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0)
- 2023(2693)
- 2022(2312)
- 2021(2281)
- 2020(2034)
- 2019(4343)
- 2018(4254)
- 2017(7454)
- 2016(4383)
- 2015(5025)
- 2014(5083)
- 2013(4732)
- 2012(4734)
- 2011(4129)
- 2010(4392)
- 2009(4239)
- 2008(4584)
- 2007(4448)
- 2006(3917)
- 2005(3576)
- 学科
- 济(14962)
- 经济(14937)
- 管理(12426)
- 业(10645)
- 企(9505)
- 企业(9505)
- 方法(7233)
- 学(6663)
- 数学(5964)
- 数学方法(5675)
- 财(4615)
- 中国(4189)
- 理论(4075)
- 农(3572)
- 制(3315)
- 教学(3197)
- 务(3182)
- 财务(3171)
- 财务管理(3160)
- 业经(3116)
- 企业财务(2962)
- 森(2857)
- 森林(2857)
- 林(2846)
- 税(2827)
- 策(2753)
- 税收(2651)
- 收(2641)
- 银(2590)
- 贸(2587)
- 机构
- 大学(66034)
- 学院(64852)
- 研究(24269)
- 管理(21767)
- 济(21092)
- 经济(20450)
- 中国(18966)
- 理学(18108)
- 理学院(17867)
- 科学(17529)
- 管理学(17139)
- 管理学院(17018)
- 京(16300)
- 所(13975)
- 农(13579)
- 研究所(12687)
- 业大(12349)
- 中心(11100)
- 北京(11031)
- 江(10974)
- 财(10970)
- 农业(10228)
- 院(9641)
- 省(9480)
- 范(8901)
- 师范(8770)
- 州(8691)
- 技术(8396)
- 财经(8242)
- 研究院(7535)
- 基金
- 项目(40945)
- 科学(30224)
- 基金(27894)
- 研究(27146)
- 家(26315)
- 国家(26095)
- 科学基金(20824)
- 省(15955)
- 自然(14934)
- 社会(14685)
- 自然科(14600)
- 自然科学(14596)
- 自然科学基金(14303)
- 社会科(13790)
- 社会科学(13785)
- 基金项目(13743)
- 划(13677)
- 资助(13230)
- 教育(12717)
- 编号(10823)
- 重点(9534)
- 成果(9357)
- 计划(8541)
- 科研(8261)
- 科技(8193)
- 部(8002)
- 课题(7929)
- 发(7889)
- 创(7380)
- 大学(7364)
共检索到105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铁英 于政中
人工林可看作一个离散系统,每个采伐分期中各龄级的林分面积定义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各龄级的采伐面积定义为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的作用下,人工林从现状态经过N个采伐分期到达一个终端状态,可看作一个控制过程。寻求最优的控制过程的方法有多种,在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中较为普遍的是多周期的线性规划(或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但前者需为每个分期定义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因而计算机计算时占用大量的存贮空间,后者在维数较高时因计算量太大难以求解。极大值原理是最优控制理论中的主要方法之
关键词:
最优控制 极大值原理 人工林经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孙思宇 宁卓
在我国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下,人工林的采伐策略面临着限额指标编制和申请过程带来的风险。文章基于弗斯特曼模型,选取江西省和浙江省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木的生长模型,结合我国林木采伐管理政策的现状,实证分析采伐政策风险和失去林权风险两个因素对人工林最优轮伐期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森林经营管理和完善我国采伐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随立地条件改善、采伐政策风险增大、失去林权风险增大而缩短。(2)在采伐政策风险增大的情况下,优等林地和中等林地经营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分别缩短了5.90%和4.60%;林地期望收益值分别减少了33.10%和67.40%。(3)在失去林权风险下,优等林地和中等林地经营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比采伐政策风险的最大值时减少了13.20%和5.40%,林地期望收益值减少了78.80%和221.40%。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启示:(1)适当放宽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提高采伐指标分配的灵活度;(2)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减少寻租等行为的发生;(3)提高林权的稳定性,降低林权被收回的风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贵杰
依据所建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14~20)的生产力,确定了各指数级适宜培育目标。根据培育目标、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设计多种建筑材培育类型,并分别求出了不同培育类型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各指数级合理采伐年龄,使采伐年龄较目前正在执行的采伐年龄(31~40a)缩短4~12a,内部收益率提高3~9个百分点。研究了立地、培育目标、经营状况(初植密度、间伐)、经济条件与采伐年龄的关系,随立地指数的提高,三种成熟龄均降低;随间伐次数的增多,较低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龄加大,工艺成熟龄减小;随贴现率提高,经济成熟龄减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贵杰
为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预测方程和解决纸浆材林合理采伐年龄问题,用265 株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各种规格树干带皮、去皮生物量预测方程,解决了纸浆材林各种规格树干生物量的预测问题;根据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为每个指数级设计了15 种纸浆材林培育模式,并分别求出了它们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3 种成熟龄为基础,分别确定了各指数级最佳采伐年龄,使最佳采伐年龄比目前采伐规程中规定的采伐年龄(31 ~40a) 下限缩短了12 ~15a ,内部收益率提高了4-22 % ~9-47 % 。研究了立地、经营状况( 初植密度、间伐) 、经济条件与采伐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立地指数的提高,数量成熟、经济...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采伐年龄 成熟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郭仁鉴 韦新良 王雪军
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林资源。根据调查资料 ,经过模型拟合和统计分析 ,确定林分生长模型 ,据此计算数量成熟龄 ,以土地期望价最高和内部收益率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 ,并确定主伐年龄。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2 4~ 2 9a ,经济龄成熟为 1 7~2 7a ,主伐年龄为 1 9~ 2 6a。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间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 8和 1 0地位指数级主要培育小径材 ,应尽可能提前采伐 ,1 2和 1 4地位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 ,可适当提前采伐 ,1 6地位指数级以培育中径材为主 ,可适当延长采伐 ,1 8及 1 8以上地位指数级 ,培育中大径材 ,应尽可能延长采伐年限。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庆丰 孙启祥 吴泽民 项艳
The principal felling age of poplar on Changjiang River beach was studied in Nangen forest farm of Huaining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beach altitude, the beach was divided into two site conditions: the higher beach(15~16\^5?m) and lower beach(14~15?m). Model \%y=a+b\% ln\%A\% was selected 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韦新良 郭仁鉴 赵斌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 ,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 ,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 ,其生长模型为 :林分平均树高H =5 3 0 94798( 1 -e- 0 0 0 6 1 86A) 0 787890 ;林分平均胸径D=5 7 665 30 4 ( 1 -e- 0 0 1 7344A) 0 85781 5;林分平均单株材积V=0 6882 71 ( 1 -e- 0 0 2 6 333A) 0 60 4 964。马尾松天然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43a ,采用净现值法...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曲线 成熟年龄 采伐年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智涵 宁卓 杨红强
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基于改进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以中国南方浙江、福建和江西三个省份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并预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汇价格,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确定最优轮伐期及碳汇收益。研究结果表明:(1)依次纳入木材收益、地上生物量碳汇收益和死亡有机质碳汇收益时,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分别为21.85年、22.98年和22.88年;(2)上述三种情景下,林地期望价值的净现值分别为20408.20元/hm~2、24587.29元/hm~2和28101.11元/hm~2;(3)全面考虑包含死亡有机质碳库在内的林业碳汇效益,能够稳定提高林地所有者收益约7.02%~21.61%。此外,应进一步考虑多轮伐期下税收政策及自然风险等因素对碳汇营林的影响,这是确定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收益后续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博 薛伟 张华超 朱梦龙
【目的】研究长白松采伐迹地不同风速下的火灾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观测火烧后5年内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为遭受火灾后的森林资源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模拟长白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发生火灾,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得到火灾过程中土壤达到的最高温度,每隔半年进行1次灾后土壤的取样测量。采用折线图及柱状图的方法直观地描绘出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火灾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火灾释放的能量使表层土壤温度急剧升高,土壤性质会随之发生改变。当土壤温度超过200℃时,土壤受到高温作用会形成严重板结,容重大幅升高且在观测期内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土壤中有机质以及全氮含量的大量损失同样发生在200℃并难以天然恢复;全磷、全钾的大量损失发生于更高的温度,但火烧后土壤裸露会导致其持续损失;表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受到高温的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升高。【结论】深层土壤的容重仅在低风速的火烧下升高,且各元素含量受火烧影响较小,5年内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浅层土壤的有机质会大量流失、土壤容重升高,但从火烧1年后开始缓慢恢复,有效营养元素含量也在火烧后初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此时进行人工恢复可以使其得到有效利用。
关键词:
长白松 采伐迹地 土壤温度 土壤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张合平
本文依据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试验站会同站的定位观测资料 ,着重分析了杉木人工林采伐后 ,净化大气功能及其效益的损失。杉木林采伐后 ,生态系统吸收CO2 和释放O2 的作用大大削弱 ,因乔木层光合作用消失 ,每年CO2 的固定减少 17.2 4t·hm- 2 ,O2 的释放减少 14 .73t·hm- 2 ,而采伐迹地多释放CO2 16 .6 4t·hm- 2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净化功能 ,每年少净化气态有机污染物 9.775t·hm- 2 。采用等效益相关代替法、拟市场价值法对生态系统功能损失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估 ,因CO2 固定和O2 释放减少、迹地CO2 释放增加和净化有机污染...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态系统 净化大气环境 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巫志龙 周成军 周新年 刘富万 陈文 蓝建华
[目的 ]比较杉阔混交人工林在不同采伐强度下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的差异,探究林木细根生长与采伐强度的关系,以期为区域杉阔混交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以闽北杉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1年8月实施4种不同采伐强度(按蓄积量计算分别为中度择伐34.6%、强度择伐48.6%、极强度择伐67.6%和皆伐100%)试验,并与未采伐对照;经自然恢复5 a后,采用根钻法分2层(0~10、10~20 cm)获取乔木树种活细根(≤2 mm),分析采伐强度对0~20 cm土层细根总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 ]中度和强度择伐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25.31、257.96 g·m-2,与未采伐(219.35 g·m-2)差异不显著(P>0.05),极强度择伐和皆伐分别比未采伐显著降低了47.0%和66.3%(P 0.05),皆伐比未采伐分别显著增大了41.5%和71.2%(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冀 雷渊才 贾宏炎 蔡道雄 唐继新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采伐下马尾松的生长动态,筛选适宜的采伐强度,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7年10月在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保存密度1 100株·hm(-2))内进行采伐试验,设置4个采伐强度,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300、375、450株·hm(-2),以不采伐为对照;其后,自2008年开始连续8 a,每2 a测定1次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面积等生长指标,并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生长指标对不同采伐强度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
关键词:
马尾松 强度采伐 密度效应 生长动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毅 林雁双
利用撞击中心原理,理论上可将树木在被放倒过程中对采伐集材机液压手臂产生的冲击载荷降低为零,该文分析了利用上述采伐方法时采伐集材机所承受的动载荷的特点,并为生产中正确使用此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撞击中心,冲击载荷,采伐集材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启龙 贾宏炎 杨桂芳 孙浩忠 谌红辉 劳庆祥
以桂西北地区光皮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更全面反映林分整体生长规律的径阶标准木为材料,通过树干解析及采用Richards曲线方程进行建模,对14年生光皮桦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精度较高的拟合,并据此分析了光皮桦人工林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的生长节律。结果表明:光皮桦胸径、树高及材积与生长年龄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关键词:
光皮桦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种质评价年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家荣
该文根据林分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曲线的几何特征,提出以林分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曲线的下降速度与过峰点和右拐点的直线斜率相等的点作为间伐起始点,以右拐点作为间伐终点,据此,在推导了确定间伐时间的一般方法的同时,具体给出了以Richards生长函数为基础的间伐时间确定方法。最后,以贵州农学院林学系在贵州马尾松分布区内收集的569块马尾松人工林常规标准地资料为基础,对以上方法进行了试用。并将试用结果与间伐、密度试验的研究结果对比,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