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8)
- 2023(13133)
- 2022(10938)
- 2021(9899)
- 2020(8114)
- 2019(18078)
- 2018(17402)
- 2017(33539)
- 2016(17670)
- 2015(19544)
- 2014(19145)
- 2013(18679)
- 2012(17448)
- 2011(15775)
- 2010(16155)
- 2009(15470)
- 2008(14615)
- 2007(13138)
- 2006(11951)
- 2005(11437)
- 学科
- 济(76253)
- 经济(76167)
- 业(49750)
- 管理(47830)
- 企(38424)
- 企业(38424)
- 中国(30686)
- 融(29998)
- 金融(29997)
- 银(28324)
- 银行(28313)
- 行(27470)
- 方法(26503)
- 数学(22954)
- 数学方法(22777)
- 农(22085)
- 地方(21957)
- 财(19938)
- 制(19109)
- 业经(18150)
- 贸(17242)
- 贸易(17224)
- 易(16721)
- 农业(14062)
- 务(13165)
- 财务(13135)
- 财务管理(13105)
- 企业财务(12541)
- 环境(12107)
- 理论(11752)
- 机构
- 学院(244094)
- 大学(239841)
- 济(108914)
- 经济(106657)
- 管理(90574)
- 研究(85076)
- 中国(77194)
- 理学(75270)
- 理学院(74488)
- 管理学(73420)
- 管理学院(72966)
- 财(54726)
- 京(50760)
- 科学(45993)
- 所(42064)
- 财经(42057)
- 中心(41805)
- 经(38212)
- 江(37960)
- 研究所(37177)
- 农(36652)
- 经济学(34711)
- 北京(32944)
- 财经大学(31490)
- 州(31357)
- 经济学院(31316)
- 范(30477)
- 院(30448)
- 融(30194)
- 师范(30173)
- 基金
- 项目(150382)
- 科学(119245)
- 研究(115344)
- 基金(109053)
- 家(92587)
- 国家(91759)
- 科学基金(79684)
- 社会(74901)
- 社会科(71248)
- 社会科学(71233)
- 省(58780)
- 基金项目(55982)
- 教育(51881)
- 划(48748)
- 自然(48287)
- 编号(47642)
- 自然科(47237)
- 自然科学(47228)
- 自然科学基金(46390)
- 资助(45833)
- 成果(38899)
- 发(37797)
- 重点(33821)
- 部(33251)
- 课题(33212)
- 创(32173)
- 发展(31200)
- 国家社会(31123)
- 展(30688)
- 性(30599)
- 期刊
- 济(127423)
- 经济(127423)
- 研究(82516)
- 中国(54502)
- 融(49034)
- 金融(49034)
- 财(41174)
- 农(35167)
- 管理(34994)
- 学报(30123)
- 科学(29597)
- 教育(25731)
- 大学(23942)
- 农业(23179)
- 学学(22630)
- 业经(21426)
- 财经(21198)
- 经济研究(21160)
- 技术(19826)
- 经(18116)
- 问题(15998)
- 国际(15636)
- 贸(15370)
- 理论(15340)
- 实践(13906)
- 践(13906)
- 世界(12780)
- 商业(12123)
- 业(12034)
- 技术经济(11289)
共检索到402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隋建利 杨庆伟 刘金全
极端事件因其爆发快、辐射广等特点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文章通过探究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间的价格联动效应,构建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动态因果网络,测度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研究发现:在极端事件期间,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迅速提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呈现分布区间扩张、分布中心右移以及峰度迅速下降的态势,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的动态条件系数较高;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具有显著的“事件驱动”特征,在极端事件冲击下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显著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金融风险传播的动态路径为原油价格下降→美国股市下跌→中国股市下行→中美金融市场共同恶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冲击强度与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可知,美国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原油市场,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承受的外部冲击较强。
关键词:
极端事件 价格联动 风险传染 风险溯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隋建利 李悦欣
辨识极端事件冲击下金融子市场的风险传染路径已成为新时代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基于非线性MSBIARCH模型,对股票、房地产、大宗商品、汇率、债券市场间波动传染关系及波动聚类态势进行甄别的研究表明:首先,除汇率市场对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对股票、房地产、汇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对债券市场发挥单向波动传染外,其他市场之间均具有双向波动传染关系;其次,极端风险事件通过市场情绪与市场预期引发波动传染,突发公共事件基于市场情绪产生波动传染,政策颁布事件经由基本面与市场预期导致波动传染;最后,金融子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多数源自其他子市场的波动传染,其中,汇率市场风险传染能力较弱,大宗商品市场与债券市场自我防御能力较强,主要进行风险输出。因此,需进一步建立全流程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金融子市场交易机制,加强市场间沟通协作,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从而增强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年华 黄佳耿 徐浩宇
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本文构建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强度指数,并在突发事件冲击下,系统考察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对股市的风险溢出规律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突发新冠病毒感染会显著强化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所在国感染风险上升会增强本土股市的脆弱性并加剧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溢入。从风险溢出源头看,WTI和Brent原油期货市场是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中心,这表明海外成熟度高、影响力大的原油市场波动更容易加剧系统性风险传染。从各股市受到的风险冲击强度看,尽管中国股市在病毒感染期间受到来自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强度低于美股和英国股市,但中国股市仍持续面临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根据影响机理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冲击时,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维持汇率稳定、降低股市投机氛围等均是有效应对手段。基于此,本文为有效监测国际原油市场风险输入,以及维持中国股市稳定和防范股市系统性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锡良 吕娅娴 苗文龙
世界性金融系统风险成为经济动荡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样本国相关数据,采用时变Copula-GARCH模型,分析得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危机国对其他国家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和冲击效应。中国金融市场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都受到了显著冲击,同时对其他国家也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特别是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因此,金融全球化下,金融传染加剧各国金融波动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治理世界性金融系统风险,各国当局应加强政策协调性,合理进行风险分担,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金融波动 金融风险冲击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帅
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构建基于非物理空间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冲击下国际金融风险的净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净传染渠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沿线国家金融风险的净传染强度超过了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和欧洲债务危机时期。其次,不同区域在三种突发事件影响下的净传染强度呈现差异性。最后,实体及金融贸易渠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风险传染的贡献相对较小。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胡春阳 马亚明 马金娅
基于2004年6月至2021年10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混频数据,使用MF-LASSO-VAR模型测度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尾部风险溢出的动态演化,并利用平滑局部投影模型量化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对双向风险溢出水平的连续脉冲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实体经济具有较强的风险净溢出特征,与四大金融市场风险关联水平较高,在网络中地位重要;重大事件期间,实体经济的网络重要性提升,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水平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地,重大突发事件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的脉冲冲击基本显著为正,该特征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可为金融监管层在重大事件期间有效防范金融与实体风险共振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倩 史桂芬
文章将时变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相结合,从外部冲击视角构建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关联网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EPU与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在风险跨市场传染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金融系统中货币市场对其他市场的溢出效应最大,是金融网络的风险中心。分样本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EPU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强,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效应加重,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风险的输出者,资本市场是风险的承担者。“8·11”汇改后,外汇市场受其他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增大,风险在市场间的传染不再是单向渠道,而是循环式的互动关系,金融风险传染特征呈现跨市场的风险共振。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付君实 赵如波
本文在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约束下,运用ARFIMA和FIAPARCH模型分别对金融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建模,以排除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进而运用极值理论(EVT)对标准收益的极端尾部建模,并运用由Clayton、Frank和Gumbel组成的混合Copula模型对金融风险传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股市的长记忆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次贷危机后,中国大陆股市与香港股市、日本股市以及新加坡股市发生了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而香港股市与日本股市、新加坡股市以及日本股市与新加坡股市之间未发生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湘云 陈洋阳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极端事件频频爆发,由于投资主体的非理性预期、恐慌心理蔓延、资产抛售的羊群行为等所造成的极端风险净传染,最终会导致不同国家金融市场表现出过度协同效应。文章首先从国家组群视角探究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的净传染机理,然后构建基于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制度相似性两类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模型,最后将2006年至2013年样本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实证检验金砖国家之间是否存在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净传染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发达国家极端金融风险源的冲击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恐慌心理传播导致的投资者信心丧失、主观预期反转、风险偏好变迁造成对金融资产的羊群式抛售行为,金砖国家间...
关键词:
金砖国家 金融市场 极端风险 净传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凌
在西方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多变和中国高水平开放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极端风险频发,人民币汇率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中的关键变量,极易受这些极端风险影响。采用GARCH-Copula-CoVaR模型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在岸离岸汇率间极端风险双向传染的强度、非线性特征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对人民币在岸汇率,国际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对人民币离岸汇率的传染更强;人民币在岸汇率极端风险比离岸汇率极端风险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传染要弱,且强度变化小;VIX指数的极端风险对在岸离岸汇率的传染最强,VIX指数大于30时应提高警惕;当前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管理与跨国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和稳定有一定效果。本研究对如何防范国际金融市场与人民币汇率极端风险双向传染的负面冲击,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张睢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言,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市场极易形成"赎回压力—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赎回扩大—抛售股票"的正反馈,致使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持续下跌。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股票型基金在赎回压力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市场检验。继而,在实验室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协调博弈实验,对流动性冲击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了检验。实证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冲击极易触发资产折价销售,并通过资产抛售将这一风险传染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本研究事实上提出了一种监管干预思路:在折价销售循环开始之初,监管部门介入资产市场以阻止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进而防止基金融资能力的下降,以期阻断因折价销售而引起的风险传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鹏 吕永健
采用可以捕捉收益分布尾部极端风险的ES(Excepted Shortfall)指标,同时基于时变高阶矩波动模型和常规GARCH族模型建立风险测度模型,并在多、空头寸共20个分位数水平下,综合对比了不同模型在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测度中表现出的精确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时变高阶矩波动模型可以刻画原油市场收益分布中的时变偏度和时变峰度特征,更好地测度原油市场的极端风险,同时GARCHSK-M模型表现出了相对最高的风险测度精确性,可以作为测度原油市场极端风险相对合理的模型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 贺根庆
笔者采用DCC-MVGARCH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冲击前后中美股票市场时变联动关系和美国金融风险向中国传染的途径。研究发现,危机前中美股票市场保持着较弱的正向联动关系,次贷危机后两个市场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研究发现美国金融风险主要通过贸易溢出和投资者预期的净传染效应进行传染,金融溢出的传染效果不太明显。笔者认为应当注重投资者预期管理,疏导金融风险;建议管理当局采用灵活的汇率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抵御金融危机传染,确保金融安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游鸽 郭昊 刘向
以"复杂网络"为视角,将金融市场抽象为多主体在时间与结构上无限延展关联的复杂系统,有助于厘清金融市场宏观整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研判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对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拓扑结构、演化机制与风险传染机制三个方面综述了金融市场网络研究的进展,从金融市场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机制两个方面,总结了金融市场网络结构的演化,从金融市场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以及金融风险传染模型方面,总结了金融市场网络的风险传染,并基于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严伟祥 张维
本文运用Copula函数刻画了2005-201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相依结构,同时,利用MSBVAR模型分析了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情形下的四个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冲击。结果发现四个金融市场间存在极弱的风险相依关系;在低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非常稳定,市场间的风险冲击较小;在高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变得极不稳定,极易向低风险状态转移,而且各市场之间的风险冲击显著增加。尾部风险相依不明显,说明金融市场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应该加大力度推进金融各市场深度融合,消除市场间的壁障,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风险相依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