- 管理(14338)
- 业(10549)
- 环境(9763)
- 企(8271)
- 企业(8271)
- 农(6414)
- 学(5745)
- 地方(5663)
- 划(5504)
- 方法(4857)
- 中国(4718)
- 业经(4651)
- 规划(4458)
- 农业(4406)
- 环境规划(4311)
- 数学(3914)
- 资源(3850)
- 数学方法(3826)
- 发(3712)
- 财(3621)
- 和(3351)
- 生态(3251)
- 地方经济(2788)
- 贸(2762)
- 贸易(2761)
- 制(2711)
- 发展(2694)
- 展(2682)
- 机构
- 学院(67750)
- 大学(65518)
- 研究(26038)
- 济(23126)
- 管理(22614)
- 经济(22580)
- 理学(19502)
- 理学院(19213)
- 科学(18962)
- 管理学(18784)
- 管理学院(18676)
- 中国(18200)
- 农(14610)
- 所(13812)
- 京(13553)
- 研究所(13007)
- 业大(12400)
- 农业(11686)
- 中心(11638)
- 江(10661)
- 院(10397)
- 范(10211)
- 师范(10044)
- 财(9944)
- 省(9671)
- 湖(8904)
- 技术(8574)
- 研究院(8443)
- 州(8415)
- 室(8367)
- 基金
- 项目(51542)
- 科学(39472)
- 基金(35913)
- 研究(35834)
- 家(33345)
- 国家(33072)
- 科学基金(27071)
- 社会(22090)
- 省(21971)
- 社会科(20848)
- 社会科学(20838)
- 基金项目(19131)
- 划(18311)
- 自然(17900)
- 自然科(17367)
- 自然科学(17360)
- 自然科学基金(17021)
- 教育(15639)
- 编号(14204)
- 资助(13449)
- 重点(12695)
- 发(12457)
- 创(11046)
- 成果(10995)
- 计划(10923)
- 课题(10603)
- 创新(10330)
- 科技(10191)
- 部(10129)
- 科研(10112)
共检索到97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生春 肖洪浪
该文利用黑河下游内蒙古西居延海3道湖岸堤上的湖岸林柽柳树轮年表,研究了柽柳树轮生长对水环境演变的生态响应.对3个年表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53.3%,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同一环境因子的共同响应;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30.7%,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第一主成分以外因素的响应.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与生长季节(5—8月)湖泊水位波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主成分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位波动呈微弱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可以满足湖岸柽柳生长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柽柳轮宽生长作用占绝对优势.反之,天然降水将对维持柽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宏 张芸毓 王丹 于佳禾 汪嘉霖
【目的】深入认知树轮-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的相对贡献率及边际效应,以提升树轮在树轮生态学、树轮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庐山地区日本柳杉树轮宽度资料和庐山气象站气象资料,采用树轮气候学方法研制树轮宽度年表,基于相关分析方法初步识别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进而利用增强回归树分析方法揭示了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对贡献及边际效应。【结果】正向影响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当年1-3月平均最低气温(20.66%)、上年2-11月相对湿度(15.4%)、当年2-3月平均水汽压(9.47%),负向影响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上年11月日照时数(20.81%)、上年5月最大日降水量(20.54%)、当年7月平均气温(13.11%);树轮-气候之间的关系在阈值范围之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阈值范围外则不具有线性关系。【结论】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受多种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任一要素的影响均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均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在分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响应及进行树轮气候重建时,对边际效应问题应予以重视,以增强树轮-气候间关系的可信度及气候重建的可靠性。
关键词:
庐山 日本柳杉 增强回归树 边际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 潘磊磊 Semyung Kwon 刘艳书 杨晓晖 时忠杰
【目的】呼伦贝尔沙地为天然樟子松分布区的南缘,气候变化呈暖干化特点,研究该区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及其应对干旱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气候变化背景下沙地天然樟子松林的保护与恢复。【方法】在呼伦贝尔沙地的南辉和伊敏河两个地点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并对其变化进行比较,利用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计算樟子松应对极端干旱的抵抗力、恢复力和弹性力。【结果】南辉的樟子松标准年表与6月平均气温和6—7月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伊敏河的樟子松年表与4月、6—7月和9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个地点的樟子松标准年表均与6—7月和9月的降水量正相关(P<0.1);南辉的樟子松年表与9月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伊敏河的樟子松年表与前一年10—12月和当年2—3月和5月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P<0.05);两个地点的樟子松年表均与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的帕尔默干旱胁迫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樟子松径向生长受到水分的显著影响;与南辉的樟子松相比,伊敏河的樟子松对干旱的抵抗力较弱,但恢复力更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樟子松对极端干旱的抵抗力下降、恢复力增强。【结论】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径向生长受生长季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在1925—1935年间,两个地点的樟子松年表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伊敏河的樟子松处于幼龄,对干旱的抵抗能力较差;树龄可能会导致沙地天然樟子松应对干旱能力的差异,深入了解树龄对樟子松应对干旱能力的影响需进一步开展多点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保国 刘士玲 庞圣江 张培 郝建 韦菊玲 王庆灵 邹位锡 覃瑶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大青山林区乡土珍贵树种米老排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理解米老排生长-气候响应的生理机制、森林培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变化记录仪对米老排径向生长变化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气象站同步测量辐射总量、土壤含水量、相对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米老排生长季第一个高峰期(5月)的不同分化等级径向生长日变化规律、不同天气条件下生长变化及径向生长-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结果]1)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5月份的径向生长日变化量优势木(17.08μm)>平均木(13.94μm)>被压木(-1.81μm),差异极显著(P晴天>阴天,受雨水影响,雨天条件下径向变化量远超其自身生长量同种天气条件下,径向日净生长量优势木最大,日变化幅度则表现为平均木最大。3)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生长与相对空气湿度、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总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20 cm土壤含水率无显著性相关,且各影响因子均存在不同时间滞后效应。[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由于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导致其受到环境因子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而使得其径向生长变化量产生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宏 梁尔源 朱海峰 邵雪梅
通过在青海都兰曲什岗地区建立不同生境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年表及分析,揭示了不同微环境下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标准轮宽年表的统计特征来看,森林中部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标准差以及序列间的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均高于其他地点,而凹地年表的上述统计量都较低;各序列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在高频变化还是在低频变化上,森林上限年表与其他各采样点的年表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低频变化上尤为明显;采样点轮宽年表与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森林中部、下限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凹地,树木径向生长主要与当年6月份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同期月平均最高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值得提出的是,森林上...
关键词:
祁连圆柏 树轮 不同生境 降水 温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范慧涛 陈立标 陈忠震 谷建才
为探索冀北山地油松与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选取承德围场地区立地条件相似的油松与落叶松2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的生长规律,并结合该地区降水与气温2个主要气象因子,研究气象因子对油松、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冀北山地油松、落叶松2个树种生长与气温和降水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2、3月份的气温与油松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而6月份则呈显著负相关;2)上年12月份的降水与其显著负相关,当年6月的降水与其显著正相关;3)落叶松方面,2、5、6月这3个月份的气温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显著负相关,上一年11月、当年的3、8、9月的气温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正相关,但不显著;4)该地区降水与落叶松径向生长总体呈正相关,其中3、5、6、7月份的降水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5)松径向生长与上一年12月份至当年4月份的气温总体呈正相关,与5—10月份的气温整体呈负相关,与上一年10—12月份的降水呈负相关,与当年4—10月份降水呈正相关;6)落叶松对气象因子响应程度略大于油松,落叶松与降水因子整体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说明该区域内气温是落叶松径向生长的限制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非凡 朱清科 王露露 李萍 郑学良 赵彦敏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对油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机制,为在半干旱黄土区构建稳定、可持续的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吴起县典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样地平均木的胸径和根茎处的圆盘样本,并从吴起县气象站获取当地1970-2009年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利用树轮年代学和年轮气候学的相关方法,研究该地区气候因子对油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1)生长季前降水量和生长季气温是影响研究区油松人工林生长及稳定性的关键限制性因子,且气温主要通过影响油松林土壤水分条件来影响年轮宽窄;(2)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雨季中后期(8-10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尤其是当月>10mm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金梅 鲍甫成 吕建雄 黄荣凤 赵有科 Evans Robert
为探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年表气候相关分析和特征年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月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与6、7月的月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年轮宽度、早材宽度与3、5、6月的降雨量显著正相关,与9月的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晚材宽度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晚材宽度对气候的敏感性弱于早材宽度。特征年分析进一步发现:当夏季温度高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低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窄年轮;相反,当夏季温度低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高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宽年轮。表明春季和夏季降雨量对祁连山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雅楠 刘亚静 孙钊 罗蜜 张运根 孙玉军
【目的】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其具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对不同时间尺度上杉木径向生长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展开研究,为科学经营研究区杉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径向生长测量仪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杉木进行了为期4年(2017年7月—2021年6月)的连续监测,对其径向生长量进行分析,确定生长季,同时进行偏相关分析及滑动相关分析探究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候因子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1)杉木具有周期性的日径向改变,主要体现在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收缩、第2个阶段是恢复、第3个阶段是增长);杉木径向变化的季节动态经历了低谷期、上升期和稳定期;杉木的径向变化年际间存在差异,但径增长的时间序列和累积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2)拟合并分析杉木累积径向生长曲线可以确定福建将乐杉木的生长季为每年2—9月。(3)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且杉木净增量与降水量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温度在适宜杉木径向生长的范围内越高越利于生长,但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均会起抑制作用;滑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时间的变化,相关系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杉木径向生长与相对湿度、降水量、温度等气候因子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杉木的径向变化特征和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更好地规划目标树种的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路径和参考模型。
关键词:
杉木 径向生长 生长季 气候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海 李卫红 陈亚宁 朱成刚 马建新
在自然界,水通常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水分亏缺严重影响着植物的形态结构、光合生长和代谢水平(Seki et al.,2007),但植物也进化出了复杂的感知、响应和适应水分亏缺的机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许多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已经形成了许多响应水分亏缺的适应机制和策略(Bacelar et al.,2006;Dichio et al.,2006)。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降水格局变化,未来干旱可能会加剧。
关键词:
干旱区 水分 生理 胡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 刘宁 刘金龙 姚延梼 王林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 Na、 Mg、 Ca、Zn、 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 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 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波 白云岗 吴彬 张江辉 郑明 丁平
【目的】研究弥雾调控技术下微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优质高产的弥雾调控方式,为促进葡萄节水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常规滴灌的基础上通过与微喷叠加,组成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处理,监测各微喷弥雾调控处理下葡萄园温度、湿度、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分析弥雾调控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品质的响应关系。【结果】采用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相比,弥雾调控下葡萄园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在葡萄果实品质表现上,WP1、WP2、WP3和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0.2%、21.5%、21%和19.1%,总糖含量分别为18.26%、19.1%、18.33%和17.51%,总酸含量分别为4.1、4.0、4.4和6.4 g/L,Vc含量分别为2.51、2.83、2.77、2.11μg/g,同时,果粒重分别比CK处理高0.22、0.26、0.25 g。【结论】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最大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采用架下弥雾调控技术,每天喷水1 h,当夜晚平均湿度值为46.2%~51.1%时,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并可以用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果实生长和品质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葡萄 微气候 果实品质 响应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佳 孟平 张劲松 管崇帆 孙守家
[目的 ]分析不同地区刺槐径向生长、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_i)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确定影响其生长和水分利用的主导因子,为我国刺槐人工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管理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在河南民权(MQ)与陕西白水(BS)两地,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建立刺槐轮宽年表,测定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计算刺槐年际间的WUE_i,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刺槐径向生长与WUE_i对气候响应的差异。[结果 ]两地刺槐林龄相似且民权刺槐轮宽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白水呈"升-降"曲线变化。两地刺槐的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升-降"的曲线。民权刺槐的δ~(13)C和WUE_i均低于白水刺槐。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月尺度上,两地刺槐标准化年表(STD)指数主要与夏季降水和干旱指数(SPEI)显著正相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存 郭明明 王倩 崔立志 郭敬丽 陈忠震 李永宁
【目的】相同树种不同起源的林分在结构与稳定性上有较大的差异,林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同。研究不同起源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围场县采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优势木年轮样本,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二者的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分析两种年表与气温突变前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差异。【结果】气温突变后,天然林的径向生长有显著增加,人工林径向生长则变化不明显。人工林与5—7月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6—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天然林与7月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生态气候指标中,人工林、天然林年表与干燥指数的关系差异最大,气温突变前后,人工林径向生长与干燥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天然林则不显著。人工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后均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天然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但在突变后开始受到影响。【结论】在气温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结构单一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会由于水分胁迫的影响而衰退,而结构合理的天然林有较高的稳定性,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白海 许倩 石松林 曾琬晴 谭利平 彭培好
【目的】研究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Abies fabri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冷杉为研究对象,用树轮生态学的方法对峨眉山不同海拔的冷杉进行年轮采样、处理与分析,比较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特征及其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年表统计数据表明,4个年表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海拔差异,海拔2 4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7月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8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4—9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9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和当年4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1—9月的PDSI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拔3 0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和当年3—4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6—7月的PDSI和当年4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峨眉山高海拔的冷杉包含有更多的环境信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更为敏感;高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受到水分的强烈限制,而低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冷杉衰亡与气候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区域气候的变暖,高海拔地区冷杉可能会进一步衰退。该研究揭示了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冷杉林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