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7)
2023(10147)
2022(8555)
2021(7615)
2020(6028)
2019(13578)
2018(13030)
2017(24268)
2016(13410)
2015(14386)
2014(13961)
2013(13807)
2012(13115)
2011(12077)
2010(11997)
2009(10821)
2008(10399)
2007(9158)
2006(8166)
2005(7462)
作者
(42763)
(35595)
(35567)
(33343)
(22784)
(17438)
(15833)
(13937)
(13757)
(12528)
(12195)
(11866)
(11673)
(11328)
(11251)
(11061)
(10880)
(10587)
(10387)
(10173)
(9352)
(8950)
(8801)
(8161)
(8137)
(7950)
(7925)
(7918)
(7342)
(7097)
学科
(59202)
经济(59145)
(34350)
管理(33349)
(24561)
企业(24561)
方法(19591)
中国(19546)
地方(19497)
(17930)
数学(17312)
数学方法(17167)
业经(14054)
(12887)
农业(12780)
(11940)
贸易(11930)
(11876)
(11517)
地方经济(10889)
环境(10614)
(10538)
(10140)
金融(10138)
(10079)
银行(10034)
技术(9881)
(9747)
(9459)
产业(8233)
机构
学院(190480)
大学(188018)
(77935)
经济(76467)
研究(73643)
管理(67155)
理学(57935)
理学院(57120)
管理学(56044)
管理学院(55715)
中国(53851)
科学(49636)
(46649)
(40675)
(39791)
农业(36993)
研究所(36587)
业大(36173)
(32803)
中心(32367)
(29326)
(26790)
财经(25904)
(25614)
北京(25509)
(24979)
师范(24497)
农业大学(23863)
经济学(23663)
(23610)
基金
项目(133252)
科学(103016)
基金(95164)
研究(89043)
(87290)
国家(86525)
科学基金(71799)
社会(57290)
(54532)
社会科(54430)
社会科学(54419)
基金项目(51022)
自然(48104)
自然科(47013)
自然科学(46991)
自然科学基金(46161)
(46096)
教育(39450)
资助(37715)
(35274)
编号(33245)
重点(30974)
(28513)
计划(27833)
(27660)
发展(26982)
创新(26773)
(26545)
科研(26178)
科技(25654)
期刊
(88519)
经济(88519)
研究(53874)
(43416)
学报(41437)
中国(41203)
科学(34942)
大学(29993)
农业(29671)
学学(28990)
管理(24764)
(23263)
(18867)
金融(18867)
教育(17855)
业经(16781)
(15428)
经济研究(14882)
技术(14594)
财经(12496)
业大(12204)
问题(12066)
科技(11079)
(10922)
(10791)
农业大学(10430)
商业(9837)
(9206)
技术经济(8896)
资源(8797)
共检索到288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春晓  樊俊洋  李倩楠  郝潇雅  杨明凡  常娟  宁长申  张红英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板芪(板蓝根、黄芪)发酵液对断奶羔羊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DY芽孢杆菌、混合菌株[v(枯草芽孢杆菌):v(地衣芽孢杆菌)=1:1]发酵板芪提取液饲喂羔羊,未发酵组饲喂板芪提取液,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28 d,统计生长指标并制备肠道组织切片,对表现良好的处理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酵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究发酵中药的作用机制。【结果】发酵Ⅰ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提取液)显著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这可能与肠绒毛长度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发酵Ⅰ组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P<0.05);发酵Ⅰ组提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micute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的相对丰度;Lefse(LDA>3)分析显示,发酵Ⅰ组显著提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Tenericutes)、小杆菌属(Mogibacterium)、L7A-E11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未发酵组显著提高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相对丰度(P<0.05);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则在对照组中显著富集(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提取液可以提高断奶羔羊小肠绒毛长度与菌群多样性进而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为发酵中药在断奶羔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国栋  郝小燕  张暄梓  刘森  张宏祥  田光元  张建新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和甜菜碱对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胍基乙酸和甜菜碱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8只体重相近(22.03±1.30)kg、3月龄左右的杜泊×小尾寒羊杂种公羔,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胍基乙酸(guanidineacetic acid,GAA)(0或900 mg·kg~(-1))和甜菜碱(betaine,BT)(0或5 g·d~(-1))。试验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GAA组、BT组和GAA+BT组。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正试期第1天晨饲前称量体重作为初始体重(IBW),正试期内记录每只羊的日采食量、剩料量;正试期结束当日晨饲前先采血后空腹称重,作为终末体重(finwal body eight,FBW),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效率(FE);血清用于肌酸代谢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乳酸含量测定。试验结束当天正常饲喂试验羊,3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以及功能微生物菌群定量。【结果】(1)饲粮中添加GAA日增重(ADG)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BT则显著提高了ADG(P<0.05)。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了饲料效率(FE)(P<0.05),且饲粮中添加GAA和BT对ADG和FE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H(P0.05)。(3)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羔羊瘤胃液中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原虫的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BT显著降低了产甲烷菌的数量(P0.05)。(4)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瘤胃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BT则显著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α-淀粉酶活性(P<0.05)。(5)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血清中肌酸含量(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GAA或BT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增加瘤胃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提高瘤胃微生物酶活性,提高血清中肌酸含量,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但与单独添加GAA或BT相比,GAA和BT组合添加对羔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进一步的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红丽  张石蕊  贺建华  
为开发和合理利用绿色饲料添加剂 ,选用 2 8日龄断奶仔猪 90头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3个重复 ,分别施以 5种不同日粮 ,自由采食和饮水 .第 1组为空白对照组 ,第 2 ,3,4 ,5组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0 .6 %~ 0 .0 5 %甘露寡糖(商品名为奥奇素 ,Bio- Mos) ,0 .2 %甘露寡糖 ,0 .1%甘露寡糖 ,0 .0 5 %甘露寡糖 +3m g/ kg黄霉素的试验组 ,测定甘露寡糖对仔猪生产性能、抗体水平和肠道菌群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1)添加奥奇素组的平均日增重、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洙  杨燕  金太花  韩照清  井文倩  魏明吉  李富宽  吕慎金  
为分析早期断奶对沂蒙黑山羊羔羊生长性能、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影响,选用0d沂蒙黑山羊羔羊36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只羔羊。母乳组(B组)羔羊哺喂母乳,代乳粉组(R组)于8d起断奶,10d完全哺喂代乳粉,15d开始两组均饲喂开食料。在8、10、15、25、45和75d时每组随机屠宰3头羊并收集盲肠内容物,采用GC-MS检测方法分析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1)15d时R组羔羊体重极显著低于B组(P<0.01),而75d时显著高于B组(P<0.05),并且R组11~15d间日增重极显著低于B组(P<0.01),且在25d之后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2)R组25d时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15d时(P<0.05),而B组45d时各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25d时(P<0.05)。3)R组15d时Sobs、Ace、Chao1和25d时Shannon及Simpson均显著低于B组(P<0.05)。在门水平上,R组Firmicutes门相对丰度在25d时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Proteobacteria门相对丰度在10和45d时极显著高于B组(P<0.01);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在75d时差异显著低于B组(P<0.05)。在属水平上,Butyricicoccus属相对丰度10d开始两组均显著减少(P<0.05),25d时极显著下降(P<0.01);R组Lactobacillus属相对丰度在15d时差异显著低于B组(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金利  任战军  宋洪新  曹玮娜  冯奇  韩营  常万波  马红英  
【目的】研究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断奶獭兔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盲肠pH值、腹泻率、死亡率和血液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方法】将56只体质量相近((432.11±11.17)g)的35d断奶獭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质量分数29%,33%,37%和41%NDF的日粮,进行28d的饲喂试验,于14和28d测定各组采食量和体质量,计算各组生产性能。饲喂结束后,屠宰并及时采集血液和肠道样品,测定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及血液AKP活性、盲肠pH值、腹泻率、死亡率。【结果】各NDF处理组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P<0.05),其中33%NDF组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37%NDF组和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书会  李根来  田文生  张逊  姚文  
180头体质量(29.56±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栏,每栏10头),对照组(C)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T1)和2组(T2)日粮分别添加1.0和4.0 g.kg-1(以干物质计)的酵母培养物(YC),于生长期和育肥期末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屠宰,采集回、结肠食糜样品,以研究日粮添加YC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发酵能力的影响。同时以回肠食糜为底物、结肠食糜为接种物,研究体外模拟回肠食糜进入结肠后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回、结肠食糜DGGE图谱显示YC组猪的菌群相似性更高;YC对回肠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少生长期T2组及育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小芳  张成新  李勇  刘鹏  李彩联  郭艳丽  
分析探讨口感化及颗粒化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新生健康的双羔湖羊公羔42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颗粒化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42 d。两组羔羊21日龄之前的采食量、体重和绝对生长的变化趋势相似。21日龄以后,口感化开食料组羔羊的采食量、体重、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均明显高于颗粒化开食料组,42日龄体重、后两周的采食量及15~21日龄的相对生长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丽颖  钟立强  张世勇  陈校辉  刘洪岩  王明华  
本研究对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的发酵饲料进行了合理饲喂,并确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的影响。实验设置3组:持续投喂组(A),间隔投喂组即向膨化饲料中按周间隔添加发酵饲料(B),对照组仅投喂膨化饲料(C)。实验共持续6个月。实验结束后,对斑点叉尾鮰进行称重,并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和基于液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组成以及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间隔投喂组斑点叉尾鮰终末体重(FBW)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持续投喂组(P0.05)。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异常球菌门(Deinococcota)是优势细菌门。优势肠道菌属包括未命名的叶绿体科中的一个属(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持续投喂组主要通过N-乙酰-D-半乳糖胺显著上调影响肠道菌群半乳糖和磷酸转移酶系统代谢通路(P<0.05),进而影响鱼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而间隔投喂组差异代谢产物L-丝氨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调(P<0.05),影响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硫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继而影响斑点叉尾鮰能量吸收、抗炎症、免疫等能力。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发酵饲料投喂方式的探索和健康绿色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超男   黄凯   郭睿婕   于凯   曹鑫盛   李辉廷   莫翠琴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营养代谢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豆油(SO)、鱼油(FO)、猪油(LO)和混合油(豆油∶鱼油=1∶1,MO)作为主要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进行60 d饲喂实验后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组成。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MO组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LO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营养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LO组肝胰脏的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清的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四个组共有优势菌属只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可见脂肪源是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较大影响因素;未知的RsaHf231菌属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属是除了SO组外其他三组的共有优势菌群;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是SO组和FO组的优势菌群;Candidatus_Bacilloplasma是MO组特有优势菌群。综上所述,混合油更能满足克氏原螯虾生长所需,其肠道菌群组成也更为稳定;猪油不适宜作为饲料单一脂肪源,易引起虾体肝胰脏损伤进而影响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昊霞   张道亮   薛之霖   张天琳   冯士彬   赵畅   王希春   李玉  
为分析发酵乳对肥胖小鼠肝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模型组(MD)、易善复组(YG)、低浓度发酵乳干预组(LFG)和高浓度发酵乳干预组(HFG)。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为期6周的灌胃,试验结束测量小鼠的空腹体重和身长,计算LEE’S指数,采血检测生化指标,采集肝脏组织观察病理变化;采集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测序。结果表明:1)与CON相比,MD小鼠体重、LEE’S指数、ALT和AST均极显著提升(P<0.01),表明肥胖模型建立成功。2)与MD相比,发酵乳干预组小鼠体重、LEE’S指数、ALT和TC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AST和TG显著下降(P<0.05),同时发酵乳和易善复组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有明显好转,基本没有明显的脂肪空泡。表明发酵乳可以抑制肥胖小鼠体重的增加,改善肥胖小鼠的肝脂代谢功能。3)与MD相比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尤其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表明发酵乳对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综上,本研究阐明了发酵乳对肥胖小鼠肝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功能型发酵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妥强   杨慧超   李瑞国   高巧仙   杨晓斌   辛国省  
为了研究细菌素协同益生菌不同添加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一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细菌素50+益生菌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2.57 mL/kg、益生菌0.84 g/kg, C组(细菌素100+益生菌10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5.13 mL/kg、益生菌1.68 g/kg, D组(细菌素150+益生菌1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7.7 mL/kg、益生菌2.52 g/kg, E组(抗生素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50 mg/kg。试验分为第1阶段(1~21日龄)和第2阶段(22~42日龄),试验期为42 d。结果发现,在22~42日龄和1~42日龄,D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料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D组心脏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肝脏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与A组相比,C、D、E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与A组相比,D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所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降低,C、D、E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在属水平上,D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粮中细菌素协同益生菌的添加提高了白羽肉鸡生长性能、改善了肉鸡肠道菌群结构、促进了肠道的健康发育、提高了肉鸡心脏、肝脏质量,以D组(细菌素150+益生菌150组)添加水平为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柴建民  王海超  刁其玉  祁敏丽  郭峰  王海超  张乃锋  
【目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羔羊断奶后10d的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器官发育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筛选羔羊最佳的早期断奶日龄。【方法】选取出生日龄、体重相近的湖羊羔羊72只,分成4组。3个试验组每组16只,分别于羔羊10、20、30日龄进行断奶,饲喂代乳品(EW10组、EW20组、EW30组);对照组24只(ER组),羔羊随母哺乳。试验组羔羊于断奶后10d内进行消化试验,并在断奶后10d时测定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情况和血清指标变化规律,并以对照组作相同处理作为对照。【结果】(1)断奶后10d时,EW10和EW30羔羊体重、日增重显著低于ER(P<0.05),而EW20羔羊体重、日增重与ER差异不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娟  孙立威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张明明  
选用初始体质量(3.2±0.16)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壳寡糖质量分数为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的饲料8周,考查壳寡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前肠组织结构及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2.53%、16.17%和9.47%(P<0.05);添加壳寡糖各组较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在肠道组织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官小凤   钟晓霞   简悦   姚焰础   黄健   刘志云  
【目的】探究液态发酵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指标、粪便微生物菌群和粪臭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液态发酵饲料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头28日龄、体质量(8.0±0.3)kg/头的健康长白×荣昌二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基础饲粮组(MF,饲喂干粉料)、液态饲料组(LF,饲喂液态饲料)和液态发酵饲料组(FLF,饲喂液态发酵饲料)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饲养试验42 d,其中预饲期5 d,正试期37 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仔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粪便菌群及粪臭物质含量,并从每组选取5头体质量约22kg/头的仔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预饲期3 d,正试期4 d,分别评价干粉料、液态饲料和液态发酵饲料的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1)与MF组和LF组相比,FLF组仔猪日采食量分别提高19.52%和12.14%(P<0.01),日增体质量分别提高21.11%和23.64%(P<0.01),料重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MF组和LF组相比,FLF组仔猪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D-乳酸、脂多糖、IL-1β含量下降,而IL-10含量上升,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与MF组和LF组相比,FLF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Simpson指数显著增大(P<0.05);FLF组仔猪粪便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上升,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FLF组仔猪粪便中链球菌属相对丰度较LF组显著降低(P<0.05),罕见小球菌属相对丰度较MF组显著降低(P<0.05)。(4)FLF组仔猪粪便中的对甲酚、丙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较MF组和LF组降低,吲哚、粪臭素和乙酸含量较LF组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5)与MF组相比,FLF和LF组仔猪消化能及氮、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所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液态发酵饲料可提高仔猪生产性能,降低粪便菌群多样性和潜在致病菌数量,但对仔猪血液指标、粪便臭味物质含量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延娜  卢荣华  杨国坤  张玉茹  秦超彬  吉红  聂国兴  
为研究黑水虻油替代豆油在草鱼生产实践中的效果,本实验以黑水虻油替代草鱼基础饲料中0(SO)、25%(BSO25)、50%(BSO50)、75%(BSO75)和100%(BSO100)的豆油并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草鱼[初始体质量(13.37±1.07 g)]56 d后检测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组成等变化。结果显示,各组之间草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变化均不显著。与SO组相比,BSO25和BSO5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SM75和SM100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BSO50、BSO75和BSO100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上升。BSO100组肝细胞呈现为不规则形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SO组。BSO100组群落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和丰富度指数Chao、Ace均显著高于SO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黑水虻油替代饲料中100%的豆油虽然不会影响草鱼的生长,能提高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但在BSO100组中,草鱼肝脏受损,长期饲喂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草鱼饲料中黑水虻油不应全部替代豆油,建议替代比例不超过7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