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8)
2023(4400)
2022(3679)
2021(3231)
2020(2867)
2019(6827)
2018(6510)
2017(12991)
2016(7021)
2015(7473)
2014(7383)
2013(7363)
2012(6629)
2011(5998)
2010(6001)
2009(5420)
2008(5161)
2007(4515)
2006(3755)
2005(3408)
作者
(19834)
(16696)
(16679)
(15899)
(10536)
(8043)
(7457)
(6577)
(6292)
(5901)
(5726)
(5594)
(5497)
(5289)
(5204)
(5172)
(5063)
(4836)
(4826)
(4584)
(4227)
(4159)
(4031)
(3892)
(3804)
(3717)
(3701)
(3445)
(3339)
(3329)
学科
(37021)
经济(37003)
方法(22101)
数学(20910)
数学方法(20577)
(20268)
管理(19600)
(15818)
企业(15818)
(11449)
收入(8162)
(8075)
中国(7899)
(5998)
农业(5887)
业经(5853)
地方(5778)
结构(5566)
产业(5563)
(5335)
(5151)
贸易(5149)
(5009)
(4922)
财务(4907)
财务管理(4900)
企业财务(4717)
(4622)
金融(4622)
国民(4512)
机构
大学(101922)
学院(101336)
(47886)
经济(47259)
管理(41189)
理学(37287)
理学院(36908)
管理学(35971)
管理学院(35795)
研究(32053)
中国(22953)
(20669)
(20022)
科学(19561)
财经(17307)
经济学(16666)
(15961)
(15893)
(15744)
经济学院(15341)
业大(15333)
研究所(14619)
中心(14171)
(13373)
财经大学(13232)
农业(12461)
北京(12122)
(11575)
经济管理(11511)
(11501)
基金
项目(74692)
科学(60812)
基金(57829)
(50843)
国家(50519)
研究(50458)
科学基金(44551)
社会(35303)
社会科(33871)
社会科学(33865)
基金项目(29973)
自然(29517)
自然科(28986)
自然科学(28981)
(28715)
自然科学基金(28472)
资助(25066)
教育(24086)
(24073)
编号(17908)
(17126)
重点(16895)
国家社会(15750)
(15492)
(15418)
教育部(15120)
科研(14678)
创新(14557)
人文(14455)
大学(14007)
期刊
(43241)
经济(43241)
研究(27792)
学报(16498)
科学(15219)
(14866)
管理(14849)
中国(14065)
(13152)
大学(12797)
学学(12403)
农业(9046)
技术(9023)
统计(8861)
财经(8854)
经济研究(8758)
(7910)
(7678)
(7280)
金融(7280)
决策(7200)
业经(6384)
技术经济(6267)
教育(6251)
问题(6218)
商业(4897)
(4891)
科技(4404)
(4308)
(4151)
共检索到134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潇  
收入极化效应的上升通常对应着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下降,这更加深了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CGSS在2003—2008的城镇样本,运用极化指数和曲线,系统地测度及比较了收入结构,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归结了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城镇收入极化效应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U"型特征,但总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在低占比层面的固化。教育、住房、党员身份等表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的变量对个体能否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有显著影响;父辈对子女的传递性途径中,仅教育被证明是相对有效的。另外,性别、区域、年龄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以提高居民增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佳舒  段志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是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目标,而延长中等收入持续期又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途径。基于1989-2011年CHNS九轮数据,在度量中等收入者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居民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均值为8.97年,中位值为7年,且存在明显的负时间相依性。采用控制个体不可观测异质性特征的持续期模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单位类型和地区特征如人均GDP、基尼系数、失业率及市场化程度等均对中等收入者持续期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结论认为要改善低收入者的劳动力市场前景和机遇,构建覆盖城乡居民、不同单位类型居民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收入流动性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区域政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佳舒  段志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是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目标,而延长中等收入持续期又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途径。基于1989-2011年CHNS九轮数据,在度量中等收入者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居民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均值为8.97年,中位值为7年,且存在明显的负时间相依性。采用控制个体不可观测异质性特征的持续期模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单位类型和地区特征如人均GDP、基尼系数、失业率及市场化程度等均对中等收入者持续期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严  
有人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形态像一座金字塔,处于低收入阶层的人很多,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相应收入阶层的人数逐渐减少。也有人说,我国大部分居民都处在"金字塔"的底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于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 L.)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流域,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橄榄油素有“液体黄金”美誉,是世界公认的健康油品。橄榄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分,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减缓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特别是橄榄油富含大量多酚类物质,如羟基络醇、橄榄苦苷、山楂酸、角鲨烯等抗氧化物组分,这是橄榄油区别于其他植物油脂的根本特征和属性,在癌症的预防、防辐射、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效。
关键词: 油橄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亮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简单却又复杂,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拥有的资源水平,还受到生产技术和效率、出口部门利润以及消费需求本身的影响。劳动力资源的剩余价值输出和技术进步,创造了我国消费结构中的顶层人群,而转移性支付一直在推动着广大农村人口和低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消费特征及转移性支付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转移性支付对"橄榄型"消费结构形成的传导机制和措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军  朱志钢  
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将是我国收入分配及其调节政策制定与实施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本文以在我国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为基本主线,分析了201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的内容和影响,比较了2011年《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前后工薪收入者的税负变化,提出了今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挺  
世界油橄榄生产福建省政府农业办公室黄挺油橄榄是世界闻名的亚热带常绿木本油料树种。果实含油率高达34.6%。栽培油橄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果实中的油脂,称橄榄油。另外,油橄榄树四季常青,树形美观,是良好的庭园绿化树种。本材纹理致密,可作雕刻和家具用料。树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茗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地区间、阶层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悬殊问题日益凸显。为构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结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因此,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民收入分配问题是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进而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行建立第三次分配体系,对于我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军  朱志钢  
本文以促进我国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构建与形成为主要视角,将如何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作为基本主线,简要分析了自1980年中国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的改革历程,着重评价了本轮改革(2011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娜  戴前莉  祁海红  王海东  李金花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地中海地区传统而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现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栽植[1]。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化引种油橄榄,经过数十年努力,曾一度发展到了2 000万株,但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橄榄油的消费需求,而日益扩大的橄榄油市场供需缺口及科技发展和人们健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海霞   黄雯澜   王谢   李谨宵   王锐   杨育林   向成华   张建华  
【目的】掌握油橄榄果实感染炭疽病后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油橄榄炭疽病病原学研究和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健康油橄榄果实、患炭疽病初期和后期油橄榄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果皮和果肉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①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上平,从所有样品中获得1596个真菌非重复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属于2门9纲17目21科25属,其中,果皮上有真菌939个OTU,果肉中有真菌921个OTU;②Chao指数和ACE指数对发病程度均无显著响应;③无论是果皮还是果肉,患病果实的真菌多样性皆显著少于健康果实;④在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排名前5的真菌类群均对发病程度均有显著响应;⑤染病后,炭疽病病原菌取代原优势菌群(黑孢霉属和短梗霉属),成为优势菌群,发病初期和后期,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在果皮上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6.97%和70.02%,而果肉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2.31%和91.38%;⑥果皮中的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和核盘菌属(Sclerotinia),果肉中的黑孢霉属(Nigrospora)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为炭疽病病原菌敏感菌,在染病后数量下降明显,也是健康油橄榄果的标志物种;⑦油橄榄果感染炭疽病后期,果皮中其它病原菌菌属,如Bisifusarium属、汉纳酵母属(Hannaella)、镰刀菌属(Fusarium)明显增加;⑧共生营养型真菌数量在发病后期显著回升,且显著高于健康果实(P<0.05)。【结论】炭疽病感染显著改变了油橄榄果真菌群落结构,炭疽病病原菌个体数量急剧增长,改变了菌群间相对丰富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同时,染病后期多种病原菌数量的增长,为炭疽病防治提出了综合防治的要求和方向;另外,炭疽病感染后期数量出现明显回升的共生营养型真菌,可作为炭疽病生防菌筛选的潜在对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锡文  
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是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形成。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中等收入阶层数量不足,社会矛盾较为突出,主流价值观认同难度大,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内涵价值,既有经济层面的富裕,也包含了公平正义、爱岗敬业、法治和谐等经济伦理规范,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是契合的。逾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加快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形成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消费和遵守经济伦理规范的社会群体,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培林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收入差距的基本趋势是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从全球来看,欧洲发达国家特别是北欧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收入差距比较严重的是拉美国家,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相对比较平均,但近几年差距也有扩大。中国要建设橄榄型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继续实施大规模减贫政策;政府要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中等收入者;保证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成为中等收入者;税收与消费挂钩,缓解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理顺收入分配秩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宗胜  高玉伟  
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正在从"金字塔形"转变为"葫芦形",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苗头,近期不可能很快实现"橄榄形"格局";橄榄形"的实现条件至少包括较高的收入水平、较低的分配差别"、钟形"人口/收入分布结构等;目前须摆脱"葫芦形"分配趋势,加快转变为"宝塔形"格局,才能跳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阶段并实现"橄榄形"。为此必须持续提高发展水平,同时加大分配体制改革,形成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分配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