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5)
- 2023(12853)
- 2022(10698)
- 2021(9984)
- 2020(8446)
- 2019(18555)
- 2018(18372)
- 2017(35678)
- 2016(19224)
- 2015(21444)
- 2014(21403)
- 2013(20811)
- 2012(18940)
- 2011(17092)
- 2010(17466)
- 2009(17059)
- 2008(16092)
- 2007(14784)
- 2006(13119)
- 2005(12212)
- 学科
- 济(69312)
- 经济(69222)
- 业(54078)
- 管理(54051)
- 企(43020)
- 企业(43020)
- 方法(30356)
- 融(29519)
- 金融(29511)
- 中国(29446)
- 银(29087)
- 银行(29059)
- 行(28032)
- 数学(26700)
- 数学方法(26431)
- 财(23179)
- 制(22447)
- 农(20296)
- 业经(15800)
- 务(15419)
- 财务(15369)
- 财务管理(15337)
- 贸(15101)
- 贸易(15086)
- 学(14983)
- 易(14744)
- 企业财务(14644)
- 体(14250)
- 地方(13415)
- 理论(13223)
- 机构
- 学院(269145)
- 大学(267148)
- 济(109426)
- 经济(106838)
- 管理(98348)
- 研究(90091)
- 理学(82429)
- 理学院(81582)
- 中国(80737)
- 管理学(80104)
- 管理学院(79624)
- 财(58779)
- 京(56824)
- 科学(53141)
- 所(46098)
- 财经(45612)
- 农(44924)
- 中心(43965)
- 经(41254)
- 研究所(41217)
- 江(41018)
- 业大(37843)
- 北京(36433)
- 农业(35498)
- 经济学(34622)
- 州(34209)
- 财经大学(34078)
- 院(32544)
- 范(32015)
- 师范(31578)
- 基金
- 项目(169389)
- 科学(131719)
- 研究(124249)
- 基金(121966)
- 家(106360)
- 国家(105474)
- 科学基金(89296)
- 社会(77612)
- 社会科(73570)
- 社会科学(73552)
- 省(66439)
- 基金项目(63076)
- 教育(57423)
- 自然(57265)
- 划(56023)
- 自然科(55952)
- 自然科学(55930)
- 自然科学基金(54950)
- 资助(51732)
- 编号(51163)
- 成果(42574)
- 重点(38264)
- 部(37261)
- 发(36063)
- 课题(36029)
- 创(35474)
- 性(34015)
- 创新(33229)
- 科研(32692)
- 教育部(31984)
共检索到422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蕊 贺晓宇 戚逸康
在中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实时监测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和累积过程非常必要。本文基于EVT-GARCH-Co VaR模型,利用2008—2013年股票市场数据,对极端市场条件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内单个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及其随时间变动的趋势进行了动态测算。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国有商业银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最大,证券公司最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介于二者之间;2研究期内所有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都有上升,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但金融风险在证券、保险和银行业间的传染效应还比较微弱;3工行、中行、建行和人寿保险具有显著的系统重要性,应进行全面综合监管。其他金融机构需按微观审慎原则加强其自身风险管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雪梅 石大龙
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CoVaR方法,本文度量了我国公开上市的27家金融机构2008-2013年的系统性风险,并建立了一个预测系统性风险的模型。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大,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小;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2012年7月以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呈上升趋势;根据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模型,财务杠杆率高、规模小、盈利能力好的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更高,自身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贡献也更高。系统性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指导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并能避免依据当期系统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龙 吴永
文章利用股票收盘价数据进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首先,选取我国金融体系的32家金融机构的股票数据,根据Adrian和Brunnermeier提出的CoVaR技术,对CoVaR进行了再次定义。其次,关于CoVaR的求解,将学生t-分布作为收益率序列的分布函数。并将GARCH模型与DCC方法用于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波动性与时变相关性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数值求解DCoVaR。最后,实证分析多个金融机构同时处于不同财务困境状态或不同基准状态下对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在什么条件下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联合系统性风险贡献达到最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陶玲 朱迎
国际实践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危及金融稳定,更会给宏观经济和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输入和我国转轨阶段自身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上升并逐步显现。如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度量方法,从而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论文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尚不成熟的方面深入探索。论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将传导机制归纳为内部传导和跨境传导,将扩散机制归纳为信贷紧缩机制、流动性紧缩机制和资产价格波动机制。立足我国转轨体制特点和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论文提出了...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监测 风险度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逆转以及金融机构所具有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特征,共同催生了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使得现代金融体系的风险产生和传递完全呈现出新的特征。监管当局需要研究现代金融体系中更为广泛的、复杂的系统性风险的触发点,加强对金融市场中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协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管理,加强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职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崎
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催生了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本文从金融体系变革的角度来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途径。次贷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了现代金融体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内生于金融体系的,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潜伏期,最终以灾难性的金融危机方式释放出来。监管当局应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协调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加强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职能。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变革 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亮 许爱萍 李树生 梁朝晖
与国外相比,我国虽然也对系统风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存在与"系统性风险"相混淆的问题。从使用历史、词义区别和接受程度角度考虑,应当将"系统风险"与"Systemic Risk"相对应。根据相关研究综述,重新定义了系统风险,并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指出其与系统性风险既有尺度、危害、传染和生成方式上的区别,又有互为因果的联系。
关键词:
金融体系 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颖毅 周嘉伟
基于相互关联性的视角,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VAR-MVGARCH(1,1)-BEKK模型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行衡量,并对系统内各个行业或市场间的风险传导进行检验。主成分分析法具有在收益率层面更好地展现系统性风险时变特征的优势,VAR-MVGARCH(1,1)-BEKK模型则在波动率层面考虑了风险传导方向伴随某些政策事件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近十几年中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系统性风险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各项政策的颁布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也导致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各个行业或市场间传播的方向发生变化。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主成分分析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晓宇 车翼
对我国而言,无论是金融混业经营程度的加深或是外资逐渐进入国内金融业,都加速了对于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需求。本文基于此需求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简单、稳健的方法。本文选择基于EVT极值分布使用GARCH模型动态更新CoVaR法以及MES法,测度了我国上证上市的19家商业银行、18家券商机构、4家保险机构、1家信托机构和2家全牌照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CoVaR结果显示,全牌照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最大,区域性商业银行最小,说明混业经营会大幅增加对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MES测度结果则相反——券商的边际期望损失反而大于国有银行。对两种测度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认为CoVaR较之MES是更适合测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指标。
[期刊] 征信
[作者]
田军 李雅丽 申辰
基于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分析,通过选取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科技发展五个维度的若干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CISFR)。该指数反映了2014—2019年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走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小。最后考察2019年2月到2019年12月的真实指数与预测指数的差距以验证该指标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数可以有效反映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水平和变化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珏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提升,农村金融信贷问题日渐突出。"贷款难"、"难贷款"成为了农村金融信贷的精准概括。基于此,本文着重对造成农村信贷市场供需矛盾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系统性分析,力求为破解农村信贷难题找到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约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江林 赖娟
通过以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同步变量构成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滞后的宏观经济变量、货币信贷变量、资产价格变量和相关经济大国的宏观经济变量为解释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金融系统性风险最佳预测方程,从而构建起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的合理、实用的指标体系。并用此最佳预测方程对我国2010年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前三季度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呈上升态势,且高于2008年的最高值;第四季度开始,金融系统性风险有下降趋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世军
本文在分析地方金融风险的特征基础上,阐述了地方金融风险的类型,指出了地方金融风险的现状,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地方金融风险体系预警的对策,以期为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地方金融风险体系 预警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懿 包明友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评价和防范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文章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个三层次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子系统风险因子之间的权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总体稳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未来仍需密切关注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熵值 灰色预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青 钱宗鑫 刘伟
本文综合考虑机构个体风险、联动和传染效应、波动和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与信用等风险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位数回归法(PCQR)构造出可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对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探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冲击的分布情形。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这一渠道传导至实体部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依据本文构建的指数,当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信贷的稳健,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