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0)
2023(9711)
2022(8733)
2021(8304)
2020(6999)
2019(16383)
2018(16454)
2017(32021)
2016(17528)
2015(19466)
2014(19401)
2013(19366)
2012(17661)
2011(15771)
2010(15524)
2009(13967)
2008(13406)
2007(11407)
2006(9834)
2005(8382)
作者
(51135)
(42378)
(42149)
(40166)
(26886)
(20362)
(19129)
(16755)
(16105)
(15082)
(14644)
(14249)
(13335)
(13279)
(13141)
(12973)
(12853)
(12707)
(11966)
(11945)
(10600)
(10353)
(10185)
(9530)
(9513)
(9400)
(9354)
(9230)
(8450)
(8398)
学科
(68089)
经济(68022)
管理(48326)
(46357)
(39154)
企业(39154)
方法(34113)
数学(29718)
数学方法(29383)
(17526)
(17358)
(16416)
中国(16374)
业经(14892)
地方(14111)
(12119)
贸易(12114)
(11749)
(11673)
农业(11536)
(11523)
理论(11397)
(10778)
技术(10727)
环境(10721)
财务(10720)
财务管理(10704)
企业财务(10178)
(9360)
产业(9106)
机构
大学(246172)
学院(244069)
管理(99839)
(92798)
经济(90747)
理学(87721)
理学院(86741)
管理学(85193)
管理学院(84778)
研究(80763)
中国(57178)
科学(53840)
(52696)
(41510)
(40942)
业大(40307)
(40185)
研究所(37968)
中心(35655)
(33527)
财经(33333)
北京(33247)
农业(32640)
(31975)
师范(31623)
(30419)
(29828)
(27721)
经济学(26995)
技术(26010)
基金
项目(177272)
科学(138338)
基金(128266)
研究(126142)
(112860)
国家(111965)
科学基金(95828)
社会(77306)
社会科(73234)
社会科学(73213)
(69404)
基金项目(69382)
自然(64947)
自然科(63376)
自然科学(63360)
自然科学基金(62218)
(58721)
教育(57387)
资助(53336)
编号(50992)
成果(40309)
重点(39699)
(38446)
(37272)
(36524)
课题(34762)
科研(34396)
创新(34081)
计划(33035)
大学(32575)
期刊
(96041)
经济(96041)
研究(68301)
学报(43363)
中国(39709)
科学(38989)
(36630)
管理(35036)
大学(32122)
学学(30425)
(28395)
农业(26009)
教育(25132)
技术(20605)
(16466)
金融(16466)
业经(16049)
财经(15344)
经济研究(15311)
图书(13628)
(13317)
科技(13235)
(12953)
问题(12708)
理论(12430)
林业(11859)
技术经济(11856)
实践(11619)
(11619)
业大(11489)
共检索到336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文  许涵  李艳朋  谢春平  卢春洋  梁春生  苏红华  李自力  
[目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海南热带雨林的表征种,对其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开展研究,有助于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种群统计方法,对分布于海南尖峰岭地区的坡垒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尖峰岭野生坡垒种群结构基本呈倒“J”型,其中,Ⅰ龄级的幼苗个体占比高达95.24%。(2)尖峰岭地区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坡垒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但在由幼苗转变为幼树的过程中存在增补限制,导致其成体数量极少。(3)原始林中坡垒种群的自我更新能力低于次生林,但次生林中坡垒种群的恢复过程更易受外部干扰的影响。(4)在保持尖峰岭地区现有坡垒种群和生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坡垒种群数量在经历2~5个龄级的时间后均具备较好的恢复潜能。[结论 ]尖峰岭地区仍保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坡垒个体,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亟待破解自然状态下坡垒幼树缺乏的难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淇宇   刘雄盛   廖南燕   黄寒梅   黄荣林   肖玉菲   徐刚标   李娟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 (Merr.) Hand.-Mazz.] 的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特征,探讨种群发展潜力和濒危原因,为狭叶坡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十万大山区域8个狭叶坡垒自然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分析狭叶坡垒种群结构特征,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指数及种群生存函数,对种群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狭叶坡垒野生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幼龄个体数占比较高,表现为增长型结构,种群个体幼龄期淘汰率较高;种群动态指数、随机干扰敏感指标和随机干扰风险概率分别为52.61%、4.38%和8.33%,对外界干扰敏感,环境对个体有较强的选择作用。狭叶坡垒野生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 Ⅱ型的B1亚型,狭叶坡垒种群生存率在Ⅰ~Ⅵ龄级期间随龄级增加而减小,累积死亡率随龄级增加而增加,危险率在Ⅵ龄级达最高值,狭叶坡垒种群在Ⅵ龄级之后进入生理衰退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除Ⅻ龄级的个体数经过4个龄级时间后保持不变,经过4、6、8、10个龄级时间后,狭叶坡垒各龄级的个体数均呈增加趋势,其中Ⅳ~Ⅷ龄级逐渐成为种群的主体,狭叶坡垒种群总体呈增长状态。【结论】狭叶坡垒野生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处于波动变化状态中,对外界干扰敏感。幼苗数量充足,在生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恢复潜力。但幼苗向幼树、幼树向小树转换过程中存在增补限制,制约狭叶坡垒种群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开朗  麦志通  曾德华  陈伟玉  刘俊  洪文君  
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集中分布区三亚市落笔洞和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两个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未见海南假韶子分布的次生林为对照林分,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常规及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方法对海南假韶子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假韶子所在落笔洞和森林公园群落土壤呈酸性,全磷含量较为缺乏;两个群落非根区土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对照林分;森林公园群落根区土的土壤有机质、全钾、碱解氮和交换性镁含量均显著高于落笔洞群落。(2)两个群落非根区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均高于对照林分;落笔洞群落根区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1 081.92 mg?kg~(-1))和微生物生物量C/N(15.79)高于森林公园群落根区土。(3)两个群落非根区土的土壤酶活性也高于对照林分;森林公园群落根区土的土壤酸性磷酸酶(726.18 mg?kg~(-1))和脲酶(1 445.63 mg?kg~(-1))活性显著高于落笔洞群落,但群落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差异不显著。(4)PCA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不同群落对土壤因子响应较为显著,能较好地区别落笔洞和森林公园群落;同一群落根区土与非根区土对土壤因子响应也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海南假韶子对异质性土壤的适应性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国政  臧润国  
以69种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植物物种绝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从濒危野生植物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调查分析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69种濒危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标准。结果表明:被列为中国极小种群的69种野生植物全部处于濒危状态,Ⅰ级濒危的有2种,Ⅱ级濒危的有35种,Ⅲ级濒危的有13种,Ⅳ级濒危的有19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缪迎春  刘万德  
[目的]探索集合种群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集合种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集合种群概念产生于1970年,主要指占据非连续生境斑块、局域种群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的复合体。集合种群主要包含5种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动态特征及保护主体。目前,国外集合种群理论已在生态学研究方面形成较完善的体系,但在遗传学与适应性进化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集合种群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基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何应会  蒋燚  林建勇  黄荣林  
通过对广西分布区海南风吹楠野生资源的调查,从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乔木重要值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风吹楠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风吹楠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偏态分布极为明显,种群结构大致趋于稳定型,但径级结构、幼苗库存在明显不均衡性。(2)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幼苗阶段的高死亡率是导致其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且光因素是该树种生长和种群发展的限制性环境因子。(3)海南风吹楠在5龄级以前,树高与胸径的增长几乎呈线性相关,此后开始变缓。(4)海南风吹楠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金环  洪文君  何书奋  曾德华  陈文昭  刘俊  
【目的】本文探讨了海南假韶子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和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海南假韶子自然种群的主要栖息地落笔洞和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2个400m~2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66种,隶属于30科58属,落笔洞群落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梧桐科(Sterculiaceae)为优势科,以鹧鸪麻(Kleinhovia hospita)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为优势种;森林公园群落以大戟科和茶茱萸科(Icacinaceae)为优势科,以白茶(Koilodepas hainanense)和海南假韶子为优势种。2个群落的乔木层丰富度指数7~10,灌木层为3~4;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 72~1. 80,灌木层为0. 69~0. 82;乔木层均匀度指数为0. 79~0. 86,灌木层0. 40~0. 57。【结论】海南假韶子数量少,落笔洞群落以II级幼树(2. 5 cm≤DB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涛  张宇阳  高健  柯蕾  马文宝  李俊清  
【目的】为了解析极小种群植物盐桦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筛选SSRs分子标记和桦属叶绿体基因组高变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盐桦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与其近缘种进行比对分析。【方法】采集盐桦幼叶,使用TIANGEN试剂盒提取DNA并利用HiSeq Xten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以欧洲矮桦叶绿体基因组作为参考,使用MITObim v1.8和NOVOplasty软件拼接组装盐桦叶绿体基因组,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利用质量控制后的30 000 000条clean data,成功拼接完成序列全长为160 648 bp的盐桦叶绿体基因组,NCBI登录号为MG674393。其中,大单拷贝(LSC)区段长度89 553 bp,GC含量33.7%,小单拷贝(SSC)区段长19 027 bp,GC含量为29.7%,2个反向重复区(IRs)区段均为26 034 bp,GC含量42.5%。成功注释了盐桦叶绿体基因组共114个基因,其中包括79个蛋白编码基因,31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盐桦叶绿体基因组含有91个SSRs位点,其中33个SSRs均由A或T组成。SSRs主要分布于LSC区,56个SSRs位于LSC区,13个SSRs位于SSC区,而IRs区有22个SSRs。对盐桦和欧洲矮桦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ndhC-trnV、petA-psbJ、rpl22-rps19区域的核酸变异度(π>0.2)显著高于其他区域,高变区的位置都位于LSC区,而IRs区和SSC区内2种植物变异度较小。正选择分析显示ycf1,rpoC1,rpl2与ndhA 4个基因出现正选择信号。盐桦、欧洲矮桦与其他双子叶植物共14条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通过MP、NJ方法进行聚类分析,MP和NJ树中的11个节点中有9个支持度为100%。支持盐桦和欧洲矮桦亲缘关系最近,桦木属物种与天目铁木在同一分支。【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盐桦叶绿体基因组。比对分析表明结构、基因组成和SSRs分布都与欧洲矮桦叶绿体基因组相似,二者在3个片段区域存在较高的核酸多态性,可作为桦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高分辨率的分子条形码。正选择分析确定有4个基因出现正选择信号(ycf1,rpoC1,rpl2,ndhA)。本研究结果可为极小濒危植物盐桦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遗传背景信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臧润国  刘世荣  郭泉水  
研究了四合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冠幅结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 ,运用静态生命表描述了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四合木种群株数随径级、高度级的变化呈“山峰型”,植株数随冠幅级变化成倒“J”型。现实的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呈“凸”型。四合木种群的死亡率 qx、致死力 k X 随龄级增大而增高 ,存活率 lx 随龄级增大而降低。其存活曲线接近于 Deevey 型。利用L eslie矩阵定量模拟种群动态 ,发现在受外界干扰很小条件下 ,该种群具有波动特点 ,各龄级的个体数变化趋势不同 ,种群由衰退型向增长型过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卫  杨俊杰  罗晓莹  周长江  陈世发  杨志军  侯荣丰  陈再雄  李永生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06;刀切法验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和坡向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贡献率分别为51.2%、30.3%和7.8%;在3个主要环境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丹霞山高程150~530 m、坡度20°~60°的阳坡;以自然断点法将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4个等级,高、中适生区面积为30.27 km~2,仅占丹霞山总面积的10.41%;低适生区面积为41.01 km~2,非适生区面积为219.5 km~2,共占丹霞山总面积的89.59%;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92.1%的丹霞梧桐实地分布点落入高、中适生区,Kappa系数为0.958,说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出丹霞梧桐在丹霞山的潜在适生区,并揭示影响其分布的3个主要环境变量,该模型对小尺度区域预测亦有较好效果。对丹霞梧桐保护提出2点建议:1)就地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其高、中适生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跟踪其种群动态变化; 2)迁地保护方面,根据其适生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开展野外回归试验扩大其种群分布。本研究结果可验证低空无人机遥感在物种识别和种群调查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揭示该方法在丹霞地貌这种特殊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亮  崔国发  黄祥童  郭子良  周海城  
为了明确天然长白松种群的生存状况,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长白松种群进行调查,分析种群数及年龄结构,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长白松种群个体数估计为36293,分布在蒙古栎林、臭冷杉--长白松林、白桦林、白桦--臭冷杉林、红松--长白松林和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林等6种植物群落类型中。白桦林群落中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分异程度明显,年龄结构表现为Ⅰ、Ⅱ、Ⅲ、Ⅳ和Ⅴ龄级个体同时存在,Ⅰ龄级个体最多(占64.29%),Ⅴ龄级以上个体相对缺乏的组成格局。白桦--臭冷杉林群落中有少量的Ⅰ、Ⅱ龄级个体,其他4种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均表现出Ⅴ龄级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易阳  周训芳  
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野生植物所有权法律制度,只是在专门性行政法律法规中规定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野生植物资源的活动受到保护,并规定对受保护的野生植物的权属进行管理。《物权法》实施后,立法机关应根据《物权法》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有关条款修改,对野生植物所有权及权属管理制度做出明确而系统的规定,协调好野生植物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斌  李根前  李周岐  李秀寨  韦宇  倪金碧  
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克隆生长调节来适应土壤水分有效性或土壤水分异质性,这种调节最终影响其种群数量和结构特征。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沙棘种群数量和结构等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生物量及个体生长量增大,种群发育进程和个体大小分化加速,而克隆子株密度以及种群增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长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可形成合理的等级结构,其不同高度级的个体数量分布符合直线模型。据此,木本植物克隆可塑性变化最终必然导致种群数和结构改变的假设得以验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彦平  温亚利  刘俊昌  
随着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物权法》中野生植物产权的进一步界定,野生植物保护和管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森林经营者因野生植物的保护,利益受到了损失,如何保护好野生植物资源并保持森林资源经营者的积极性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公益林补偿制度研究,在外部性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机会成本理论以及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理论基础上,提出应当以野生植物保护者为补偿对象、损失计算补偿法为补偿标准、现金补偿为主精神奖励为辅的补偿方式对野生植物保护行为给予补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正银  李联铁  王勇德  姚伟  段东华  
采用土培试验与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野生植物汁液对绿豆和玉米生长的营养效应。结果表明,野生植物汁液提高绿豆植株干重、根系活力、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以C汁液对植株干重提高量最大,达165%~260%;B、C汁液提高绿豆根系活力254%~1102%。3种野生植物汁液处理的玉米植株干重差异不明显,但却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